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院德叔团队八次出征临床抗疫针灸中药经验分享
2021/9/18 7:55:31 北京王大夫

    

     9月12日下午,就有人发布“莆田坚强,钟南山院士已莅临指导防疫工作”的视频,遭网友质疑,要求钟南山澄清到底有没有赴前线抗疫,如果没有就应该辟谣。

     钟南山团队被迫辟谣,承认【#网传钟南山赴莆田系不实传言# 】

     其实,真正去福建前线支援抗疫的,是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团队。

     这是自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张忠德的第八次出征。张忠德表示:“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

    

     今天分享他们团队的临床经验文献资料学习

     针药结合治疗重型新冠肺炎 17 例*

     尹 鑫△,蔡书宾,陈鹿鸣,张忠德,郭力恒,邹 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毒;针药结合

     邹旭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名中医,第四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 东医疗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科 室负责人,深入疫情一线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 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新型冠状病毒 感 染 的 肺 炎 诊 疗 方 案 ( 试 行 第 七 版 )》[ 1 ] 将 新 冠 肺 炎 患者分为 4 型,其中重型患者病情变化最为迅速, 随时可能向危重型转变,针对此类患者,邹旭教授 提出中医尽早介入、扶正祛邪、针药并用的理念, 对于临床治疗重型患者和防止疾病向危重型转变有 很好的效果。笔者有幸跟随邹旭教授在雷神山医院诊 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共治疗重型新冠肺炎 17 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7 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来源于 2020 年 2 月 20 日

     至 2020 年 3 月 29 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 区,其中男 8 例,女 9 例;年龄 41~81 岁,平均(62± 13)岁;入院时的发病时间 8~66 d,平均(24.8±16.1)d。 15 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 8 例,冠心病 6 例, 糖尿病 5 例,脑血管疾病 3 例,合并 2 种及 2 种以上 基础疾病患者 5 例。

     重型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 员会于 2020 年 2 月 19 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确诊新冠肺炎患 者,且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出现气促,呼吸速率≥ 30 次/min;2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3动 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 Hg (1 mm Hg=0.133 kPa)。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h 内 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通信作者:邹旭,教授。E-mail:kyozou@21cn.com △尹鑫,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E-mail:yinxin@gzucm.edu.cn

     抗疫专栏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西医治疗根据诊疗方案,卧床休息,定期抽血、 CT 复查评估病情。氧疗,必要时使用氢氧混合吸入 气(H2/O2:66.6%/33.3%)、无创呼吸机;合并细菌感 染者选择相应抗生素;根据需要,使用法匹拉韦等抗 病毒药物;护肝、护胃药物;高血压、冠心病、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对症治疗。

     2.2 针刺治疗

     主穴:太溪、代谢穴( 点)、止喘穴(

     操作:

     提插补法为主,针下得气,配合捻转,留针约 2 min;配穴:发热加曲

     池、合谷;痰浊加丰隆;胸闷加内关;周身酸痛加外关。

     以《灵枢》“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为原则,辨证补泻。患者取卧位或坐卧位,采用 0.25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前医者双手速干手消毒液消毒,针刺部位用碘附消毒液消毒 2 次。所选穴位垂直进针,直刺 10~20 mm。

     进针深度根据针下“气至感觉”适度调整。补法,以泻法,针下得气,轻插重提,捻转角度大,时间稍长,然后疾出针;对于虚实夹杂的患者,可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以得气为度。出针后观察穴位是否出血等,

     无菌棉签按压。住院期间每日治疗 1 次。

     2.3 中药治疗

     以诊疗方案为依据,结合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辨

     证以虚实为纲,再结合脏腑辨证,对处方进行加减。

     虚证:四逆汤为主方加减;根据患者的辨证,加用补肾气、健脾胃的方剂和中药。实证:解表宣肺汤;

     解表清里麻杏石甘汤、血必净注射液;通下大柴胡汤加减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体征:记录患者入院和出院(或转出)时 的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如 1 d 内多次测量,则记录最差值。

     (2)症状消失率: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 乏力,代表性兼症包括气促、胸闷、咳痰、口干、食 欲减退。症状消失为住院治疗期间症状不再出现或偶 有轻微症状。

     (3)自觉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中药新药临床 指 导 原 则 ( 试 行 )》[ 2 ] 将 自 觉 症 状 改 善 分 为 痊 愈 、 显 效、有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 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 症状、体征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 善,甚至加重。

     (4)感染灶的吸收:患者入院 3 d 内获得的 CT 结果,与出院前 3 d 的 CT 结果进行比较,

     3.3 结果

     17 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5 d, 住院期间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 3 例,抗生素 10 例, 氧疗(或氢氧雾化机)17 例,无创呼吸机 2 例。其 中 3 例患者由重型转为危重型(2 例因新冠肺炎加重 转监护室,1 例因合并消化道出血转监护室),其他 均达到诊疗方案标准出院。

