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绿便的辨证论治分享
2022/2/8 19:29:03 北京王大夫

     接触此文前,在我自己的认识中,认为绿便情况可见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以及惊吓。读罢此文才知道原来绿便一病从辨证来说有虚证,实证,寒证,热证,也有虚实挟杂证和寒热错杂证。

    

    ?

     婴幼儿绿便辨治点滴

     作者/苏宝银

     婴幼儿绿便,属祖国医学的“泄泻”范畴,此病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夏秋为多,半岁左右者较为常见。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色绿带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为特征。

     从病因上本病可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以湿邪为主,结合风,寒,暑,热等外邪;内伤者,责之于脾胃,肝,大肠,小肠,从辨证来说有虚证,实证,寒证,热证,也有虚实挟杂证和寒热错杂证。但体质有强弱,病邪有轻重,发病有长短。

     因此,临证时病情错综复杂,一旦治疗不及时或误治,则长期不愈,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故必须紧紧抓住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的原则,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泄之,若见寒热错杂或虚实互见局面则寒温并治、或攻补兼施。

     本病常见证型及辨治如下:

     一、寒邪直中

     张景岳曰“夫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小儿脾胃薄弱,乃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况且年幼不能自调寒暖、易外感邪气,又不知自节饥饱,更易内伤饮食,伤脾胃之阳,中焦阳气被遏,腐熟水谷失司,水谷不分即可引起本病。

     主症:腹冷痛、肠鸣、大便色绿、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指纹青。

     治则:调和脾胃,温中止泻。

     方药:益黄散加减。公丁香、诃子肉、砂仁、木香、青皮、陈皮、白术、茯苓、鸡内金、炮姜、炙甘草等。

     二、湿热蕴结

     乃因宿食化热,湿热交搏,小便不利,热结旁流,暴注下迫。

     主症:腹痛即泻,色绿微黄恶臭,每日达十余次,伴烦啼不宁,呕吐烦渴喜饮(热重)或渴而不欲饮(湿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苔黄腻,指纹深紫。

     治则:清热化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合六一散化裁。葛根、黄芩、胡黄连、滑石、藿香、佩兰、车前子、厚朴、陈皮、神曲、甘草。

     三、肝旺脾弱

     《片玉心书》曰“小儿纯阳之体,阴阳不可偏伤……大抵脾胃常不足,有余肝气须防”可见小儿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春木肝旺、中焦受克、运化常失司。

     主症:烦燥哭闹、腹痛即泻,大便稀薄、色青绿、腹胀肠鸣、嗳气食少,伴发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缓。

     治则:泄肝健脾。

     方药: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陈皮、白芍、防风、白术、柴胡、枳壳、木香、胡黄连、车前子、甘草。

     四、惊恐

     因于惊恐、乳食不化、清浊不分、泻下生矣。

     主症:大便色绿如苔藓、挟泡沫、睡不安、腹痛多啼、而青、指纹青。

     治则:安神镇惊。

     方药:益脾镇惊散。党参、茯苓、白术、钩藤、朱砂、炙甘草。

     五、寒热挟杂

     脾胃脏腑相连,湿土同气;阳旺之躯,湿邪多从热化,归于阳明,阳明有热,易伤阴津,往往积热化火。阴盛之体湿邪多从寒化,聚于太阴,太阴阴土每见寒凝,浊滞,脾胃素弱,误下,升降之机逆乱,寒热错杂之邪干格中焦,形成腑热脏寒,上实下虚,上下格拒之局。

     主症:泻清稀便,每日达十余次,色绿挟粘液或不消化奶瓣,小便清长,面色略黄,四肢不温,烦躁哭叫,呕吐,肛门发红,苔薄白,舌尖红,指纹青略紫。

     治则:寒温并治,苦降辛开,消结补虚。

     方药:半夏泻心汤化裁。半夏、胡连、白术、党参、干姜、葛根、木香、砂仁、车前子、麦芽、神曲等。

     六、脾胃虚弱

     张景岳曰“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脾属土,而恶湿,脾阳不足不能温运水谷,致水湿滞留,形成此证。

     主症:大便溏薄,色绿挟粘液,肠鸣漉漉、肚膨而胀、虎纹隐伏不露,伴纳呆、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而弱。

     治则: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化裁。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苡仁、山药、麦芽、姜半夏、木香、砂仁、车前子。

     【病案举隅】

     某男,5个月,生后月余受风积乳而病泄泻,时而绿便,每日达8-9次,久服中西药物不效,反复缠绵二月,四肢作凉,舌淡苔白,虎口纹伏,色淡红而不显。此乃久泻中寒,脾阳不足,予以调和脾胃,温中止泻,方选益黄散加减:公丁香1.5g,诃子肉4g,砂仁3g,木香3g,青皮3g,陈皮3g,茯苓6g,白术3g,鸡内金6g,大枣2枚,炮姜3g。服药二帖后绿便已止,其症均减,拟以附子理中汤化裁巩固疗效。

     婴幼儿绿便治疗时要注意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生理特点,尤其切忌暴饮暴食,否则重伤脾胃。临证用药要考虑《医宗必读》提出的四个不可原则:“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太甘则生湿;清热不可纯用苦寒,太苦则伤脾;兜涩不可太早,恐留滞余邪;淡渗不可太多,恐津伤阳陷”。

    

    ?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北京王大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