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编制”又上热搜!体制内的你慌不慌?
2018/8/31 16:06:57 非凡医品

     医疗界的“新星”三明,最近又因为去编制的文件又上了热搜。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医院的管理方式,将逐步从编制审批制过度到编制备案制。 医院掌握主动权,可以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确定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编制的产生、变更和撤销,只需事后进行报备

     去编制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采取去编制行动的省份也越来越多。

     保障还是枷锁

     编制已成为束缚医生流动的主要原因。

     同工不同酬,即使做同样的工作,有编制的医生比合同工,起码工资要多一两千,在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医院,差距甚至能到七八千

    

    

     所以有人削尖脑袋了想考编制,入编制,甚至催生了花几十万进三甲的潜规则,前一阵曝出的新闻,一位医生想花2万块钱进湘雅医院被骗的故事。尽管是个骗局,但是下面的评论却清一色的是:

     指望花2万块钱进三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但是花十万几十万确是常有之事

    

     除了少数既得利益者,从编制当中得到了好处,不思进取,仗着编制混日子,大部分的医生已经越来越视编制为限制医生阳光收入,体现医生真正服务价值的一道拦门石。

     医生,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医生,付出与收入严重不成比例,尽管有些医生的隐形收入并不比市面上同级医院的医生低,但是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药物两票制的实行以及将要实行的器械两票制,医生的隐形收入下滑,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医生猝死案例频发,尤其是麻醉医生,不合理的编制审批制度及部分专业的不重视,人员配置不足,有能力的医生无法获得想要的编制,同工不同酬,在编医生工作繁重,已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编制是毋庸置疑的大趋势

     深圳是去编制的领头羊。早在2012,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积极采纳了去编制的相关措施,医生采用聘用制,40万年薪,最高100万元。虽然几年过去,去编制的结果褒贬不一。但是深圳及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已然表明了各个地区的决心

    

     去编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短短几年就能有大的成效,已有编制的人员以及越来越多即将就业的医生来,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注定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去编制的势不可挡,已成为医疗界人员的共识

     是否做好了去编制的准备?

     尽管很多医生认同靠本事吃饭,医生将会逐步从“体制人”过渡到“社会人”,但是很多医生往往医生疲于应对身边的紧急事,却忘了留点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所谓晚上想好千条路,白天起来走老路。打铁需要自身硬,没有医生好品牌,没有自己的患者,去编制后可能将自己置于比现在更危险的境地。

     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采取去编制,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政策措施。而医生也逐渐意识到,未来可能比想象的来的还要快。有的医生尝试做公众号,也不乏一些医生在尝试各类直播和科普,甚至有的为了患者24h开机。无论哪种方式,也不论现在是否能马上见到成效,请谨记:现在好准备,留给各位医生的时间不多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非凡医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