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皮肤病用自血疗法技术分享
2023/4/13 6:48:37 资料保存号

     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70年代由前从苏联传入我国,并与中医针灸相结合形成了自体血穴位注射技术。早在在解放初期,药物匮乏的年代广泛运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而五官科、骨伤科等疾病以及肿瘤、风湿性疾病、乙肝等难治性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并记录了相当的文献记录。

    

     自血穴位注射技术通过血液成分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及自体血在穴位诱发免疫反应产生类似于“自体复合疫苗”的效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技术要点

     注射器抽取静脉血2ml,按常规消毒所选用的穴位,然后刺入所选的穴位,当患者“得气”后每个穴位注射0.5ml左右,每次治疗选4个穴位。

    

     主治功效

     依据相关的病证,按照经络学说选择相应的治疗穴位。目前对内、外、妇、儿数种疾病均有报导。

     我们在针灸科积累的经验:对皮肤类疾病,如:白癜风、慢性荨麻疹、扁平疣、全身皮肤瘙痒症、泛发性湿疹和皮炎、过敏性紫瘢、某银屑病、复发性疖肿和毛囊炎、、慢性湿疹、复发性疖肿、毛囊炎以及脓疤型、斑秃、痤疮、过敏性鼻炎、哮喘、痛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均有效。

     自体血穴位注射的功效,一方面取决于所选择的穴位、另一方面可能(目前我们初步开展了相关研究)由于血液成分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

    

     禁忌

     1.婴幼儿及孕妇。

     2.穴位局部感染或有较严重皮肤病者局部穴位不用。

     3.诊断尚不清的意识障碍患者。

    

    

     安全风险防控方法措施

     该疗法在规范医疗操作的前提具有安全性高、风险小的特点。偶见晕针、气胸、神经损伤等。按照规范操作,熟练掌握穴位位置科疾病避免。

    

     该技术不同于其他同类技术的特征

     1. 疗效确切:例如前期我们对痤疮的观察发现,90%患者注射一次有效。

     2. 无毒副作用:虽然穴位注射治疗有局部疼痛(一般可耐受)等不良反应,但相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言较小。

    

    

     基于临床应用数据,对该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学优势。自体血穴位注射被报导用于面部痤疮报导最多,其次是荨麻疹等皮肤疾病。对于哮喘有多家医院进行了较大样本量的临床观察。其次对于痛经、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关节炎、乙肝、高脂血症等均有报导在过敏性皮炎、痤疮、荨麻疹等治疗,患者反应效果良好。所以临床疗效确切。

    

    

     治疗面部痤疮注射六次后对比照片

     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方面,因个人体质有关:

     1、局部肿胀:自体血吸收较慢,需要5-7日完全吸收。

     2、疼痛:因局部针刺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耐受。难以耐受可热敷、口服非甾体消炎解热镇痛药。

     3、皮下瘀斑:发生率8%,多见于女性血管脆性增加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重度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为该疗法禁忌症)。

     4、出血:发生率0%,按压止血即可。

     5、神经损伤:1%,多见于太溪、委中等穴位。一般为触电样传导,是针灸学穴位刺激反应的表现之一,数秒小时。

     6、晕针(血):发生率为5%,发生晕针后即躺下休息,饮用糖水。

     7、局部感染:2%。抽血及进针部位出现红点。预防措施:患者皮肤清洁、治疗时消毒充分,局部轻微感染机体自身免疫力可以对抗,严重者服用抗生素痊愈。

     8、局部皮疹、瘙痒(以个人特质、消毒液过敏有关)。

     9、断针及弯针:0%(目前未发生)。

     10、气胸:0%。(目前未发生)。

     11、内脏损伤:0%。(目前未发生)。

    

     疗程

     自体血在注射部位形成局部血肿,炎症细胞完全吞噬血液成分在5天左右。所以自体血穴位注射每周一次,6次为一疗程,选择2—3组穴位,交替进行注射。

    

    ?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资料保存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