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间癌症相关死亡数增加21.6%,癌症类型图谱发生了变化
2024/4/1 跨越全球

跨越全球(vvq0000)——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跨越全球”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跨越全球:vvq0000
导读:15年间癌症相关死亡数增加21.6%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殷鹏、齐金蕾,首都医科大学李梦龙等我国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发表了2005-2020年我国及分省癌症疾病负担研究。该项研究显示从2005年到2020年,癌症相关死亡人数和早死寿命损失年分别增长了21.6%和5.0%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殷鹏、齐金蕾,首都医科大学李梦龙等我国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发表了2005-2020年我国及分省癌症疾病负担研究。该项研究显示从2005年到2020年,癌症相关死亡人数和早死寿命损失年分别增长了21.6%和5.0%。

据论文分析,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癌症类型的图谱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男性的前5大癌症死亡类型没有变化,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前几位略有变化,肝癌从第3升到了第2,结直肠癌从第5升到第4,乳腺癌从第6升到了第5,而食管癌大幅下降,从第2降到了第7。
“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和环境职业致病因素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不断增长,癌症作为我国城镇居民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各地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县域级医院医疗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质量均质化不到位,城乡癌症防治和诊疗水平不规范,特别是县域级及以下医院医疗水平不高,农村地区对癌症防治科普知识和早筛认识的不足等因素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所以,当前提升整个民众对癌症防治科普知识的认知水平很关键。健康中国,科普先行是我国癌症防治的重点,重点癌症的癌症早筛也是降低我国癌症死亡率的重中之重。

男女癌症图谱有异
通过对中国分性别、城乡、年龄、省份23种癌症死亡和负担的近况和过去16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2005-2020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报告》总结道,从2005年到2020年,癌症相关死亡人数和早死寿命损失年分别增加了21.6%和5.0%。该研究使用来自国家死亡率监测系统的数据评估了2005年至2020年中国癌症负担的变化,重点关注性别、年龄、城市与农村地区和省份之间的模式。作者观察到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总数和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显著增加,癌症死亡率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五大主要原因保持不变: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及结直肠癌。然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前五大原因在2005年是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到2020年变成了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2005–2020年中国分性别不同癌症类型死亡顺位变化。图/《柳叶刀》男性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分别为75.05/10万,38.31/10万,27.84/10万,18.18/10万和14.63/10万;女性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死亡率分别为33.19/10万,13.54/10万,13.33/10万,11.29/10万和8.21/10万。
以上观察到的癌症死亡率趋势,至少可以部分地用相关风险因素和发病率的变化来解释。例如,中国男性持续的高吸烟率,可能是导致肺癌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尽管整个中国的吸烟率缓慢下降——2007年至2018年期间,男性吸烟率为58.4%至50.8%,女性吸烟率为2.2%至1.9%,但中国农村地区的吸烟率并没有显著下降。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省而异,其中肺癌或肝癌在30个省份名列前茅。《2005-2020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报告》指出,肺癌、肝癌和胃癌仍是前三位死因。不过,在研究期间,由于肝癌、胃癌和食道癌导致的死亡、死亡率和YLLs在两性中都显著下降。整体看,城市地区多数癌种的标化死亡率呈现显著下降,而农村地区过半癌种标化死亡率仍在上升。

2005–2020年中国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年龄别死亡率导致的不同癌症类型死亡变化的分解分析。图/《柳叶刀》
城市地区,除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几乎所有类型癌症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YLL率,在两性中都显著下降。在农村地区,男女癌症的年龄标准化YLL发病率增加了约一半。
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的癌谱和死亡负担逐渐向高收入国家转变,城市和农村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分解分析结果显示,2005–2020年间,城市地区约四分之三的癌种死亡人数增加,农村地区约五分之四的癌种死亡人数增加,主要归因于人口老龄化,其次是人口增长或年龄别死亡率的上升。 尽管按死亡率计算的五种主要癌症类型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男女中是一致的,但趋势却截然不同。例如,尽管在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因肺癌导致的所有年龄段死亡人数都有所增加,但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YLL率却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农村地区肺癌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YLL率上升。这一现象包含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如仍然存在的地理差异等。 从年龄结构看,2020年癌症死因顺位前三位,0岁–19岁年龄组,前三位依次为白血病,脑和神经系统癌,肝癌;20岁–39岁年龄组,男性中肺癌上升至第三位,女性中乳腺癌上升至第一位,宫颈癌上升至第三位;40岁–59岁组,男性死因顺位依次为肝癌,肺癌和胃癌,女性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60–79岁组,男性和女性前三位死因均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在80岁以上的男性中前三位死因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女性中前三位死因为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虽然各省份的死亡率排名存在一定差异,但在高收入省份,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的死亡率排名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的年平均百分比变化,值得注意。这期间或许是多种分析因素叠加,如在研究期间,环境颗粒物污染水平显著上升,直到过去几年才开始下降。在研究期间,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以及体育锻炼不足也可能在观察到的死亡率趋势中发挥作用。
尽管过去20年来,中国在癌症防控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鉴于人口老龄化,预计全球和中国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人数仍持续上升,将造成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
“过去人们的确谈癌色变。以肺癌为例,当时我们对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认识不足,对于肺癌防治的科普宣传也未到位,针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开展的也不够。通过近30多年的肺癌筛查工作的不断努力,特别是现在我们整个肺癌治疗的三大主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外科手术微创化、药物治疗靶向化及放射治疗精准化,已经成为我们临床医生针对肺癌多学科综合日常的手段,使更多的肺癌病人在拥有更长生存期的同时,还有很好的生活质量,各种常见的癌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支修益建议,首先,当一个患者确诊为肺癌时,要及早地到专科医院或专科医生那里得到科学规范化的治疗控制癌细胞向远处转移。其次,如果中老年朋友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临床不舒服症状,特别是有癌症家族史的家庭成员,要及时到医院相关科室去就诊。此外,除了了解预防癌症早筛和早诊早治的科普知识,还要通过主流媒体了解中国在癌症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同时是要重视早期的癌症发现都是是通过健康体检和癌症普查项目的早期筛查,使更多的百姓能够做到做到坦然面对癌症,科学治疗癌症。

声明:刊载此文来源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跨越全球 -
小爱请点赞,大爱请分享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跨越全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