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为什么是柴静,而不是CCTV?
2015/3/2 健康养生

    

     有评论称,《穹顶之下》很可能是官媒与自媒体在影响力上的一次分水岭。

     来源: 腾讯科技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

     中午时分,《穹顶之下》上线腾讯视频、优酷网、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在播出之后,引发了网民的关注。下午开始,朋友圈等社交网络被柴静的雾霾调查刷屏。

     为什么这则纪录片这么火?作为前央视主持人和知名记者,柴静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她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比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在报道环境污染问题上有丰富经验。

     而环境污染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雾霾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已经被公众所了解。但雾霾到底从哪里来,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普通民众对此却不甚了解。

     柴静为拍摄《穹顶之下》,走访了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寻求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全片从“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三个问题切入,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了雾霾的危害、产生原因、治理困难以及经验教训等等。

     其中的复杂数据往往用简单通俗的话来总结,甚至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向公众传达,如此低门槛的纪录片,让人不觉得晦涩难懂。

     纪录片是以柴静演讲的形式进行的,其实在一月份就已经录制好。根据在录制现场的南方周末记者汪韬的叙述,这是一场“秘密”的演讲:“2015年1月27日晚上11点,白色丝质衬衫,浅色牛仔裤,平底皮鞋。柴静以一个母亲普通的装扮,完美地完成了演讲。无数台摄像机,黑色大屏幕,全程无人发微博、朋友圈,我坐在小剧场的地上,和数百人,静静地、秘密地观看了这场演讲。”

     柴静在今年1月纪录片首发的公开演讲中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没有想到要公开。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她认为“作为一个媒体人,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尽量说明白。”

     对于这则调查视频的拍摄费用,柴静透露,是她自费拍摄,差不多花了100多万,主要靠自己之前出书的稿费担负。

     截至28日20点30分,该纪录片在各网络平台已累计播放超过3500万次,这个数字怎么理解?《纸牌屋》第二季开播时,一周的点击只有2000万上下,《穹顶之下》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

     而到了今天3月1日早9点(注:2月份只有28日),各大视频网站统计的《穹顶之下》播放数据是:腾讯视频7426万;乐视网1063万;优酷1006万;搜狐视频203万;爱奇艺109万;凤凰视频69万,土豆网63,合计播放量达到了9939万。

     截止发稿时,《穹顶之下》的播放量早已破亿。

     ==============

     为什么是柴静,而不是CCTV?

     来源:凤凰网评论 作者:邹振东

     柴静拍雾霾纪录片以女儿病情开场,引发客观性争议,她坦诚这是自己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正是刚出生就患肿瘤的女儿,促使柴静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切入到雾霾问题。传播学存在着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个人的传播”往往好过“多数人的传播”。“一个人的传播”有两种,一种是“对一个人传播”,当我们向恋人表白、向儿女倾诉,就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种是“为一个人传播”,他向很多人传播,但是他传播的动机或目的是为着一个人。

     对一个人的传播,未必比对多数人的传播更缺乏传播性,你会发现重量级人物对多数人讲话所产生的伟大作品,并不多于面对一个记者的采访,其实,非常多影响世界的信息,是通过记者的采访后,传播出去的,很多人只有在一个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才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这是记者的骄傲,也是记者的福气。

     当然,为一个人的传播,那就是更加了不起的作品,当一个作家在扉页把自己的作品献给某某时,其实他在乎的这个人往往比整个世界都重要,这样的作品,作者一定倾情倾力。贝多芬四十岁时,写了一部钢琴作品,送给他一个十分喜欢的女学生,这个女学生当然很美,她的名字叫伊丽莎白,昵称就是爱丽丝,这部《致爱丽丝》的作品,贝多芬生前从未发表,理由很简单,那是写给一个人的,但后来它属于所有的人。今天,有谁会痛恨贝多芬小家子气,把本来应该给全人类的音乐,献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呢?谁会因为自己不是爱丽丝,就拒绝欣赏这部献给爱丽丝的作品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上面的例子举的是艺术作品,艺术可以主观,但柴静这是调查类作品,应该客观。其实,非常多的学术著作就有不少是献给一个人的,而调查类作品也无需屏蔽个人的情感动机甚至情感表述,公共话题的个人体验有时候弥足珍贵。这一点我不想在这篇文章展开,本文想表达的观点是:对柴静这样的一个人的传播,我不仅不反对,而且认为应该鼓励和倡导。

