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2022/7/22 6:35:20 跨越全球

跨越全球(vvq0000)——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跨越全球”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跨越全球:vvq0000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久在异乡漂泊之人,在遇见同乡来客时,最为迫切的就是打听故乡的事情。而在这些故乡事中,最让人牵挂的无非就是留在故乡的亲戚们。中国唐代学者孔颖达曾有注解,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亲戚一词,涵盖了中国人的所有血亲伦理关系。
而对于亲戚的范畴,中国古时也有规定,出了“五服”自然就不属于亲戚了,那么“五服”又是什么呢?

“五服”到底指的是什么?
五服”起源
“五服”这一词开始是作为政区制度提出的,在《尚书·禹贡》中被首次提出。它将古代王城周边区域的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域进行划分,由近及远,共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侯、甸、绥、要、荒五种。因此,这时的“五服”作为一种计量单位也无不可。
而随着时间推移,“五服”一词,在意指空间远近的基础之上又延伸出了另外三种意思,都是代表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
第一种是代表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是指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五种吉服;第二种是代表家中辈分,是指由自身向上推至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共五代人;第三种是代表了亲疏之差的五种丧服,从重到轻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一般后世所说的出“五服”,就是指第三种。在重视宗族关系的中国古代,同宗之内,在丧礼期间,只要看各人所着的丧服,就能看出关系的亲疏远近。
若是着了重服“斩衰”,则代表了关系最为亲近。反之,若是着的只是轻服“缌麻”则代表了关系疏远。而同宗又不着丧服的人,也就是出了“五服”之人。这就代表他们只是同姓,并无亲属关系。
而儒家思想自古重视孝道,以孝为仁之根本。“五服”从广义上来说既包含了君臣有义,又体现了血亲至上的儒家思想。因此,“五服”文化正好与封建王朝所推崇的儒家文化不谋而合。
“五服”将丧服的等级和礼仪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以用来表达对长者的哀思,正是将核心思想“孝”与“礼”相结合,从形式上表达了在有血缘关系的长者生前生后都要尽孝的道理。因此,在丧礼期间着“五服”的习俗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这五种衣服也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亲疏关系的象征。
一直到了清朝,人们在讨论家中亲戚关系远近时,总是会问一句是否出了“五服”。若是亲属关系出了五代,则不再为其服丧,就称为出五服。那么,这“五服”具体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何谓“五服”
古时丧服的上衣被称为“衰”。这“五服”之中最重的丧服就叫做“斩衰”,是指用粗的生麻所制且并不缝边。其中“斩”字就有不缝边之意,用以代表丧期不着配饰,以表达哀痛之情。
在古时,只有臣为君、子为父母、妻为夫、儿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才会服“斩衰”,一般都是要服三年。服“斩衰”之人,就是亡者最亲近的人。
“齐衰”是用粗麻布所制,因为缝边整齐所以被称为“齐衰”。在古时只有隔辈的直属亲疏才会服“齐衰”。比如孙子、孙女为祖父母、重孙子、孙女为曾祖父、曾祖父,玄孙、玄孙女为高祖父、高祖母,一般服孝期有三年、一年、五月、三月。
接下来的“大功”“小功”和“缌麻”等三服都是用熟麻制成。颜色质地逐渐鲜亮,质地越发轻薄起来,相对所代表的关系也一层比一层疏远,大多都为外亲。丧期分别为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
“五服”的作用
“五服”在中国宗族关系中影响颇深,这在子嗣之上也有体现。
近年来,许多电视剧小说中都提到了嫡庶之分。实际上,对于中国古代的大家族来说,因为一妻多妾,子嗣众多,几代之后,难免嫡庶会有混淆。而为了区分这一点,古人在编写家谱时,也会特意写明嫡庶。这嫡庶之别,也体现在“五服”之上。
《红楼梦》中赵姨娘死时,身为庶子的贾环为亲生母亲守孝,是要着“斩衰”三年的,而身为嫡子的贾宝玉只需为庶母服“齐衰”一年。但在贾母、元春死时,贾环作为庶子却要同嫡子贾宝玉一样,分别服“齐衰”一年,“大功”九月。
因此在古时,两家议亲之前,总要先翻看家谱,看看有无宗族关系,以免是近亲结婚。若是家谱之上,双方都是出“五服”,才可安心筹办婚事。
吕雉就因逼迫汉惠帝娶了自己亲外甥女张嫣而被人所不齿,这一段婚姻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皇室的一则丑闻。“五服”内的婚姻,在古代是不被人们所认可的。
但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在他们的婚姻文化中,没有“五服”之说,常常会以近亲结婚来维护贵族权益,以确保血统的纯正,对于古埃及人而言,不管是兄妹父女都能通婚。而中国古代则一直都有同姓不婚的习惯,“五服”之内不得通婚。
这一点也受到了现代科学的肯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家族遗传疾病,人口质量得到了提升,让中华民族得以健康繁衍。

