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捅死外卖员,社会底层的阿Q欺负小D,穷、酸、贱,还很浑蛋?
2024/4/1 跨越全球

    

     跨越全球(vvq0000)——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跨越全球”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跨越全球:vvq0000

     2023年12月5日,一起令人震惊的杀人案件在青岛市某小区发生。一名外卖员因骑车进小区被保安阻拦,两人发生口角,保安竟然从腰间掏出刀具,抓着外卖员的衣领疯狂抹脖子,甚至在外卖员倒地后依然不停手,持续捅刺,时间近1分钟。这一残忍行凶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关注。

    

     据警方通报,这名保安今年54岁,而外卖员是男性,仅32岁。尽管送医抢救,但外卖员最终死亡。保安被依法刑事拘留。此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物业管理和保安职责的深思。

     据知情人透露,行凶的保安在事发前曾喝酒,并持刀上岗。

     在这起悲剧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保安的残忍凶狠。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

     阿Q被剪辫子的时候,心痛得几乎要哭出声来,一声接着一声地哭叫“唉哟”。

     辫子对于阿Q来讲,它是活人的面子。没有了辫子,就不能活人,甚至于说没有辫子就不是人。

    

    阿Q(电影形象)

     有人要剪阿Q辫子的时候,他会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辫子。

     青岛的这名保安,之所以对撞入自己辖区送外卖的小哥动刀子,而且在外卖小哥不还手的情况下,连续对外卖几刀,将这名外卖小哥捅成重伤,导致外卖小哥身亡。

     其中根本原因:外卖小哥硬闯小区送外卖,让外人看起来,没有把这名保安放在眼里。这名保安认为自己很没有面子或者威严。

     阿Q认为没有辫子,不能活人,不能算人。这名保安则认为没有面子或者尊严,就不能在这里吃保安这碗饭。

     这名保安为了找回自己的面子或者威严,必须自己在这一片儿立威。

     这名保安凭什么在这里立威?他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己的干保安之前,没有去过少林寺,也没有去过武当山。就是一个在集市上摆摊的小商小贩儿,钱没有挣到,混不下去了,才改行当了保安。

     这名保安就是标准化社会底层

     他为了在这一片儿立威,决定出手打趴下一个人,用来吓怂这一片儿的所有人。

     但是他没有少林功夫,也没有武当武艺(不会武功)。他更没有黑社会背景,想找一个坏人帮忙都难。

     这个时候,他携带刀具上岗执行保安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寻找他需要打趴下而才能立威的人。

     得势便猖狂的行为,曾经受到过鲁迅先生的辛辣讽刺。正如开头的那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所说,原本受到欺负的人在翻身,做了主人以后,便会想方设法加倍的将失去的东西夺回来。鲁迅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这样一种现象,而且还用一种讽刺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可是对于我们来说,知道或者发现一种现象并不是什么难事,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现象,又该怎样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呢?

     实际上,关于得势便猖狂现象的解释,主要是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普遍心理有关。

     一、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谈及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想必大家都已经在史书课本当中有所了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电影电视剧等新媒体当中,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着十分逼真的描写。

     自从1840年,以后满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微。在满清王朝刚刚入关之时,对于中国的老百姓,可谓是无恶不作。剃发易服,圈占土地,供养八旗子弟等都是从清初便确定下来的满清国策。

    

     当时的满清王朝,维护统治主要依靠满族人。虽然现在的电视剧当中,对于清王朝的统治,刻画的并不十分详细,但是只要稍微留心史书的人,就一定会发现,在清朝的官吏当中,有许多人的名字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异族意味。

     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满清设置下了这样一个规矩,那便是在所有的朝廷官员当中,有一名汉人官员,那就必定会有一名满人官员。一来能够相互掣肘,不让官员的权力过于膨胀,以至于一手遮;二来便是通过这一政策,对汉族官僚实施监督与控制。

     在满清王朝逐渐走向衰微之后,中国这块辽阔的大地,又遭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对于这些有着坚船利炮,而且还是远道而来的西方人,满清统治者在意识到武力无法抗拒之后,便对他们一味的奉承讨好。只要是这些人想做的事情,满清官员便会极力满足。乃至于牺牲平民百姓的利益,丝毫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中,就算是牺牲乡绅富户,乃至一些小官僚地主的利益,他们也在所不惜。

