都说今年股市像2012、2018,那两年股市到底啥模样?
2022/3/27 15:11:29 价值线

价值线
有用、有料、有趣
最近,资本市场的大佬们总是反复提及2012和2018。
为何大家都关注2012和2018?
那两年,国际和国内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2018为何熊冠全球?
它们和今年又有何异同?
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A
2012年啥模样?
海外:美国再度启动印钞机,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
美国方面,2012年仍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过程中。
上一年,美国刚刚结束了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经济增速三季度开始触底反弹。但时间进入2012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在3月的讲话中释放了新一轮QE的信号,随后的6月,PMI重新快速滑落至50.6%,几近触及荣枯线,美国经济增速从底部反弹仅仅持续了3个季度。
最终,美联储于9月14日的议息会议正式宣布开启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并在12月宣布量化宽松力度加码。
欧洲方面,2012年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的一年。
先是2月惠誉将希腊的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降至最垃圾级。随后的5月和6月,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先后爆发银行危机。到了7月,穆迪甚至将欧元区拥有最高信誉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的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调为“负面”。
最终,受欧债危机拖累,欧元区2012年GDP同比下滑0.6%。
国内:经济下行叠加宽松预期
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内方面,通胀高位回落,房地产仍处于调控周期;国外方面,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出口产生影响。
在此背景下,一至三季度GDP增速持续下滑,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断强化。2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随后的5月再次降准,并在6月和7月连续两次降息。最终,四季度GDP增速实现了反转,由三季度的7.5%回升至8.1%。
除了货币政策,2012年的金融创新也激发了房地产的活力。年初,保监会放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额度,允许险资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等,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资金很多都直接投向了住宅项目。
A股:全年一波三折,地产周期相关板块走强
2012年的A股总体围绕政策预期和经济表现波动。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 月6 日-3 月2 日:上行阶段,沪指涨14.53%,通胀回落,货币宽松形成一致预期;
3 月5 日-3 月29 日:下行阶段,沪指跌8.47%,两会宽松预期落空;
3 月30 日-5 月7 日:上行阶段:沪指涨8.87%,宽松预期再起;
5 月8 日-12 月3 日:下行阶段,沪指跌20.07%,经济增速下滑超预期;
12 月4 日-12 月31 日:上行阶段,改革预期强化,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全年来看,沪指2012年涨幅为3.2%。具体板块方面,房地产板块全年上涨33.8%,位居申万所有行业第一,银行、建筑装饰和家用电器等地产周期相关板块也涨幅居前。此外,受益金融创新,非银金融同样有不错表现。
今年和2012年有何异同?
总体来看,2022年和2012年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国内经济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2年强调稳中求进,今年强调稳增长。基于这一经济背景,今年与2012年都存在着较强的货币政策宽松预期。
但在具体细节方面,今年又与2012年有诸多不同。
首先,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与2012年不同。2012年美联储尚处于宽松周期,而今年美联储已进入加息周期,中美存在政策背离。另一方面,俄乌冲突使得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也要高于2012年。叠加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宽松政策的力度和时间均与2012年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从拉动经济的方式来看,三驾马车中出口都受到限制。在此基础上,2012年主要是通过扩内需和房地产投资复苏。但今年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一方面,新冠疫情仍在爆发,对内需存在较强的抑制;另一方面,尽管去年底已开始对房地产政策进行纠偏,但“房住不炒”的总基调没有变。
最后,现在的A股也无法与十年前直接比较。一方面,A股的股票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12年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主要是金融和周期股,因此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而当前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中,消费股和成长股占比大幅提高,使得沪深300盈利的波动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关性减弱。另一方面,如今A股的开放性也远甚于2012年。2012年时,还没有沪股通深股通,A股更没有被纳入MSCI等国际指数。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A股相对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和资金的影响。

