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岁娃吞下花生米,呼吸心跳消失!幸好…
2021/1/8 21:57:51 医学科普故事

     15月龄的宝宝军仔(化名)趁爸爸不注意,一把抓起半颗花生米吞下肚,随后剧烈呛咳,发生窒息。爸爸采用拍背急救后无法取出气道异物,立即将孩子送往附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

     一路上,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们不约而同地为孩子传递生命的“接力棒”:出租车司机连闯三个红灯,素不相识的路人纷纷让路,中山一院紧急开通“绿色通道”,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无缝衔接、全力救治……就这样,到医院时脸色青紫、呼吸心跳全无的孩子,最终转危为安,计划于新年后出院。

    

     惊魂一幕!

     出租车闯红灯为救孩子

     “救命啊!急诊在哪儿!”2020年12月19日傍晚六点,一辆出租车在中山一院门前刚刚停下,一位男士怀抱幼儿,一路大喊着往医院里冲。周围的行人纷纷让路,给他指明急诊科的入口。

     急诊前台的护士一看到家长怀中的小孩面色发绀无反应,呼吸心跳消失,判断情况紧急,立即火速将小孩护送至抢救室进行抢救。医务人员分工明确,一边胸外按压,一边向心急如焚的家长询问病史。

     原来,半小时前,这个仅有1岁3个月的男孩,趁正在吃花生米的爸爸不注意,抢了一把花生米,在爸爸阻止他时,又从地上捡起了半颗花生米塞进嘴里,随后出现剧烈呛咳。

     “我立即把他脸朝下放在手臂上拍背,又试图从孩子嘴里抠出花生米,”孩子爸爸回忆,然而几分钟不到,孩子依旧剧烈咳嗽,面色发紫。孩子爸爸当机立断,抱着孩子就往外冲,在家门口拦下一辆出租车,从环市东路往中山二路方向行驶。

     “司机师傅把我们送到医院只用了20分钟,一路上闯了三个红灯,事后还不肯收我们的感谢红包。”军仔爸爸说,一路上他给孩子做了人工呼吸,但没什么效果,只能眼看着孩子的小脸越来越紫,口鼻涌出白沫,幸好千钧一发之际赶到了中山一院。

    

     司机师傅拒收家长感谢红包(图源:广州日报)

     启动“绿色通道”

     急诊医生果断进行气管插管

     “再晚一分钟到医院,孩子就救不回来了!” 生命“接力棒”传到了当晚值班的中山一院耳鼻喉科二值医师高文翔、急诊儿科医生王丽娜的手中,两位医生迅速联袂施救。15月龄的孩子气道很窄,最窄的声门裂只有1厘米宽。在喉镜下,高文翔医生看到一个不规则的异物正处于位于声门裂下方,把气道堵得严严实实,取出来很困难。

     “我们用喉镜把闯祸的花生米从气道最窄的部位往下推,让气道露出一条缝,同时争分夺秒地改善通气。”王丽娜果断为军仔进行气管插管,接球囊辅助通气。孩子的面色口唇渐渐红润,呼吸心跳恢复,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急诊科医生立即与儿科ICU当值裴瑜馨医师联系,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将送往儿科ICU接受进一步生命支持。

     接力棒传到了儿科ICU。“我们的任务是稳住孩子的呼吸、心跳,为手术取出异物争取时间。”裴瑜馨医生回忆,孩子心跳虽然已经恢复,但是状态不稳,随时有可能再次停跳。为了避免搬运检查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耳鼻喉科医生把纤支镜检查安排到病床边进行,探明气管支气管和异物的具体情况。检查发现,花生米已经下滑到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将其堵住,需要对孩子进行全身麻醉,用支撑喉镜气管镜辅助取出异物。

