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儿童抗生素滥用再迎严令 背后隐藏怎样的危机?|凤凰卫视专访
2018/6/21 14:44:24 非凡医品

     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在美国买枪很容易,

     但买抗生素却很难,

     而在中国正好相反。”

     前不久,中国国家卫健委再次发出通知,强调继续加强抗生素的管理,重点管控儿童抗生素滥用。

     2018年6月,凤凰卫视《财智菁英汇》栏目记者就这一热点问题采访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和药学部总经理梁镇垣。以下为节目播出文字内容:

    

     持续被限制的抗生素市场再迎严令。

    

     日前,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重点管控儿童抗生素滥用:要求建立儿童抗生素监测体系,对儿童医院门急诊和住院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控等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最近报告也看到了,有一些医院用抗生素比例超过80%的。对,特别是在儿童方面,在儿童使用抗生素的比例,有的(医院)要到50%-60%左右的水平。

     加大力度去推动抗生素的管理,特别是在儿童使用方面,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合适的。

    

     抗生素能治病,如果滥用也会面临危机,尤其儿科是“重灾区”。

     经常被儿子感昌发烧困扰的崔女士就表示,现在孩子一旦生病不会选择输液了,但是使用抗生素药还是不可避免。

    

     日前有数据称儿童用药中88%是抗生素,对此医疗界人士表示数据真实性有待商榷。

     在走访内地一家三甲公立医院时,药学部负责人梁镇垣告诉记者,目前该院实行儿童开抗生素,必须要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包括取消门诊静脉输液、规范医生行为以及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抗生素的使用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药学部总经理梁镇垣:(我们)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在)门诊大概是6%,如果是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大概是37%。还有就是儿童方面(抗菌药物使用率),我们也监控得很好,只是保持在9%左右。

     根据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数据显示,中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19.4%下降到2017年的8.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67.3%下降到2017年的36.8%。

    

     但是根据《2017年中国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分析》显示,儿童抗生素的销售额由2005年的50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104亿元。

    

     深圳大学化学教授王庆国:即使是50亿(销售额),还是100亿(销售额),这个量非常大。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在儿童用药抗生素比例是非常大。

     (抗生素)它有副作用,能产生抗药性之外,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抗生素,对儿童的器官,对儿童(身体)组织是有破坏作用的。

     那么为何导致抗生素滥用?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至少30%民众将抗生素当作万能药,60%的普通家庭日常药品储备中有多种抗生素,普通老百姓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在部分药店或诊所也能买到抗生素类药物。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有一些医院(限制抗生素使用)做得比较好,但是有一些(医院抗生素)用药还是比较高,特别是在儿童。

     总的来说,我相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医生开药)习惯了;一个是从前有(医院)创收的原因,以药补医。

    

     深圳大学化学教授王庆国:我们各种舆论讲抗生素不能用,但是老百姓觉得从自己的经验来看,头痛感冒了就吃抗生素,对我好像没有什么感觉。

     如果说一个感冒的患者,还要叫(他)做各种各样的病原学的检测,要花费很多时间,要花费很多的钱。可能病人也不高兴,医院里面的看病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之下,那医生他可能就是说我干脆先开了抗生素再说。

     再一个和这个利益还是挂钩的,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好多医院里面卖药,这个能够有比较高的利润。

     那么几股力量把它合在一起,就使得抗生素数量上要下降是比较困难的。

     面对这么严重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国家层面采取了哪些行动?又该如何应对?

     抗生素游走在治病与致命之间。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随后多种机制不同但均用于控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的药物相继被发现,这些药物统称为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为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开辟了一条捷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使用得越多作用越差,即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

     目前在欧洲和美国,每年约有5万人死于耐药性感染;而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有超过21万新生儿由于抗生素耐药性造成的血液感染而死亡。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全国有14亿人口,以前有一个统计说(举例),一年全国用静脉抗生素在门诊里面(使用量)超过100亿瓶。我们(抗生素使用的)量那么大,(即使)过敏反应比率不高,还是可能有几十万人会因为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或静脉抗生素使用,出现过敏反应,(健康)受了伤害。

     用了一些不需要的药,不但只是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影响了病人健康。

    

     认识到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也在行动。

    

     2012年,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出台,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3级管理,并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

    

     2016年,中国14部委联合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此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输液,也对抗生素的滥用起到了很大的遏制作用。

     深圳大学化学教授王庆国:我们把抗生素进行了分类,比如非限制性使用的、限制性使用的以及特殊情况下使用的,不同的医生他有不同的权限。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可以三类药来开给病人吃。

     从这个事,就使得开出抗生素的处方的数量就急剧下降了。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我们现在引进的一种国外的方法,就在抗生素的管理方面要增加它的科学性。

     中国国家卫健委日前明确指出,逐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从“以行政部门干预为主”转变为“以多学科专业协作管理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为了减少超级耐药菌的发生,防止出现针对细菌“无药可用”、“束手无策”的情况。

     那么民众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又是怎样的呢?

    

     内地民众:在医生的指导下还是合理的使用,你说有时候一点都不用也不太可能。因为小孩子有的病的话,它还是需要抗生素去医治这样子。

    

     内地民众:以前可能用这种那时候叫消炎药的时候,大家用的也比较多了。现在其实大家都知道滥用抗生素以后,对自己身体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吧,所以相信大家都用得比较少。

     目前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医保制度,切断医药利益链条,医生凭医术挣诊疗费。

     欧美国家还有一个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在抗生素的使用和销售环节,实行严格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处方药除了必须凭医生的处方外,还要在药店或药房经执业药师审核后才能拿药。

     深圳大学化学教授王庆国:在这些抗生素的管理方面,美国、加拿大、欧洲一些国家做得比我们要好。

     这个所谓的好,就是对于抗生素来说,一旦把它认为是一个处方药,那谁都不敢大意,从医生来讲不敢任意的开,药店不敢随意的卖,病人不敢随意的吃。

     另外一个就是它的整个宣传,让老百姓和政府监管部门能够形成合力。

    

     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抗生素滥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开药习惯”的影响,既包括医生也包括患者的习惯。比如能用口服的却用注射的,能用基础的却用高级的,此外企业促销手段也助推了抗生素滥用。

     专家还提醒,近些年中国在大医院里对抗生素使用有了控制,但是在畜牧养殖业中还没有任何对策。高达52%的抗生素则直接被用于畜牧养殖业,可能最终吃进人类的胃里。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就表示,目前遏制抗生素耐药的增长没有万能灵药,呼吁民众、医生、兽医和农民采取积极行动,才能降低其影响、限制其传播。

     内容来源:深圳香港大学医院公众号

     --------------凤凰卫视《大政商道》栏目(2018年06月09日播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非凡医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