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银行利润的预测,难于天体运行
2018/12/20 17:59:37 王剑的角度
本文为银行业研究方法探讨,并结合时事。本文不是证券研究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涉及个股也仅为举例或陈述事实之用。具体投资建议请参考我们的研究报告
今天,相信大部分银行业分析师又要调整刚刚不久前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了。因为,刚好在这两天银行股大跌的时点,《证券时报》发布了这么一条消息:
主要两条内容:
(1)银监部门指导部分银行“适度控制”利润增速,2018年业绩增速不要太高;
(2)要求某些银行小微贷款利率,四季度不高于三季度。
其中,第(2)点已经体现在前期文件中[《关于对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施监测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55号)]中,不是新信息。因此,新信息主要是第(1)点:监管部门竟然指导银行放慢利润增速。
熟悉大表哥方法论的朋友,大概知道,我们多次将银行视为一只巨大的债权分级基金。一个经济体的国民从事生产,需要投入资本,股东出股本,还要借一部分。而借的那部分里,主体来自银行贷款。等生产产生回报,先按固定利息支付给银行,其余剩下的由股东占有。
因此,银行的收入,来自于对经济总产出的分润。我们用一个虚拟的例子说明问题:
(1)初始状态
一个经济体只有一家企业,一家银行。企业主出资100元,作为股本,同时向银行借入200元(年利率5%,即每年利息金额10元),一共用300元投入生产。第一年,该企业获得息前收入30元,支付了10元利息后,企业主获得20元(先不考虑其他支出),其ROE达到20%。
此处,银行分享了整个经济产出的30%(此30%为虚拟例子。现实中,这个比例一般在5%左右)。
(2)经济下行
但是,突然某一年,经济不好了,假设企业依然是100元股本,贷款还是200元(依然每年要付10元利息),但其息前收入只有15元了(比原来少了15元)。可是,他依然要支付10元利息,最后企业主只拿到5元剩余收益,ROE为5%。
换言之,收入减少一半,ROE却直接从20%雪崩到5%。这便是财务杠杆(负债经营)的威力,其本质是原因是利息支出的刚性。而银行,收入依然有10元,没变。
再看,此时,银行收入占全经济产出的比例,达到了66.67%(现实中,我国该比例高位时达到8%左右)。此时,银行可能会遭受严厉的舆论谴责,认为他们在吸血实体经济。
(3)经济进一步下行
如果经济继续恶化,某一年,企业全年收入只有5元了,很显然,他连10元利息都付不起了,会发生债务违约。这时,摆在银行面前有两个选择:
一是强行清收,比如变卖抵押品、起诉直至破产清算。这些操作对当事企业而言是伤筋动骨甚至夺命的。银行平时遇到一些零星的债务违约案例,便按既定的流程处理,不成问题。但是,在本例中,全社会只有这一家企业,如果银行也这么操作,这企业完蛋,那么整个经济体也就完蛋了。那么银行收回贷款残值,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换言之,不是银行收回贷款残值就赢了,而是怎么样都是“双输”的。
于是,第二个选择更为现实,就是债务重组:和企业坐下来商议,现在经济不景气,经营困难,但企业仍然在运转,这几年付不起利息,但随着未来年景好起来,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于是,银行答应,这段时间减免些利息(比如允许每年先付3元钱利息,其余的直接减免或先欠着),让企业先渡过这一难关。这种做法,其实是可选方案中对双方都是最有利的。对于银行而言,少收点利息,总比破产清算收回贷款残值要强得多。
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舆论会希望银行降费减息,大家共渡难关。最后体现到报表上,资产质量不一定非常严重地恶化,但是息差收入或非息收入则可能率先下调。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反过来,如果银行息差一直维持高位,倒是有可能加重企业财务负担,最后导致资产质量恶化,股价表现不佳, 这时,息差反倒成了股价的反向指标。
因此,预测银行利润,真的难于天体运行。
当然,在实际中,这里又遇到一个博弈问题,因为,现实中有不止一家银行。
在上例中,我们修改假设,假设有多家银行,但企业仍是一家。现在,企业日子不好过,需要银行让利。可是,如果各家银行相互之间不合作,那么谁都想等着别的银行让利,自己不用让或少让点,甚至自己偷偷先把贷款收回来。于是,这会形成一个博弈困境,市场失灵。这时候,只能外力干预,比如监管部分组织各银行成立“债委会”,或者干脆就出来指导大家让利。
综上,是利息支付的刚性,决定了经济不景气时期,银行适度控制利润增速,是利人利己的行为。当然,实操中还依然有很多问题,比如,对于复苏无望的企业,依然应严格出清,但这个界线怎么把握。
当然,最优秀的银行,贷前对企业精挑细选、勤恳服务、管理严密,不会让自己陷入过多的债务违约案中,上文所有的讨论,与之无关。
我们分析师的职责,是选出这一家银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剑的角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