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黄芪,百病不侵——最全用法送给你
2022/11/24 20:00:00 胃肠病

    

     日常容易出现气虚症状,通常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短、食少便溏等症状的人群,可以试试中药黄芪保健。

     黄芪古称黄耆,所谓“耆”,就是长老的意思,所以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其色黄入脾,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补脾补气的好药。

     黄芪的功效

     黄芪甘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

    

     ▲黄芪饮片

     1、补中益气

     黄芪不仅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

     2、升阳举陷

     脾主升,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

     3、补气益卫

     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

     4、利尿消肿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5、托毒生肌

     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

     现代研究证实黄芪有强心、扩血管、降压、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合成, 减少蛋白尿的作用。

     黄芪功能补气,强健体魄,在传统的丸散膏丹里用得十分普遍:

     《和剂局方》黄芪六一汤:用黄芪6份,甘草1份,治疗男子、妇人气虚血弱、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或卫虚自汗等。

     《太平圣惠方》:黄芪50克,熟地黄75克,粳米100克,鸡肠一副,煮粥、作羹、包馄饨,任意食之,治膀胱虚冷,小便频数不禁。

     《经验秘方》:黄芪30克,糯米150克,煮粥食用,治崩漏下血。

    

     哪些人适合用黄芪?

     1、气虚的人

     很多老年人气虚导致的哮喘,动一动就喘的(心气不足);

     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便溏等不适症状的(脾胃气虚);

     胆子小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肝气不足);

     肾下垂的人(肾气不足)。

     2、自汗的人

     自汗的症状就是稍微一动就出汗,出汗后感觉很虚,很乏力。其实,这多属于表虚自汗,说白了就是气虚,卫气不足,无法固摄汗液,黄芪刚好可以补气以固摄汗液。

     3、水肿的人

     利尿治疗慢性水肿多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慢性水肿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水多了,而是没有被利用的水多了。这主要是因为身体气不足,无法把身体的水有效利用。黄芪恰恰可以补肺脾肾之气,促进人体水液代谢。

     4、便秘的人

     便秘有很多种,黄芪治疗的是那种气虚便秘。即有便意,但是大便很吃力,用力排便也只能排出少量大便,而且超细,像面条一样,如厕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黄芪四不吃

     黄芪虽好,但需辨证使用,下面四种情况时,最好不要用黄芪:

     上火不要喝: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天热少喝:天热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睡前不要喝: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血压高不要喝:科学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黄芪药材

     此外,中药服用前需要辨清体质,一般来说,下面这几类人都不建议食用黄芪:

     阴虚人群:主要表现有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爱发火、睡眠质量差等;

     湿热人群:主要表现有口干、口苦、口臭、体味大、舌苔厚腻等;

     热毒炽盛人群:主要表现有面红目赤、局部焮热,伴有高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等症状;

     正处于感冒发热期的人;

     正处于经期或孕期的女性等。

     黄芪的吃法

     1、泡水

     黄芪大枣茶:黄芪60克,大枣30克,加水浸1小时后,煎煮30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大枣可嚼食。本茶饮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健脾养血的作用,虚劳不足、面色无华、头晕眼花、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动辄汗出者可代茶饮用。

     黄绿茶:黄芪20克,绿茶3克。沸水沏泡,水温合适时饮用,可以反复冲泡5次。改善鼻部过敏、容易感冒。

     黄芪补气茶: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以上药材作为一天的量煎水喝。本茶饮能够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

     2、煮粥汤

     补虚正气粥: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煎煮取浓汁。粳米洗净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党参、黄芪浓汁,稍煮片刻,酌加糖食用。

    

     ▲炙黄芪

     本配方出自《圣济总录》,功能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适宜于内伤劳倦、年老体弱、久病身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脾虚久泄、食欲不振等证。

     金银粥:大米50克,小米50克,黄芪30克。将黄芪用纱布包裹,用棉线系口后,和大小米一起浸泡30分钟,然后用大火烧开,改为小火,煲30分钟,去掉黄芪包,即可。此粥可改善消化不良。

     蛋花山药黄芪汤:鲜鸡蛋1枚,脆山药100克,黄芪20克。脆山药切片,黄芪用纱布包裹系口,共同放入凉水内煮沸,水沸3分钟,将搅拌好的鸡蛋倒入沸水内,轻轻搅拌,再次沸腾时,加入少许盐,倒入少许淀粉汁勾芡,即可出锅。此汤可改善疲劳乏力、大便稀溏。