     我的理由是:我们要搞清楚舆论意见领袖的角色分工和社会定位。意见领袖至少可以分为四类:号召力领袖——可以动员人们行动,影响力领袖——可以改变人们判断,洞察力领袖——可以引领人们思考,注意力领袖——可以引发人们关注。从意见领袖的标准看,我对柴静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洞察力,评分并不高,但柴静的注意力,其量级无可挑剔,从她之前出书的发行量和这次纪录片的点击量,就可以看出其注意力的威猛,中央电视台的平台固然造就了她,但她个人的明星气质和传播策略,不容忽视。

     注意力领袖在社会的作用非同小可。舆论是什么,舆论学之父李普曼评价报刊(媒体)的作用:“它就像探照灯的光束一样,不停地照来照去,把一件又一件事从黑暗处带到人们的视域内。”这个世界有太多东西被屏蔽,有太多东西在黑暗,我们需要注意力领袖把那些黑暗的领域照亮,特别是事关每一个人利益的公共领域。

     所以,正是在这个角度上,我高度赞赏崔永元对转基因的关注,很多人纠缠崔永元的立场、客观和专业。殊不知,崔永元在转基因方面不是专家,在这个领域里号召力、影响力、洞察力比他强的人多的是,但崔永元以个人的责任感,把他明星般的注意力,将一个事关很多人的公共领域从黑暗里照亮,他说了什么不重要,他是否说对了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把转基因很多幕布撕开,这样就功德无量。

     同样的理由,我高度评价方舟子对这个话题的加入。公众不要太在意他们及其粉丝的争吵、谩骂等等不愉快,两个人的针锋相对,形成了公共舆论事件,这使得有更多专业的人介入其中,他们关注、反思、纠正、补漏,并且传播,意气用事的网民毕竟是少数,更多理性的网民会在沉默中思考,真相在撕开后慢慢水落石出,真理在辩论中逐渐得到公众认同。人们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其实注意力也是最好的防腐剂,一切沉默在黑暗的地方,最容易产生不可告人的交易,而当公众的注意力聚焦时,利益集团未必绝迹,但需要付出更大代价。

     不要去苛责一个注意力意见领袖是否专业、是否客观、是否正确。他不是号召力领袖,不是影响力领袖,也不是洞察力领袖,他最大的贡献是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应该关注的地方。注意力领袖的一举一动,是个人的自由,也关乎社会的良心,那些可以吸引亿万眼球的人,你是把媒体的镁光灯带到你们纸醉金迷的丑闻生活,还是用你们的探照灯照亮事关公共利益的公共领域,是检验你们人品和存在价值的最好试金石。

     我注意到也有人批评柴静把孩子的病当做一个噱头。柴静记者出身,她当然懂得传播,从这部片子放在全国两会前两天推出,就可以看出她的精心策划。早了,话题带不到两会,晚了,两会的报道轮不到她上头条,但对于一个注意力领袖,一个为了公共利益呼喊的注意力领袖,这样的传播策略值得厚非吗?

     而反过来,我们想问的是,为什么转基因和雾霾,这样事关每一个中国人生命健康的调查纪录片,不是出自CCTV,而是出自CCTV的前员工?CCTV不惜耗巨资、多频道、大动作直播东非野生动物迁徙,为什么事关老百姓最切身利益的内容不调查、不聚焦呢?百万,对于个人是大投资,对于中央电视台的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连零头都不到,在央视的纪录片预算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制作,而崔永元、柴静都出自央视,可见财力、人力和能力都不是问题,症结是眼力,可能更关键的是心力吧?

