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诊疗,说“不”哪儿有那么容易!
2018/9/13 10:56:39 非凡医品
近日一位医生,在网络上吐槽,自己的患者每次就医的时候都和导医或者是其他的患者发生纠纷,在多次劝阻无果之后,只能明确的告诉患者,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请不要来看自己的门诊了。言语中透露着疲乏和无奈,一次次的好言相劝收效甚微,只能采取拒绝诊疗的方式,希望对患者有一点点的威慑作用。

文章后面没有提到患者的表现,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医生在作出拒绝诊疗的决定时,内心经过了几番的挣扎和拉扯。
在这之前,拒绝诊疗的案例有很多,但是结果往往并能令人接受,被患者投诉还算轻微,有的医生甚至因为拒绝诊疗被致盲,或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医生有没有说不的权利?

尽管《执业医师法》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实际的就诊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远不是一道律令就能清晰界定的。虽说医生遇到不配合的患者,或者生命受到威胁时可以选择拒绝诊疗,但往往拒绝反遭更大的伤害,医生迫于压力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一般无法行使这样的权利。
越来越频发的医患矛盾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将医生的角色推入到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医生的时时刻刻的行为都受到来自患者和媒体的处处“监督”和挑剔,稍有争议的行为,转眼就会在各大新闻版面上变成有失医德,社会舆论的压力和错误导向,也让医生在面对拒绝诊疗的选择时,有更多的顾忌和考虑。
无奈拒绝的背后
规避医疗纠纷及伤害。经常有这样的新闻,由于患者隐瞒个人信息或医保逃单等,后续产生的各种类问题,比如费用等问题,就由各个科室的各个医生来负担。所以对材料或费用不齐全的患者,在权衡各方面的因素之后,不到不得已的危机关头,医生拒绝诊疗就成为最后一道保护自己的手段。

职能部门的监管缺失。尽管医保黑名单等制度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实际落实的比例依旧很小,有医闹或者拒绝缴费黑历史的患者,仍旧能够猖狂的出现在各个医院里。而同时安保措施的缺乏和警务系统的不到位,逼迫医生只能选择靠自己拒绝诊疗或者简单粗暴的:跑。
除拒绝,是否还有路可走?
拒绝诊疗,在中国的医疗现状下,实现起来既有难度,也会有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的风险。而除了拒绝诊疗之外,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也是维护自己权益的方式。在今年,江医生就曾状告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虽然进一步的诉讼还没有结果,但是权益的争取也会更清楚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的边界。

法律是保护各个人群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医疗纠纷或事故界定,法律是必需的手段。而在面对一次次的就医过程和一个个活生生的患者,法律却从来不是最优的选择。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约束,是远比诉诸法律更有效,也更人性化的方式。
医患之间的信任担搭建,医生比患者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主动展示自己的履历信息和提前让患者体验就诊过程,让患者就医之前以各个渠道来了解医生,提前搭建信任感,是比空喊的和谐医患关系口号更有效的举措。
诚如医生所言, “我们为了愿意为更好的医患关系而努力,如果患者愿意前进一步,剩下的99步,我们来走。”而当双方都愿意往前走,不管是几步,都能让我们的医疗环境和就医体验变的更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非凡医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