     (1)患者治疗前后体征比较

     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前后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患者症状消失率

     17 例重型患者中,主要症状出现例数及治疗后 消失例数见表 2。

     表 2 17 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主要症状及代表性兼症 消失率

     症状发热干咳乏力气促胸闷咳痰口干

     例数 消失例数

     (3)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

     显效 8 例,占 47.1%;有效 6 例,占 35.3%;无 效 3 例,症状转为危重,占 17.6%。

     (4)感染灶的吸收

     17 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 7 例 CT 改善,感染灶 较前吸收,占 41.2%;3 例重型患者只完成入院 CT 检查,未做 CT 复查,均按未吸收统计。

     4 体会

     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根据中医“未病 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针刺治疗是能够最快最早 介入的中医治疗。对于重型患者临床治疗和防止疾病 向危重型转变,有很好的效果。笔者在实际临床工作 中发现,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氧合功能差,针刺能够 提高供氧量,降低患者的氧耗,结合中药汤剂的序贯 治疗,可以巩固其临床疗效。

     针刺治疗疫病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理论丰富[3]。 新冠肺炎起病初期,患者症状轻微,或有发热、干咳、 乏力等症状,此时感邪轻微,症状体征轻甚至不显。 误治和失治疾病则向重型转化,此时正邪交争,表现 为明显气促气短,不能进行日常活动、憋闷感、语言 不能连贯表达、声颤。重型患者不仅肺脏受损,而且 向里传变至肾脏、脾胃,甚至侵犯心神。累及肾脏,

     《难经·四难》指出:“呼出心与 肺,吸入肾与肝。”呼吸浅快、气不 能下潜,多因肾主纳气功能失司。 累及脾胃,原本脾虚症状加重,或 湿浊困脾,运化功能失常,一身之 气化生乏源,肺气不充。

     针药结合治疗并非对抗疫毒之邪,而是通 过扶助人体先天与后天之气,以达到祛邪目的,所以 在穴位的选择上以太溪和代谢穴为主穴。太溪为肾经 的原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能够激发调动人体的 元气,以扶助人体先天之气。代谢穴,原名“三阴交”, 最 早 为 《 黄 帝 明 堂 经 》 所 记 载 [ 4 ], 部 位 在 “ 内 踝 上 八 寸”,与现“三阴交”位于“内踝上三寸”不同。随 着经验的积累,主治也不再局限于局部疾病。唐代《外 台秘要》等指出“三阴交”主治消化系统疾病。邹旭 教授在多年临床中发现“三阴交”对调理脾胃功能有 很好疗效,可扶助人体后天之气、调整人体代谢,故 命名为“代谢穴”。此外,清代温病学大家叶天士在 《温热论》中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 包”,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展时,往往会表现出 高热神昏、心悸动等心神受扰的症状,故针刺心包 经,截断传播途径,使经不传。

     止喘穴也是主穴之 一,是邹旭教授的经验穴,深受王文远教授的平衡 针[5]的穴位定位的启示,穴位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 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上 1/3 处,主治心功能不全,通 过刺激正中神经以改善患者因心功能不全诱发的喘 症,防病传变,故命名为“止喘穴”。配穴上根据患 者的辨证选择相应穴位。

     邹旭教授指出,针药结合治疗重型新冠肺炎重在 改善患者症状,以“益肾气、补脾胃、防传变”为治 法,使病情不会朝着危重型方向发展。重型新冠肺炎 患者缺氧症状明显,心率加快,呼吸加快,通过针药 结合方法治疗,尤其是在针刺之后,患者心率、呼吸改善,重新调整患者的供氧与耗氧平衡,从而改善患 者的症状。中药方面,以相同医理和治法,选择相应 中药方剂序贯治疗,巩固针刺治疗的效果。从客观指 标上,可增加患者血氧饱和度;从症状体征上,可以 改善患者发热、干咳、乏力、气促、胸闷等症状。此 外,患者自诉精神状态和睡眠都有不同程度改善。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属疫毒之邪,尤其重型患者,损伤人体肺脏,与肾、脾、心相关。

     延伸阅读

     第八次出征!中医人“德叔”奔赴福建厦门支援抗疫

     9月13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福建工作组专家赴福建厦门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13日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郭建文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相关工作组成员赴福建开展工作。

     这是自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张忠德的第八次出征。张忠德表示:“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

     在湖北“疫”线,广东省中医院中医护理团队还率先将中医特色疗法带入救治新冠肺炎的战场,一时间八段锦、穴位贴敷、刮痧、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成为隔离病区患者追捧的中医“宝贝”,广东中医护理人的名字深深刻在患者的脑海中,备受称赞。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北京王大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