     我支持拍《舌尖上的中国》,但CCTV是否也可以拍拍《雾霾里的中国》呢?

     ============

     《穹顶之下》,微博之上谈柴静

     整理丨李广 来源丨蓝媒汇

     沉寂一年,柴静归来,推出公益作品《穹顶之下》,声称这是一段她与雾霾的私人恩怨。可谓不duang则已,一duang就刷爆微博、朋友圈。

     以下为部分媒体人对此的微博评论:

     @罗昌平(财经媒体人)

     今天被“柴静与雾霾的个人恩怨”刷屏,自费百万耗时一年调查,值得手动点赞。跟举报刘铁男类似,这是个人品牌、独立意志、主题遴选、专业素养、调查耐力、时机把握和渠道资源的集合,更重要的是,本人为此承担的风险与代价只有自己清楚并消化。这是自媒体的魅力之一,无关商业,言极穹顶,瓦解文宣。

     @崔永元(知名主持人)

     这就是柴静,一个记者。她不同寻常的地方是她总能看见。其实那些地方许多人能看见,却喜欢选择视而不见。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柴静做了件了不起的事】1、选题把握的取向: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办”,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了这个转型社会的重要“问题单”;2、报道角色的处理:她讲故事的切入点是个体(女儿)遭遇,但整个片子是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她既是参与者和体验者,但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3、纵深信息的挖掘:对专业数据的解读、对权威专家的访谈、对科学问题的通俗处理,还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视角的运用。。。总体上,比较深刻揭示出雾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所以,《穹顶之下》是部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理性、社会关怀的真诚之作,值得推荐!

     @假装在纽约(知名微博评论人)

     我觉得对待这个纪录片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理性与否、真诚与否的最好的试金石。如果你没看视频就在骂柴静,那你真的是个无可救药的烂人。如果你看了视频还在骂柴静,那你更是个无可救药的烂人。

     @甘利(媒体人)

     柴静的节目对中国的意义,觉得有点像戈尔当年拍的全球变暖纪录片对世界的意义(戈尔为此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她把大气污染这个问题做得很生动,多角度和深入。别的不说,她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沉默,而是选择了面对。这也是中国今天非常缺乏的公共精神。非常了不起!

     @毒舌列文(资深影评人列文)

     #毒舌时评#每个人都要看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这个视频,柴静用大量令人信服的数据、深入实地的采访以及外国治霾经验的对照,解答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让人在黑暗之中看到希望,但这个希望需要中国政府和每个中国人的努力才能达到!

     @曹景行(资深媒体人、新闻评论员)

     谢谢柴靜,两会上应该让每个委员、代表、列席官员看一遍。

     @詹国枢(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非凡之人,出手不凡。

     @大咕咕咕鸡(知名微博博主、叙事诗人)

     讲真,雾霾这些年这么严重,大家都在键盘嘴炮,有几个像柴静这样真正去调查了?基本一个没有!人家花了100万,我要是有100万就想办法花了办移民了,嫁到泰国去。

     @亨利博士(美国GVW集团 中国区总监 工学博士)

     总结一下微博上各路人渣谩骂柴静的各种理由:为什么坐飞机去美国生孩子,会导致空气污染;自费的一百万从哪里来的;说雾霾会激发人民的对立情绪;博眼球;阻击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这是在挑拨群众关系;境外敌对势力;心机婊;看面相是有心机,精于算计的……

     柴静好不容易没谈情怀,却被品成了鸡汤

     文丨谢阗地 来源丨智齿

     【导语】总而言之,柴静花了15分钟谈情怀,花了90分钟谈产业。结果大家还是只想要那15分钟的情怀。谁关心99%的污染是怎么来的呢。

     2015年2月28日的新媒体热词TOP1,毫无疑问应该是柴静这个《穹顶之下》的主题演讲视频。但这个视频在朋友圈的传播几乎让我差点放弃观看这个视频。

     我的微信好友主要人群是这几类:

     互联网及消费电子从业者;

     记者;

     各种新媒体编辑(含大部分自媒体,这和记者完全是两个人群,相信我);

     创投圈人士,PE和天使居多;

     广告和营销业者。

     这几类人在传播这个视频的时候向我传递了什么信息呢?

