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建议,你听不听?
2018/8/14 20:56:05 非凡医品

    

     随着签约服务的推进,市民对家庭医生的接触逐渐增多,遇有健康问题主动咨询家庭医生的也在增加。不过,一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结”,仍未解开,对医生给予的健康指导,仍存疑虑,不愿采纳,不仅给自己带来风险,也常令医生深感遗憾。

     柳州市柳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全科主治医师刘春秀,最近一周下户时遇到的数名病人,可算管中窥豹。

     自生疑虑延误小宝宝治疗

     8月9日上午,刘春秀和她的医生助手去辖区下户,对签约家庭的慢性病老人进行随访。走进一个高血压老人家时,她一边为老人检测血压、心率,一边了解他们的最近生活状态。临离开时,问老人的孙子现在的情况怎样?因为7月20日,她也给老人的孙子看过病。老人的孙子当时4个月大,患的是肺炎,20多天过去了,按理早就痊愈了。

     没想到老人却告诉她,小宝宝目前还在市内一家大医院住院,病情仍在反复。

     她很诧异,这个宝宝第一次去她那就诊时,已经生病了好几天,拍片诊断为肺炎,就建议住院治疗。但家长听说要住院,就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说孩子从未生过病,这次也不严重,吃得睡得,精神不错,就是咳两声,怎么到她这就要住院了呢?任凭她怎么解释,家长只肯在门诊雾化治疗。

     无奈,刘春秀一边为他做雾化,一边继续劝说。两天后,小宝宝不再来复诊。她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个宝宝……

     老人告诉她,做了两天雾化吸入治疗后,发现孩子没有好转,又去其他医院看了。医生也都说要住院,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住……两周过去后,孩子的病更重了,才同意住院治疗。

     刘春秀说,临床上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只要确诊为肺炎,都会建议住院观察,因为婴幼儿的防疫系统太弱,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同时,首诊医师对病因、病情变化更了解,如果不断更换就诊,新接诊的医师需要重新评估患儿病情、重订治疗方案,容易耽误治疗。

     “能拖就拖”的中年男病倒了

     8月9日上午,刘春秀和她的助手走进菜园屯社区随访时,又一个拒绝采纳医师建议的居民经历,令她扼腕叹息。

     她们走进一户居民家里,一聊天,竟发现是以前经常找她看病的一个小男孩的外公外婆。她马上想起小男孩的父亲患有高血压,以前也跟老人住在一起,她还指导他控制高血压。但当时为他制定健康方案、建议他用药、减体重,他就很不以为然。坚持说自己还不到40岁,身强力壮的,减减肥、控制一下饮食就可以了,哪用吃药?经过一年多的面谈、电话催促等劝说,才勉强吃了药。

     服药之后,血压得到了控制,但他又不肯控制饮食了。刘春秀又开始新的一轮劝说,男子拒不接受建议,说身边很多人都像他一样肥胖、血压偏高,都生活得好好的。再接着,他们搬家了,换了手机号码,彻底“失联”了。

     没想到这次下社区随访,竟走进了老人的家里。两三年过去了,男子的血压控制住了吗?

     老人说,这个女婿已经中风一年多了,至今生活尚不能自理……

     刘春秀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只要坚持服药,配合控制饮食和体重,血压或血糖,二三十年内都可以维持在相对正常范围内。但有的患者一看药品说明书上写着对肝、肾有可能损害,就拒绝服药。同时,又因缺乏健康常识,误信网络传言和身边非专业人士的说法,也不愿控制饮食和体重,从而加速了病情恶化。

     一名阑尾炎患者的转变

     8月11日,一名阑尾炎穿孔术后,又引发腹膜炎的中年男子,在柳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确诊痊愈,特意去门诊向刘春秀致谢,并且将他的父母,带来社区医院请刘春秀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刘春秀说,一个月前,这名患阑尾炎的谢先生同样不相信医生的建议。当时他以急性胃肠炎到刘春秀的门诊就诊,经过初步检查,刘春秀告诉他患的是阑尾炎,B超检查已显示明显化脓,需要手术治疗,并为他联系上级医院,建议转诊。但谢先生不相信,认为明明是恶心呕吐腹痛发烧,是胃肠炎的症状,怎么可能患阑尾炎了?还要做手术?坚持不转诊、住院,要求在门诊打点滴。刘春秀劝说不成,只好为他消炎、观察,并给他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嘱咐他万一有变化,随时给她打电话。

     次日凌晨,谢先生打来电话说腹痛更加厉害了,怎么办?在刘春秀的劝说下,终于去柳州市区的一家三级医院急诊。医院检查发现,谢先生的阑尾已化脓穿孔,并发腹膜感染,必须立即手术……

     谢先生后悔当初没有采纳刘医师的建议,自己多受了不少苦。手术出院后,就带着患有高血压的父母去找刘医师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健康规划,控制血压。

     刘春秀说,像谢先生这样的居民越来越多,但她和她的同行们,希望越多越好,健康路上少走弯路,于己、于家、于社会都是奉献。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时,刘春秀感慨地说:“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医患之间、医生护士与居民之间更需要信任,才能将防病治病效果达到最佳。每次看到那些因为不相信医生、不相信诊断,错失最佳防治时机的患者,她和同伴们都非常惋惜。

     有人说医患之间的不信任,缘自偶发的医患纠纷;有人说是人们缺乏健康知识所致;也有人说与“钱”有关。但健康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负担。国家正在通过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大病慢病补助、健康教育等,提高人们的防病治病能力。人们应摒弃偏见,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健康指导,减少疾病。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非凡医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