     3、做菜

     茄子卷:将茄子片成长条,放入锅中小火焙干;牛肉馅依个人口味调味后加入黄芪粉搅拌均匀;在茄子上铺好牛肉馅,卷起来用牙签固定,再撒上一层玉米淀粉;起油锅,下入茄子卷煎制,快成熟时淋入由生抽、醋、盐、糖、胡椒粉调成的料汁,收汁后即可出锅。

     黄芪汽锅鸡:净鸡1只,黄芪30克,精盐、料酒、葱、姜适量。鸡肉洗净,入沸水锅内焯3分钟,用凉水冲洗,滤干待用。黄芪加水浸半小时,纳入鸡腹内。将鸡放汽锅内,加葱段、生姜片、料酒、清水、盐,用棉纸封口,上屉用旺火蒸沸2小时出屉,捡出葱、姜。把黄芪从鸡腹内取出,码放在鸡上,加胡椒粉调味食用。

     本药膳在《随园食单》中有载录,能益气升阳、养血补虚,用于脾胃食少、气虚乏力、易感冒、血虚眩晕及中气下陷致脱肛、久泻、子宫脱垂等。

    

     此外,广东药食同源盛行,有一道“党参黄芪炖鸡汤”的粤菜非常出名,用老母鸡半只、黄芪、党参、红枣、桂圆、生姜,文火慢炖而成,其中最主要的辅料就是“黄芪”,其味道滋润香甜,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日进补。

     黄芪在粤菜中的运用非常广泛,除了“党参黄芪炖鸡汤”,还有“北芪鲤鱼汤”“当归黄芪乌鸡汤”“黄芪当归羊肉汤”。这些老火炖汤喜欢用黄芪作为佐料,是因为黄芪有补气益卫固表的功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虚之人调养身体,补益正气。

     服用黄芪的搭配方

     1.黄芪+枸杞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配上黄芪,养生效果也不错。

     能有效抗衰老:枸杞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能提高睡眠质量:枸杞一年四季均适合食用,经常饮用可以改善身体体质,对于睡眠质量不佳、难以入睡等睡眠问题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能提高记忆:枸杞子被称为“智慧果”,配上黄芪不仅能改善大脑记忆力,还能提高学习能力,适合学生及上班族常喝。

     2.黄芪+当归

    

     在中医眼中,当归甘温补润,辛能行散,主要入肝、心、脾经,具有很好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功效。

     调经止痛:许多女性朋友经期不正常,出现痛经及各种妇科疾病,用黄芪泡当归喝,不仅能消除妇科炎症,还能让经期正常,减少痛苦。

     动脉硬化:当归还能够有效抑制动脉硬化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很好地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的生长。

     3.黄芪+金银花

    

     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还有解表祛湿的功能。

     调理慢性肾病:黄芪与金银花在治疗各类肾脏疾病中,可以说是一对绝配药对。

     缓解皮肤瘙痒:常喝金银花水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

     4.黄芪+丹参

    

     中医认为,丹参活血,黄芪补气,所以二者有益气活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对于冠心病患者中平时气短乏力、胸闷心悸、体虚自汗者,有改善冠脉供血的作用。

     缓解胸痹心悸: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会感觉胸闷,呼吸欠畅,喝上几次黄芪丹参汤可以很好地缓解此症状。

     抗击血栓:肥胖人群及老人,很容易出现血栓,多喝丹参水,能畅通血管,减少血栓的形成。

     5.黄芪+西洋参

    

     中医认为,西洋参和黄芪都具备补气补虚的作用,由于西洋参还具备营养心肌、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因此西洋参黄芪茶还可以作为心肌炎的辅助治疗佳品。

     西洋参和黄芪药效互补,经常饮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压,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用法:西洋参和黄芪各3克,加入300毫升的水就可以泡一壶养生茶,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以往茶壶添水,直至水味淡为主。

     最后,吃黄芪上火怎么办?

     很多人会出现吃黄芪上火的情况。一般来说,遇见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因为补得太过,黄芪补气太剽悍,所以必须有所制,一般情况下黄芪配当归,黄芪配知母可以将上火的情形克制。

     因为黄芪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还可搭配性凉的西洋参,二者能起到中和的作用。■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养生中国、广东省中医院、中医技术殿堂、养生正道等微信公众号,部分图片来源于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胃肠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