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已至,三年防疫的这一页正在翻过去
2022/12/2 20:58:58 价值线

    

     价值线 | 出品

     锐声音 | 栏目

     刘胜军 | 作者

     刘胜军经济学大局观、《财经》 | 来源

     价值线导读

     当相较于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环球时报》

     以大规模封控为主打方式的防疫这一页正在翻过去,我们所有人都是这其中的一员。我们会往前走,但不能随意否定自己的过去,而且防控的很多成绩终将得到历史的肯定。——胡锡进

     普遍的疫苗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加上及时有效的重症患者救治,将是我们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挑战。——张文宏

     在新冠疫情困扰全球迎来3周年之际,曙光正在浮出地平线。

     于细微处听惊雷。最近北京、广州的几个“小动作”,背后有“大文章”:

     虽然广州市是目前单日新增感染者全国最高的城市之一,但11月30日下午,广州各个行政区发布通告,即时解除各临时管控区的管控措施。这些区域转而按低风险区实施管理。通告发布后,各地纷纷拆除道路、社区的水马等围蔽设施。各处卡口解除后,人员、车辆立刻恢复通行。市内因疫情防控暂停运营的地铁站和海珠有轨电车逐步恢复正常运营。久旱逢甘霖:部分餐厅迅速恢复堂食,有的小区居民燃放爆竹迎接解封。截至30日下午15点,同程旅行平台上,广州出港机票搜索量较前一日同时段的4倍,机票订单量较前日时段增长126%。广州出发的火车票搜索量上涨超过300%。广州还宣布: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

     作为首都的北京,一举一动更具标志性意义。北京市明确下令:“严禁采取硬质隔离、严禁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北京也宣布:自11月30日起,对全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这背后的信号非常清晰:拐点已经到来。

     作为组合拳的一部分,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努力提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从全球数据来看,80岁以上老人是最为脆弱的群体。

     《环球时报》刊文指出:

     近日,一项来自国内科研团队的验证性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恐慌,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更为明确的信号来自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月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令人激动的看点如下:

     1、没有再强调“动态清零”,这是最为强烈的与时俱进信号。孙春兰指出,“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2、强调病毒已不可怕,这是明显的预期引导。孙春兰指出,“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3、“层层加码”受到重点关切。当前,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民众生活、看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突出,与一些地方的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密不可分。孙春兰充分肯定基层工作者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加强政策学习,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做好工作生活保障。

     过去3年,真心不容易。中国人民付出了很多,但也换来了全球死亡率最低的抗疫成就。

     笔者认为,虽然疫情的困扰不会快速消失,甚至在政策优化后可能出现一个病例迅速增多的“阵痛期”,但政策导向的拐点已经出现。这一拐点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既然来了就不会轻易回头。

     12月1日,张文宏等人发表“我们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的文章指出:

    

     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再次迎来了曙光。这次人类走出疫情的最终胜利将会与人类战胜天花、流感、脊髓灰质炎有同等伟大的意义。

     普遍的疫苗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加上及时有效的重症患者救治,将是我们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挑战。

     坦率地讲,中国疫苗普及率相对偏低,既有前期防控到位导致很多人没有打疫苗的压力有关,也和一些人对疫苗效果的一系列疑问有关:疫苗有用吗?效果能有多久?对于疫苗的效力,张文宏等人给出了细致的回答:

    

     1)加强针对于中和抗体的提升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只有通过加强针(灭活疫苗的第三针)的接种才能达到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以应对病毒的免疫逃避。

     2)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身体里的中和抗体滴度会逐渐衰减,而这一衰减过程通常在接种疫苗6个月后较为显著。随着中和抗体滴度的逐渐下降,会出现疫苗接种后仍然再次感染的现象。

     3)第三针加强针接种6个月后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2针灭活疫苗6个月后的水平。因此,第三针加强接种可有效提升身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

     4)2针全程初免或第三针加强相较于未接种疫苗或注射一针疫苗可将老年人重症风险概率降低76%。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进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降低89%和95%。

     大家更关心的是:新冠疫情还会困扰世界多久?张文宏指出:

     新冠病毒每天发生随机变异,病毒的变异没有明确方向。由于不像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基因重配而产生抗原重组,从而造成病毒抗原转换,新冠病毒主要依靠基因点突变发生抗原漂移,进化的方向更为连续。病毒即便是不断发生随机变异,但是最终在人类疫苗接种与群体免疫的不断提升过程中,也会走向更低毒性以维持传播的进化方向。

     不过,政策优化不等于可以躺平。下一阶段,如何渡过阵痛期?张文宏指出三个重点:

     老年人在这段时间要加倍注意保护自己,要加强在公众场所的自我保护;? 养老院需要提前做好保护的准备;? 医疗资源则必须为老年人与脆弱人群提早做好准备。

     虽未到举杯相庆时,但曙光已现,拐点已至。

     作者:刘胜军

    

    附件一

     首次!孙春兰连续两天召开座谈会,请了哪些人,说了哪些话

    

     继11月30日听取有关方面专家对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后,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继续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01

     多次提及“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接连指出“走小步不停步”

     在11月30日和12月1日的两次座谈会上,孙春兰都提到“小步走不停步”,并都指出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在减弱。

     12月1日,孙春兰指出,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11月30日,孙春兰在座谈会上指出,疫情防控近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防控工作稳中求进,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走小步不停步,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此外,《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发文称,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教授表示,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02

     疫情以来首次

     据北京青年报“政知见”梳理,由孙春兰召开、主题为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座谈会,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

     2020年至今,孙春兰多次赴地方和卫健系统调研,并召开过不少座谈会。

     其中在卫健系统,迄今为止,公开报道显示,她共召开过四次座谈会。

     2021年10月11日,孙春兰到中国疾控中心调研并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对做好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秋冬季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

     2021年10月19日,孙春兰到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调研,了解新冠病毒药物临床试验、审评服务等情况,并召开相关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听取药物研发工作的意见建议。

     2022年11月30日,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专家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2022年12月1日,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有个背景需要注意。

     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这是新一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首次召开会议,也是疫情以来政治局常委会首次聚焦“进一步优化防控”这一主题。

     03

     16位专家及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出席

     在这两场座谈会上,共有共16位专家及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出席并发言。

     在12月1日的座谈会上,8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作了发言,对优化完善二十条措施提出意见建议。

     据北京青年报“政知见”梳理,出席11月30日座谈会的包括8位专家,他们都是多次奔赴抗疫一线、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的抗疫“老将”:

     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

     出席12月1日座谈会的包括8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包括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原党委书记、研究员房宁。

     来自区县和社区的代表,包括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今日家园社区书记薛军晖。

     其他还有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安宝军,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海明等。

    

    附件二

     于鲁明收受核酸单位贿赂2.7亿元?

     北京:下周一起,公交、地铁不用48小时核酸证明

     今晚,网上有传闻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主任于鲁明收受核酸检测单位贿赂2.7亿元,但不知真假,截至目前尚无官方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此前,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主任于鲁明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今天下午,根据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

     自12月5日(星期一)首班车起,公交、地铁运营企业在核验健康信息时,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价值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