     1、这个视频是柴静为了孩子花一年时间向雾霾挑战(关键词:为了孩子);

     2、雾霾真是不得不重视了;

     3、柴静再次公知/圣母/矫情了;

     4、柴静本人的伦理八卦和黑金八卦;

     5、柴静能制造一个社会化传播营销热点好牛逼啊,要借势。

     看到这样的评价再打开视频一看是近两个小时的长度,几乎要让人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但是晚上我终于完整了看了这个视频之后,我看到了什么呢?

     1、柴静以非常严厉的方式炮轰了两桶油乃至整个中国石化行业;

     2、柴静冷静地批判了环保部门权力太小的行政现状;

     3、柴静以更加委婉的方式声讨了以投资拉动经济以及地方产业保护的执政现象。

     这三点背后的干货——换个我更喜欢的词,叫做“核心事实增量”——非常详实。但是来自比我更早看完这个视频的人的评论中,这些并没有得到二次传播。

     得到二次传播的,是开头的柴静生女的故事,是中间故宫角楼的APEC蓝,是结尾“人人都打12369,世界将拥有更美好的蓝天”。

     而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视频中不超过15分钟。

     剩下85分钟的辛苦真是白瞎了。

     所以我看完之后想向大家重复传播的内容是这些:

     1、一辆无排放处理装置的柴油车造成的污染是政府严管的汽油乘用车的500倍,而这些车辆造成的污染,氮氧化物占所有机动车尾气污染的70%,一次性颗粒物(所谓的PM)污染占所有机动车尾气污染的99%。

     2、中国的车辆油品有50%未被控制,剩下50%,也比发达国家油品造成的污染多25倍。真正达到国际一级清洁水平的汽油,全国只有3%。许多城市有钱都买不到。

     3、煤炭和燃油加起来占PM2.5污染的60%。其中煤炭产业(钢铁+发电)如果加入清洗技术可以减少一半的污染,如果彻底淘汰可以减少七成污染。

     4、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是快速消除雾霾问题的关键。比限制家用机动车、处理消费级能源排放(餐馆、建筑工地)更立竿见影。但难以发展的原因是以能源安全为由的行政性垄断。

     5、中国的传统能源消耗大户企业已经步入夕阳,基本靠政府补贴生存,四万亿与雾霾的关系大家自己想。

     这些造成八成以上大气污染的问题,并不是黎民百姓能够解决的,所以片尾会用几分钟时间告诉大家,怎么从自己做起削减那不到两成的大气污染。

     但似乎,这个八成的部分,大家并不那么在意。

     并不是没有人看懂了这个演讲。但一部分看懂的人,似乎走向了鸡汤反面的另一个极端:阴谋论。比如柴静是不是为新能源企业站台之类。

     从光伏到风电,这些资金密集型产业人的投资者和掮客显然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挣钱而不是技术改变文明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者)

     这样的思维定势自然也可以用来观摩这个演讲。

     演讲里有英国的天然气公司如何干掉煤炭公司的往事,也有美国本土汽车市场被日本的节能汽车割去一半份额的案例。这些商业故事背后的钱无疑是令人遐想连篇的。

     但为什么我看到更多的是柴静对制度的挑战呢?