     由于出门匆忙,孩子爸爸手机钱包都没有带,此时家长还未补办理好相关入院手续,但救治工作在争分夺秒地推进着。

     “战场”仅有一厘米宽

     高超技术夺回小生命

     当天晚上,随着孩子循环呼吸稳定,生命的接力棒传到了中山一院耳鼻喉科三值医生王章锋副教授团队和麻醉科当值医师黄婵燕的手上。

     “在所有气道异物中,花生对气道的刺激最大。” 王章锋说,卡在气道里的花生时间久了会释放花生烯酸,引发气道炎症,气道肿胀,分泌增多,严重时会出现阻塞性肺气肿或者阻塞性肺炎,甚至肺脓肿,因此必须尽快取出。

     “留给手术医生的时间只有不到3分钟,‘战场’却只有1厘米宽。”黄婵燕医生介绍,当时的情况万分凶险:麻醉和手术使用同一条狭窄的“通道”,取出异物前,麻醉医生要先撤出,把通道留给手术医生,而一岁半的孩子只能耐受3分钟的无通气状态。

     对于军仔来说,情况更为险峻:由于花生米堵住右主支气管开口,孩子只有一个肺能通气,这意味着留给手术操作的时间更短。如果一次无法取出异物,麻醉医生需要重新“上战场”,为孩子重新插管通气,以便重新进行手术。

     麻醉医生想方设法军仔维持术中循环呼吸稳定,随即,“快刀”王章锋用最快的速度,一次进镜便完整取出滞留气管的花生米,只花了2分钟。

    

     (从气道中取出的花生米)

     随后,儿科ICU唐雯教授团队接过接力棒,军仔情况渐日好转,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不到一周时间便转入心血管儿科普通病房。

     据心血管儿科巴宏军医师介绍,窒息缺氧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一定打击,肺部有炎症目前在接受高压氧等对症治疗。好在幼儿处于快速生长期,恢复情况顺利,目前已经可以正常进食,四肢活动和反应良好。

     “这个孩子很幸运,抢救过程没有浪费一秒钟!”心血管儿科主任覃有振教授表示,尽管如此,医生仍然希望广大家长能注意加强对婴幼儿的防护,不要让5岁以下的孩子吃花生、瓜子、腰果等坚果。

     孩子处于模仿阶段,家长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这些食物。一旦发现孩子发生呛咳,要立即迅速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但要注意,花生米等个头小的异物容易掉入气道深处,非专业人士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有时效果不佳,此时应像军仔爸爸一样,立即就近到医院急诊寻求帮助,在就诊路上可持续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孩子呼吸心跳停止,可继续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不能仅做人工呼吸。

     好心司机师傅找到了!

     2020年12月31日傍晚,记者联系上救助军仔的好心司机。原来他是建兴公司出租车司机姚帅师傅。

     “听说小孩没事了,我很高兴!”姚帅回忆,孩子爸爸抱着孩子从越秀区环市东路某大院门口上车,一路经区庄立交、农林下路,转中山二路到中山一院门口停。这条路线傍晚时段经常塞车,尽管事发当天是周末,但一路上仍有不少车辆。

     “一看到孩子的样子,我心里直打鼓,人命关天啊!”他先报警,向交警说明情况,一路上连闯了三个红灯,又在安全的前提下逆行了两段路,“当时觉得只要能救回孩子的命,判我违章也认了!” 姚师傅说,目前没有接到处罚通知。

     啥是海姆立克法?

     海姆立克法

     是日常生活中

     非常有效的急救方法

     建议大家都能学习掌握

     ↓↓↓

    

     适用于成人

     1.站在病人背后;

     2.用两手从背后环绕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抓住拳头;

     3.快速向里向上压,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推出。

     适用2岁以上儿童

     1.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压,直到气管堵塞解除。

     适用1岁以下婴幼儿

     1.一只手捏住孩子下颌骨,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

     2.一只手托住宝宝,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3.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间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

     4.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5.重复上述动作,一直做到有东西吐出来为止。

     注意:勿将婴儿双脚抓住倒吊,从背部拍打,不仅无法排出异物,还可能造成颈椎受伤;若是液体异物,应该先畅通其呼吸道,吹两口气,若无法吹入,可能是异物堵住呼吸道。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科普故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