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苏剑:建议下调今年经济目标至4.5%;当前中美经济有哪些不同?
2022/7/30 12:03:14 价值线

    

     苏剑 | 作者锐声音 | 栏目新浪财经 | 来源荆轲、阿月 | 编辑价值线摘要

     近日,在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2022年第二季度宏观形势分析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做了相关演讲。

     上半年经济增速只有2.5%,如果还按原先5.5%的目标来定经济政策的话,那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速应该在8.5%左右才能实现。建议下调今年中国经济目标至4.5%。

     从人口角度来看,中国今年将进入需求供给双收缩的阶段,会导致潜在增长率下滑。

     中美经济问题的区别在于,美国是需求扩张叠加供给收缩,导致通胀居高不下,而中国是需求供给同时收缩,压低了经济增长。

     下半年紧要任务是扩大消费和投资,想办法稳住房地产,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人口形势巨变,2022年起潜在增长率或下滑

     从今年开始,中国经济很可能将进入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大的全新时期,因为从今年开始,中国的人口形势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就是从今年开始,人口总量将开始减少,这个是大概率事件,而且这个人口减少跟历史上中国出现的人口减少的情况不一样,以前的人口减少是因为战争或其他原因,之后人口会恢复正增长。而这次人口变化是永久性的,基本上人口再难维持正增长了,因此202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另外,今年开始,退休高峰到来了,人口老龄化将加速,中国的劳动力会急剧减少,原因是1962年出生的那些人开始进入退休年龄。

     这几个因素合在一块将使得中国经济出现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就是从人口角度来看,中国从今年开始将进入需求供给双收缩的阶段,而今年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好多人都认为人口是个慢变量,对经济来说可能影响比较慢,对某一个具体年份影响不大,但是预期是个快变量,人口本身影响预期,预期反过来又会影响目前的经济形势。

     最大的一个反应就在房地产市场上,人们对未来的房价会形成预期,因为房价中长期来说取决于人口,这个预期又形成对住房投资的需求,直接就影响到现在的经济运行。所以,这就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在供给端,劳动力减少了,人口老龄化,这些又会对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产生抑制作用,不仅仅是劳动力本身减少,人口老龄化本身也会对科技进步率和资本增速造成抑制性的影响。所以,也会导致潜在增长率下滑。

    

    美国:需求扩张、供给收缩

     中国:需求供给同时收缩

     中美贸易战以来导致逆全球化,以及最近的俄乌冲突导致大宗产品价格的变化,这都是不利的供给冲击。结果就是中国现在形成了一个供给需求双收缩这么一个局面,而且今年尤其突出,结果就是经济增速下滑,物价变化不确定。

     滞胀在中国经济中存不存在?从全球范围来说,所有国家目前都面临滞胀的问题。美国一样、欧盟一样,只要油价上涨,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都会导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反映就是滞胀。

     美国是需求扩张及供给收缩,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供给也推动通货膨胀,所以美国的通货膨胀非常厉害。供给抑制增长,需求却拉动增长,导致美国的增长看起来又不那么低。

     中国不一样,中国是需求收缩,供给也收缩。供给收缩提高价格,需求收缩压制价格,结果价格增速表现很温和,但是供给及需求二者收缩同时压低增长。这种情况使中国就业压力加大,经济风险上升。

     这是中美经济问题的区别,也就是两国都有滞胀,美国的滞胀是需求扩张,把“滞”给掩盖住了,中国是需求收缩,把“胀”给掩盖住了。

    建议下调经济目标至4.5%,

     宏观政策松紧取决于疫情防控

     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年初确定的预期增速目标5.5%左右,要实现起来难度比较大。所以,我认为可能需要适当调低一下经济增速目标。我个人感觉调到4.5%左右差不多应该能实现,调到4.5%左右,下半年只要实现6.5%的增速就可以了。

     因为我们还要平衡稳增长、稳就业,以及稳物价的关系,下半年要想实现8.5%的增速对中国政府来说其实能实现,关键是付出的代价多大。如果实现那么高的增长,最终必然是通货膨胀可能控制不住。

     此外,要协调稳增长稳就业与稳通胀的关系,还要协调疫情防控和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因为疫情防控和宏观调控是翘翘板的关系,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出在疫情方面。

     如果疫情能够控制住,那么其实不需要那么大的宏观调控力度,经济内生的动力就可以让经济趋向于恢复,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稍微收缩一点,免得用力过猛。若防控方面做的不够,结果就是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进一步放松。

     从4月份开始好多政策陆续出台,力度应该说非常大,前两天国常会又提出了一些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这些政策如果在平常年份,也就是公共卫生环境比较稳定,对经济没有那么大的冲击的话,这么大的力度肯定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我们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如何在宏观调控和疫情防控之间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如果疫情防控做得越来越好,目前这个宏观调控政策如果继续执行的话,下半年最晚明年上半年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下半年扩大消费、投资,稳住房地产,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

     我们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既然是需求、供给双收缩,逆风而动就是需求、供给双扩张,还有市场环境的问题。

     市场经济包括三方面,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平台。所以,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包含这三个方面。我从这三方面谈一下我的建议。

     首先是扩大消费、扩大投资。我们希望疫情至少在下半年能稳住,因为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是基于目前的疫情防控效果,这个前提假设要明确。

     扩大投资这块,我们需要降准降息,房地产政策这块接下来要大规模的松动,因为现在要拉动经济增长的无非就是三个东西,一个是房子,一个是车子,一个是消费电子。

     现在房地产已经非常疲弱了,接下来应该想办法把它稳住。因为房地产连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从银行到债券市场,到民生,再到宏观经济本身的稳定。

     如果房地产这块稳不住,那么接下来中国从各方面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中国接下来重点要解决的事,国常会也提到要稳住房地产市场,满足刚性需求,合理满足改善性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这块我想说说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目前中国国内的市场基本是碎片化的市场,在这40年里我国在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地方保护、行业壁垒都还严重存在。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无非要实现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充分竞争,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且没有一些人为的障碍。比如前几天我跟一个养猪专业户聊天,他养了大概15000头猪。他说猪肉价格一涨马上地方就出台一些政策不许本省的猪肉出省,这就是典型的地方保护的案例。

     我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自上而下解决各个省份间的一些全局性的问题,这必须由中央政府协调。还有一些影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散布于国民经济各个环节,需要自下而上通过法律的手段一个个解决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价值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