B
2018年啥模样?
2018年的A股,沪指全年下跌24.59%;深成指下跌34.42%;创业板指下跌28.65%;中小板指下跌37.75%,熊冠全球。上证指数2018年跌幅为有史以来第二,仅次于2008年的跌幅。
从细分行业上来看,当年没有一个行业取得正收益,周期和成长板块跌幅最大。跌幅排名靠前的电子、轻工制造、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均是受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跌幅较小的行业集中在消费和金融行业。
从大小盘风格来看,自2018年2月以来,贯穿2017年的蓝筹行情终结,估值下杀,中小盘延续自2016年以来估值下行的趋势,大小盘均演绎震荡下行的走势。
2018年股市惨烈的背后是内外风险历史性的演绎。首先,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与国内去杠杆持续推进;其次,中美经济与金融周期的错位进一步使A股失去吸引力。
1、关于中美贸易战
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政府首次向中国挑起贸易摩擦,宣告中美贸易争端开始。随后中国政府开始对美方进行反制。随着摩擦升级、双方谈判态度几轮反复,恐慌情绪笼罩着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螺旋式下降,市场迅速下跌。
受加征关税政策影响,国内企业盈利预期恶化,对外出口锐减、对内消费不足,从而引发2018年经济动能趋缓。企业盈利预期下滑进一步下挫股价,制造业和成长风格板块受损严重。
2、关于国内去杠杆
2018年国内去杠杆持续推进。数据显示,2018年企业信用债违约数量及金额成倍增加,125只违约债券中有106家由民企发行,信用风险急剧上升。债券的爆雷又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经营能力的悲观预期,故市场在2018年底又迎来一轮低迷行情。
3、中美经济周期错位
2018年美国经济加速改善,中国经济动能趋缓。宏观层面,三驾马车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基本面恶化、中美摩擦造成出口受损;微观层面,企业盈利预期下滑,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同时下降。两相错位, A股市场盈利预期下滑,基本面失去吸引力。
4、中美金融周期错位
中美经济周期错配导致金融周期错位,2018年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四次,而国内四次降准,以维持去杠杆所需的流动性,两者方向产生分化。货币政策分化进一步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带来市场压力。故国内货币政策尽管全年维持宽松,受制于基本面悲观预期以及资本外流压力,未能有效带动股市上行。

C
2012和2018对今年A股投资有哪些启示?
和2012年相比,今年的海外环境更困难更复杂,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更多。
但海通证券表示,2012年市场的年度低点出现在12月,而今年与12年相比,外部因素扰动更为严峻,年初下跌幅度较大,随着3月16日金稳会的召开,今年的低点大概率已经出现,往后看将是填坑的行情。
和2018年相比,2022年的海外环境也要更差一些,美联储收紧力度更高,地缘风险也没那么容易控制,强美债+强美元+高油价对全球股市都有压制。今年国内环境要比2018年略好一些,高层稳增长的决心很大。但同样面临本土疫情不确定性和地产悲观预期这两大掣肘。
中信建投认为,与2018年的“政策底”相比,当前市场位置偏高,下跌时间较短。从微观流动性上看资金流入并不强劲,配置型外资流出压力依然值得关注。当前仍有部分中期担忧未解,如经济和企业盈利仍在寻底、全球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疫情反复影响复苏等。
总的来说,历史从来不会简单的重复。就当前A股来看,俄乌战争进入尾声后,可能会迎来第一个拐点,因为地缘冲突、滞胀风险对全球股市的压制能适度缓解。此外,最近金融委等几次会议接连召开,标志着本轮下跌政策底已经出现,市场信心修复,流动恶化获得缓解。
但或许乐观并不那么容易!本轮全球成长股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金融刺激退潮,过去两年股市赚的钱主要是美联储放水放出来的,当美联储进入收水阶段时,全球成长股很难乐观。而且未来美国通胀压力越大,美联储收紧的力度可能就越高,这并不是一个好信号,因为当前的美联储更在意防通胀而非保股市。
考虑到全年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以及信用扩张不及预期的现状,未来国内各方面政策还将进一步加码,因此后续还要紧密跟踪政策的进一步落地。
综上,今年A股大概率将是一个震荡的结构性行情。指数的走势将取决于国外环境的变化、国内经济何时见底以及政策的预期差。长期来看,A股特别是成长股的的拐点可能要等美联储重新进入宽松阶段。
总之,今年A股投资需要稳当一点。
链接1:本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及大宗商品表现

链接2:A股分段市值公司表现(本周)
1、本周市值1000亿元以上公司涨幅前10

2、本周市值100-1000亿元以上公司涨幅前10

3、本周市值100亿元以下公司涨幅前10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价值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