首先是斩衰,这是五种丧服中程度重的一种,也就是说,跟死者关系最亲近的人才会穿上这种丧服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斩衰使用最粗糙的生麻布制作而成,布料裁开的地方也不进行修饰,而是任由线头露在外面,这样毫不修饰地服装,才能表达对于逝者的无尽哀痛。一般来说,诸侯要为天子服斩衰,大臣要为皇帝服斩衰,儿子和未出嫁的女儿要为父亲服斩衰,这些都是与死者直接相关的人。

第二个是齐衰,次于斩衰,同样用粗麻布制成,但是边缘部分是整齐的,这就和斩衰的毛边区别开来。一般来说,母亲对长子、丈夫对妻子、男子对兄弟、出嫁的女儿对父母等等,都需要服齐衰,双方的关系要比斩衰疏远一些。

大功、小功统称为功服,大功服次于齐衰,用熟麻布制成,比生麻布要细密一些,小功服又次于大功服,使用更细的澡麻制成,鞋子也可以穿自己的,缌麻则最次,用细熟麻布制成,服期也比较短。

总而言之,五种丧服使用的布料由粗到细变化,越是粗糙越能表示服丧者与逝者的关系亲近,而所谓的“出五服”,就是指亲疏关系超出了这五种服制对应的范围,出席葬礼可以不用穿丧服,自然也算不上什么亲戚了。

“五服”的其他含义
除了五种丧服以外,“五服”也有其他几种不同的说法,在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种说法认为五服指的是帝王划分领土范围的方式,和今天我们把城市划分为几环几环十分相似。以皇帝所在的地方为圆心,每五百里划出一环,从里到外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等,每服与皇帝的远近不同,治理的手段也不同,一般来说,最外围被视作远离天子的蛮荒之地,通常是犯人才会被发配到这个地方,而越靠近皇帝,朝廷重臣就越密集,朝贡的标准也就越高。
如果两家人之间的距离超出了五服,通常是没什么亲缘关系的,因为古代的交通条件比较落后,亲戚之间离得都不会太远,甚至会聚集在一个村落里,所以,离得太远也就算不上亲戚了。

第二种说法比较简单,认为五服就是五代人的意思。举个例子,两个人相遇以后互相询问对方祖上的关系,发现彼此的先辈在五代以前是亲戚,但是到了如今已经过去了很多年,那么这两个人严格来说也不能算作亲戚关系,虽然在口头上可以亲密一些,但是礼数上就不能这么随意了,因为中国人非常注重礼节,各种礼数标准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五服之说的实际意义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沿袭,对于五服的具体释义也不尽相同,那么,五服之说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在探讨五服的实际意义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在古代,亲戚一词是要拆开来理解的,亲指父亲一脉,戚则指母亲一脉,母亲是嫁过来的外姓人,所以五服之说并不适用于这支亲属,这也是古代的父系社会思维所决定的。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五服之说的实际意义。

首先,五服可以为婚姻大事提供参照。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这就意味着多个家族会因此而汇聚在一起,那么亲缘关系就会复杂很多,一些人可能平时不怎么见面,但是追溯起来还是亲戚关系,所以,在结婚的时候需要更加慎重。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近亲结婚生育的后代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会高出许多,而古人同样发现了这个规律,而且亲属之间结婚也不符合伦常,所以统治者会对婚姻提出一些限制,这些条条框框到了民间,会用“出不出五服”这个概念来代替,如果出了五服,那就肯定不会违反规定了。后来,随着一夫一妻制的确立,家族谱系变得简单了许多,五服也就不那么常用了。

结语:
五服之说,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感情,有着非常浓厚的家族观念,而面对庞大的家族,自然也要划分出远近亲疏,以礼相待。当然,对于五服的具体含义,不同地方的人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更多的人则已经慢慢淡忘了这种说法,尤其是年轻一代。其实,今天的我们也不必纠结于五服的限制,毕竟人情冷暖不是用五服就能说清楚的,真心相待才是家族和睦的根本!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跨越全球 -

小爱请点赞,大爱请分享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跨越全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