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们的这些“小心机”!你发现了吗?
2018/9/10 15:20:00 非凡医品
最紧要关头 所有的心安都来自你
11岁做阑尾炎手术的时候,头一回上手术台,因为肚子疼的动不了,被特护大哥抬到手术台上,胳膊被固定在一边,腿直哆嗦。主治医生一天前就看了我的所有情况,然后全面重新检查了我的身体。麻醉主任说;“这回咱们还可以用局麻,上周做的那个阑尾炎,那个小孩也是局麻。”主治医生:“你看他这个,跟我儿子差不多胖,就怕切的时候疼醒,还是全麻吧。”然后轻轻拍了我的屁股一下,跟我说;“一会儿睡会儿觉,睡醒了病就好了。”听到“跟我儿子一样”,我莫名就放松了,全身不再那么绷着。或许医生只是打个比方,但在当时我看来医生确确实实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家人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医生一天三遍查房,问我的时候用的是“小zei(这个称呼是我们那儿长辈对男孩的昵称),今天感觉怎么样?”每次都看着护士把药交到我妈手上,第一天晚上问了三遍通气没有,第二天早晨嘱咐了半个小时一定要喝小米粥的米汤,暂时不能吃别的。我真的感觉到了家人般的温暖。那个医院只是个县城的二甲医院,所谓医者父母心吧。
76岁老专家在化验单背后的秘密
在众多医师中不乏有真正医者仁心的人存在,他们的伟大却又平凡,以人心换人心。
法制晚报8月9日报道“76岁老专家从医50年,每张化验单背后都留下自己的电话,从不换号”。甘肃兰州76岁的杨守良退休后退休后被一家医院返聘,医者仁心的他也愿意更多的去帮助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他从医50年,医术精湛,总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在患者的化验单背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未换过号。许多患者慕名前来,还有老病人专门从西藏赶来就医。从评论中都可以看出,这样医者仁心的医生真的值得大家去敬佩。


(图源微博截图)
医院里随处可见的“小心机”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有时治病不仅是打针开药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医心”。在这一点上,各地的医院也都煞费苦心,除了传统的门诊、病房,还有其他一些让人“流连忘返”的设施。
· 乌鲁木齐的一家医院食堂,因饭菜物美价廉,受到附近居民和周边上班族的喜爱。每天从医院外来吃饭的人,超过了医生和病患的数量。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大厅内放置了一架钢琴,并有志愿者在现场弹奏。院方接受采访时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舒缓病人看病的压力,“我们用爱安慰”。

·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门诊二楼开出了阅读书吧,免费开放式,里面摆设了沙发坐椅。看着超级“高大上”,专为患者或家属排队等候时准备。

给病痛的患者带来关爱,各大医院的“心术”令人敬佩。
还有9天就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医师节,白岩松先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两次提案设立医师节,终于获批,再此提前祝各位医师节快乐。
近100年前,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校长在面对校庆日曾说,校庆日不是欢庆日,而是闭门思过日。所以,8月19日医师节,也绝不是欢庆日,而是成为社会各界可以尊敬医师,并思考医师与医疗在整个人类进程中扮演何种重要角色的日子。另一方面,对于行内人士,应该闭门思考自己在从事一个怎样的职业。
(参考知乎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984584/answer/137451517)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非凡医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