     如果说柴静在公知的道路上跳跃式的发展,我倒以为,她以自己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做出了一个非常高明的选择——无论之后她是否要从事环境或者新能源领域的事业。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能源一直是经济体系中最重的领域。作为信息服务者(记者也是一种信息服务者),要切进去极难。显然,一年时间里,柴静做到了。以一个调查记者的身份去考量,这也是中国顶级的调查报道。而执行这个产经报道的是一个民生和政治新闻的记者——专业上了不起的进步。

     更加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经济转型进入新的技术革命阶段。新技术和新经济实业正在倒逼传统产业和企业。但不幸的是,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媒体作为一门传统生意正在遭遇越来越冷的寒冬。

     我们看到了许多鸡汤式的媒体转型故事——最知名的大概是“逻辑思维”——而专业主义这个词一时间和传统媒体四个字一起,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

     柴静做了一件基于自身专业,有需求但是没有供给的事情——足够专业的,可以影响到技术和产业决策的信息资讯报道。

     无论此事动机是什么,是她的孩子还是她的新事业还是一大笔资助或者什么别的。她做到了,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个视频:请在这里打开观看

     ===========

     你们为什么觉得自己有脸骂柴静?

     文/泊明 来源:泊来品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柴静的粉丝,甚至有点讨厌的采访风格。所以,我一直不怎么看她瞪着眼睛、歪着头追问采访对象的电视节目。包括她这一次的雾霾调查,我最不喜欢的一段仍旧是她瞪着眼、歪着头采访的片段。但这不影响我在标题中对骂她的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不觉得你们有什么脸或者说有什么资格去骂她的这次雾霾调查。至少在与雾霾的抗争中,她比我们很多人表现都更出色。

    

     1即便在一个不喜欢她的人看来,柴静的雾霾调查至少做了这样几件有意义的事

     一、她向我们科普了雾霾到底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其实之前很多人很多节目都做过类似的事。对不起,她这一次的普及程度和社会影响力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会让很多原来都麻木的人再次惊醒。当然,我们希望惊醒的也包括政府。

     二、她告诉了我们雾霾如何可以消除。她不是什么专家,但她通过专家的解读和实地走访,让我们尚存一丝希望,知道雾霾可以消除,而且可以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有大幅度的好转。前提,就看我们的政府有没有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三、她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讲述雾霾,让我们觉得每个人都在穹庐之下。我也不喜欢的她的煽情风格,但这一次从作品的角度来说,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来讲述雾霾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这种形式比从政府的角度直接切入要好很多。也许这就是很多人批评她的原因,觉得她把雾霾的责任转移到了每个人头上。其实,你真的没看懂呀!四、她对政府有足够的并不温和的批评。这个观点可能是由上面我说的,她由一个母亲和孩子的角度来说雾霾有关,但如果你真的看完了这个视频,看到她从立法、执法等的现实状况揭示雾霾的片段,仍旧批评她没有强调政府的责任,那我只能说你根本看不懂呀!柴静的这个雾霾调查中,有对政府不作为、只追求眼下高增长的并不温和的批评。2好,现在轮到我来问你为什么有脸批评柴静了!

     一、柴静在此时、此地,从此身开始,去与雾霾做一个有关“私人恩怨”的斗争了。你呢?你行动了吗?哪怕象柴静一样只是拨打12369投诉电话?如果没有,你除了敬佩、惭愧之外,哪来勇气去骂柴静呢?

     二、就算你没看懂,觉得柴静把雾霾的责任归到个人身上,对政府没有足够的批评。请问,你对政府有批评吗?你有什么行动 ?你敢吗?那些以政府代言人的身份骂柴静的人,就更不屑说了。三、针对另外一拨认为柴静有阴谋又是被境外势力利用的人,我们先不谈政治,只说空气的事,你们不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不呼吸中国的空气吗?如果你们也是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你们不爱一个空气清新、青山绿水的中国,反而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空气可以毒死人的中国,你们这亡我中国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呀!你们才是有人利用,有天大阴谋的一群敌对势力吧?

     之后对于一个我不喜欢的主持人,一大早起来声援,我也是蛮拼的,不过我是真的被她触动了!而且,我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有自己的孩子,也不想远走异国他乡!我连不开车都做不到,我相信那些骂柴静的人中,很多人也做不到,我很惭愧,我不知道你们骂人的脸是从哪里来的!

     变魔术啦!

    

     拉面包这都根本算不上魔术了

    

     知道这个效果是怎么做到的吗?

    

    
实在看不出的话——

    


     点击“原文阅读”看解说!↓↓一分钟就学会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