     除了这些矛盾以外,官吏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也极为突出。无权无势的百姓经常容易受到官吏们的欺压。百姓们通常无法通过正常的司法渠道,获得正义的伸张。在这种情况下,平民百姓一旦能够翻身作为主人,自然不会放过之前欺压过自己的人。

     因此,正是由于清王朝统治之下对于平民百姓极不友好,于是这边也造成了这样一种得势便猖狂的现象。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中国近代社会,他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实在是再稀疏平常不过了。

    

     人们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之下,已经压抑了太久。数百年来缺乏一个有效的发泄渠道,而一旦这样的一个渠道出现,人们便会奋力将其抓住。猖狂其实只是数百年来血性压抑的一种表现而已,虽然与人性有关,但却也不全是人性。

     虽然我们可以站在道德最高点上对这些得势便猖狂的人进行指责,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现代社会的人,没有经历过近代时期平民百姓所经历过的苦难,难以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着想。所以,这样的批评虽然符合道德,但是却未必能够代表民意。

     那么,更深一层次来看待人们得势便猖狂这一举动,又能发现什么呢?

     事实上,人们会有这样一种举动,也跟心理学上的报复心理有关。

     二、还有便是人们的报复心理

     在心理学中,对于报复心理有着极为严苛的定义,不过由于我们并不对报复心理进行学术探讨,因此这样一定义我们无需再此提出,只需要知道,报复与感恩在本质上联系在一起,只不过报复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损害,而感恩则是属于个人利益的增加。

    

     1.普遍性

     心理学中认为,报复心理具有一种普遍性,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报复心理。无论人的身份地位如何,没有报复心理的人,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当然,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提出疑问,我们的大圣人孔子,西方的大圣人耶稣就没有报复心理。其实这样说并不完全对,孔子从来都没有说过他没有报复心理,只是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因此,他很少将这样一种不好的情绪发泄或者表达出来

     其实,孔子对于报复曾经有过明确的说法,那便《论语》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而西方的耶稣,在《圣经》当中,关于复仇的内容,也是有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便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说,复仇心理具有一种普遍性,因此对于奴才得势猖狂的行为,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喻。

    

     2.债务性

     在心理学上,还认为报复具有一种债务性。简单来说,就是谁帮助了你,谁曾经伤害过你,大家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详细的记着这些事情。

     对于伤害过我们的人,一旦我们翻身做的主人,有了权势,就一定要将伤害加倍的偿还给那些人。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曾经感受过的伤害,这样我们的心里才会获得一丝宽慰。

     而对于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在获得权势之后,也会相应的去帮助他们,不论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帮助一定不会缺少的。

     虽然鲁迅先生关注到了小人得势便猖狂这一现象,同时也用一种十分辛辣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但是我们依然要非常全面的看待这样一个评论。

     因为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需要他那样的民族脊梁,奋笔直书,将一切的不公道的事情都公之于众,让世人来进行评判。鲁迅先生对于当时国人的性格,是一种否定态度。不过,进入新中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能够比较妥善的处理这样一种矛盾。

    

     3.针对性

     在心理学上,还认为报复具有针对性。针对性十分容易理解,也就是说谁伤害了你,那你便会去伤害谁。

     从这一点上来看,报复心理也并没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么坏。所谓的报复可不光是只有以前做奴才时被人欺负,当了主人以后反过来欺负以前的主人。其次,报复还包括通过司法手段来伸张自己的正义,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得到法律的惩罚,这也是一种报复。

     而报复具有针对性,他并不是随机的来报复给另外一个人。这也就能够保证个人恩怨以外其他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报复心理的这三点特性,能够比较深层次的解释鲁迅先生所观察到的“奴才得势便猖狂”的这一现象。

     一句话,中国社会底层的确有那种穷酸的下贱胚子,这种人一旦混账起来欺负别人的时候,很浑蛋。比如这名杀死外卖员的保安。

    

     明:刊载此文来源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跨越全球 -

     小爱请点赞,大爱请分享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跨越全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