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渐寒,体制内医生路在何方
2018/9/26 14:03:52 非凡医品
导言
患者看病难,看病贵
医生工作累,收入低
政府投入大,效果差
前一轮长达6年多的医改终于走进了三方不满的死胡同……
“温室”渐冷
17年新医改出炉——两票制,禁止统方,严控药占比,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等成为关键词,这些举措如果提炼成一句话,那就是:强化行政干预,以权力和机构为中心。而政府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没钱!
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从2257.2亿元增长至11192.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9.48%;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从1561.8亿元增长至931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2.03%;
考虑到我国正在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预见,如果不对医保的支出进行控制,这个增速还会进一步提高,长此以往,养老保险的今天可能就会成为医保的明天


医保控费势在必行,然而政府又要维稳,所有的压力自然堆积到了医方和药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对于原本就弱势的医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新医改实施一年以来,两票制彻底改变了药品器械的供应模式,医生的实际收入随之断崖式下跌。
然而,对于一个合格的医生来说
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住院规培1-3年+专科规培3年=15-17年的教育
如此长时间的培训周期后,所得的劳动付出和所获却不成正比,无疑令人心寒。况且公医的职业通道都是零和博弈,位置都是固定的,谁上谁下都是一部血泪史。
探索与困境
在这种逼仄的形势下,一些体制内能力出众的医生开始走出“温室”积极探索,一时间多点执业、医生集团、共享诊所、私人诊所各种形式百花齐放。
然而这些通向医生自由执业的路上都遇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客流!
截至今年8月,国内医生集团达到了1180家。
然而在8月31日10点33分,第一个拿到中国医生集团牌照的名医谢汝石宣布离开他一手创立的博德嘉联。
随后媒体曝出目前医生集团的空置率达到90%以上。
而核心问题谢汝石在他的微博文章中指出——品牌与信任。
私人诊所门可罗雀

是的,平常在医院一天门诊百八十个,忙的脚不沾地的各路神仙一旦离开了“三甲医院”这个招牌之后便立即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这当然不是因为医生离开医院之后医术下降了——事实上由于自负盈亏,自由执业的医生们往往更为尽职尽责——而是因为他们离开了既定的信用体系(“温室”)。
这种信用体系不仅仅是由政策、医保等等硬件支撑起来的,更是由这种硬件所带来的普罗大众观念上的根深蒂固:只有三甲医院的医疗才是好的。
三甲医院人满为患

另一方面医生的职业门槛又是如此之低,初中毕业的无证医师叫医生,特色偏方的伪中医叫医生,莆田医生也叫医生,这让大众如何去分辨谁是谁非?
甚至于医生和医院的信誉都产生了背离——人们会争先恐后挤进三甲医院的门槛,却会对里面医生的诊断横加指责!
这种情形下,离开了“温室”的好好医生如何与百度加持的“老江湖”们斗?

重新起航
经历了上一轮的探索与沉淀,确实有人看到了其中的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它!
曹燕龙和他的非凡医品团队就意图重新打造一套以医生为核心的全新信用体系。
在这套信用体系中,医生的信誉不再依附于医院,而是通过公开透明面向大众的履历证书,同行评议和患者评价三个维度来体现医生价值,给医生赋能。

在非凡医品的整个体系中:
通过线下门诊医生名片来沉淀资源;
通过文章视频语音等各种形式的专业科普来彰显专业;
通过微博微信各大自媒体来打造自己的ip;
通过在线诊所聊天群去维系互信客户;
通过医生内部患者的引见来最大限度的获得用户价值
……
出身东软cto的曹燕龙坦言非凡医品核心的服务并不是医疗本身,而是让医生更方便的去展现自己的专业度,更广泛的去接触潜在客户,更高效的与患者沟通。
真正的去为患者服务,才能获得信任,建立起医生自己的品牌。
寄语
试图改变一个行业无疑是一个大工程,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医生行动起来加入一起努力,也只有等到能真正自由执业的那天,医生群体才能获得应有的尊严和回报!


每个医生
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诊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非凡医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