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标准发布!一夜间,5亿人成了高血压患者
2022/11/15 20:00:00 胃肠病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指南推荐
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
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
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于线上举行。该指南由以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为主的多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就高血压领域有关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多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
新版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下调至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患者数量或增至5亿
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新版《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为2.45亿,随着诊断标准下调,患者数量或将增至近5亿。(财新,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图片源自网络
新版指南还推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
1级指的是,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2级指的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新版指南认为,将患者按这种方式进行分级,有助于简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且满足制定启动降压治疗决策的需要。
医生说,新的指南相当于是把高血压的控制强度加强了,这也体现了“治未病”的思路。根据此前的指南诊断标准,我国大约有3亿高血压患者,以新的指南诊断标准估算,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大大增加。
医生表示,虽然下调高血压诊断界值,会使纳入高血压范围的人群增多,用于前期治疗的费用可能略有增高,但是,用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的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并且会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要精准记录及有效控制血压
医生建议,市民要定期体检,了解自己身体状况。提高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遵循医嘱进行合理规范管理、精准记录血压,并定期随诊。
那么,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呢?新版指南推荐,高血压的诊断,可依据诊室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如有条件优先选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若条件不允许,建议根据诊室血压测量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管理。
家庭血压监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到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
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胃肠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