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金融数据透露的真相
2022/3/17 王剑的角度
王剑,CFA
王剑新书
各大互联网销售平台已全面上架
微观主体(企业、个人等)之间的资金流向,能够反映出很多细节问题。仅仅关注央行定期披露的金融数据初值,不足以了解这些细节。
这是一项比较有意思的工作,但由于比较费劲,我们也没将其作为每月例行工作,未体现在我们团队的《流动性月报》中。但如果遇上一些金融数据较为异常的时候,是可以一起来抠一抠细节的。
一、基本方法
先回顾下一个社会中,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流向(此图我们过去的文章中用过)。注意,这里的资金是指M2(包括存款和现金)。
对上图几个箭头的说明:
(1)蓝色:银行对企业、个人投放贷款或购买债券(个人不能发债),从而向企业、个人投放M2;
(2)绛红色:财政净支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净额。由于近几年都是赤字,因此净支出一般为正),将M2投放给企业、个人;
(3)褐色:企业、个人通过对外贸易、对外吸引投资而获取的外汇,向银行换来人民币M2(即外汇占款)。但近年这数字很小;
(4)紫色:企业、个人将存款用于证券二级市场投资(比如转入证券保证金账户),形成保证金存款,计入非银存款(依然在M2中);或购买资管产品,资管产品用于二级市场投资,也计入非银存款。这部分其实是“金融投资”;
(5)紫红色:企业与个人之间收支,比如个人向企业购买商品,企业向个人付工资、购买商品,从而导致存款余额变化。一般在全看来看,双向收支基本平衡,净额不大。但有些年份居民大量购买房屋、汽车等大件,就会形成个人向企业的净支付。
(6)橙色:个人投资开办企业,或购买企业在一级市场新发行的股票、债券等证券(包括个人先购买资管产品,资管产品再去购买),或直接向企业借款等形式,将存款余额转移给企业,即“实体投资”;或者企业通过清算、分红、退股、还债等形式,存款转回给个人。这一块最大的问题是完全没统计数据可查……
其中注意,个人对企业证券的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投资有不同的货币效果。一级市场投资,即个人购买了企业新发行的证券,那么就是个人存款转移至企业存款(体现在上述橙色箭头中,即实体投资)。而如果是投资二级市场证券,则是体现为保证金存款,计入非银存款(上述紫色箭头,即金融投资)。
上面所有收支相抵之后,就会使企业、个人持有的M2发生变化(净增加或净减少)。再进一步,从M2的净变化中再剔除M0的变化,就是他们的存款余额的净变化。而个人存款、对公存款数字变化,央行都有披露。
或许有点复杂,得理一理,理清楚,又顿感无比清晰。
有了这张流向图,我们就有可能捕捉一段时间内,企业和个人到底是如何进行资金收支的。近期有几个有趣的发现:
二、2021年金融投资火爆
我们整理了2021年的融资、存款等金融数据,得到下表:
下表把企业和个人合在一起,称之为“实体部门”,因此紫红色、橙色箭头就不体现了。
这就是2021年的情况,实体部门获得的融资资金中,有高达7.9万亿元去了金融投资。包括直接在股票和债券的二级市场投资,或者通过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去投资二级市场。
我国明文规定信贷资金不能入市投资,不能用于购买证券或基金。但是,这一规定比较容易绕开,比如企业或个人可以先将自有资金用于金融投资,然后再申请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或消费,这在实操中难以核查(银行发现借款人的资金用途是合规的)。或者说,本来有些资金是用于生产、消费的,但市场太好,改为去投资了,需要生产、消费时另行申请贷款。因此,2021年火爆的金融投资,是间接带动信贷需求的力量之一。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这里的金融投资甚至包括和股市无关的品种,比如不投资于股票的债券基金、固收类银行理财。银行的理财经理们发现,因为股市赚钱效应,会激发大家的投资理财意识,从而带动债券类资管产品的销售。
这似乎就意味着,进入2022年之后,随着股票市场走弱,个人贷款也会走弱。
三、2022年1月个人存钱大增
2022年1月的金融数据已经披露,我们可以同样进行分析。但是,目前缺乏1月的财政数据(财政收支数据是披露1-2月合计值的,目前还没公布),且外汇占款、非银存款数字极小。因此,我们就先忽略财政、外汇、金融投资,将上图简化为:
企业这边,拿到银行的净融资额是3.5万亿元,而存款净增加额是-2.5万亿元(存款余额下降2.5万亿元),两者一减,便能算出,企业向个人净支出约6万亿元。
个人这边,净贷款是0.8万亿元,取现1.5万亿元,而存款增加了5.4万亿元,三者合计,便能算出来,个人部门从企业那儿领取了资金约6.1万亿元。这与上面的“企业向个人净支出约6万亿元”基本匹配。
也就是说,整个1月,企业部门向个人部门净支付了约6万亿元,包括发年终奖、利润分红等。但个人拿到钱,并没有花出去,除了一部分取现(中国人春节有取现金的传统,可能是用于发年终奖或发红包)之外,其余的都存在银行。
每年春节前后都有这一现象,即个人存款增加。但今年增加得实在是过于凶猛了,增加了5.4万亿元。
当然,这可能有时间因素,因为今年除夕刚好是1月底,很多人在除夕前夕领了年终奖,已经没时间去买理财或其他投资了,于是就存银行了。
这也很容易解释1月企业的活期存款大降。
但是,这另一方面可能也反映出,个人领取了资金后,消费和投资意愿不强,于是就存着钱了。这是微观主体“预期转弱”的表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复苏的负面因素之一。
这时,还有一个关键的结果:个人存款大增,企业存款减少,这会利好于个人业务较强的银行,利空于对公业务较强的银行。手上没什么个人客户基础的银行,会发现1月存款开门红搞得非常吃力,甚至还是存款负增长的,而个人存款业务强的银行,1月存款开门红就旗开得胜了。我们将会在一季报中验证这一点,但个别披露了1-2月数据的银行,其数据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而到了2月,很多人觉得资金暂时也没太重要的用途,资本市场走弱,也不会去太多金融投资了,也不想大手大脚消费了,于是就去偿还了一些个人贷款。所以2月份个人贷款出现下降。
这一点,我们需等2月金融数据出完后,才能进行详细验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剑的角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