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阳性,能吃能喝、没任何症状,会不会得胃癌?要不要治疗?
2022/11/27 20:00:00 胃肠病

    

     很多朋友问我,网上说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元凶,

     我体检发现了幽门螺杆菌阳性(以下简称HP),能吃能喝、不痛也不胀,没有任何症状,要不要治疗呢?不治疗会不会得胃癌呢?

     其实,他们的潜台词大多是:最好不治疗;

     但又担心会得胃癌,很纠结。

     要回答这个问题,医生往往要了解很多您的情况,比如年龄、性别、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生活饮食习惯、甚至工作环境...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建议和方案。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很多消化科医生都会建议根除治疗。

     我国幽门螺旋杆菌(以下简称HP)的感染率高达50%—67%,意味着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被感染。

     研究表明,感染者中大约有1-3%的人最终会演变成胃癌。

     而我国有7亿人感染,即便是1%的感染者不加治疗罹患胃,那么将有700万人是胃癌的候选人。是非常令人恐怖的数字!

     到底哪些人需要治疗?具体细节,今天,咱们就聊聊。

    

     一、先从几个病例说起:

     去年4月18日,一位45岁的男性病人,自诉平素健康,近伴个月食欲下降、恶心、打嗝、腹胀;

     3年前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并未根除治疗,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检查发现,胃癌合并结肠、腹膜、肝多处转移,早已丧失手术机会,5月30日就不幸去世了,短短40来天。

     详情可点击:45岁抖音知名主播,从发现胃癌到去世,才40来天!

    

     抖音知名主播“古月天龙”于5月30日去世

     不久前,我们还发现了一例32岁女性早期胃癌,她是一个二胎妈妈,二宝才2岁。

     数年前偶然体检发现碳14呼气阳性+++,也没有什么大毛病,没有太在意,一直拖着。

     近期发现纳差、恶心,胃镜发现胃体前壁可疑病灶,病理结果显示胃腺癌。

     好在,是一个早癌。

     经评估,属于黏膜内癌,高分化,没有淋巴和脉管侵润,病灶在1cm左右,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顺利实施了ESD术,手术完美。

     两位患者其实在几年前的常规查体中均已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当时因为没症状,所以都没有理会。

     虽然HP不是胃癌的唯一因素,却是一个最主要因素,在胃癌发展路径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如果当时能够根除,也许就可以避免这么严重的后果和风险了,至少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二、没有症状=没有病吗?

     研究表明,HP感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感到有症状,但100%都会在组织学上发生活动性胃炎。

     所以,没感觉到不适症状,并不代表就没有伤害!

     反过来也一样,有症状也不一定就有感染。

     研究表明:每100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中,会有30个人有不舒服的感觉,这里面包括15-20人消化性溃疡出血,1-3人会得胃癌,但是还有70个人没有感觉,就是说,基本没有什么自觉症状。

     100%会有胃粘膜炎症;

     有70%的人没有明显症状;

     有15-20%的人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或溃疡出血;

     有10%的人有消化不良的症状;

     约有1-3%的感染者可能罹患胃癌、胃MALT淋巴瘤;

    

     研究显示,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00%都会有活动性胃炎,胃黏膜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包括慢性和活动性炎性反应;

     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表现在内镜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但是感染者并不一定感觉得到。

     李兆申院士曾说过:“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许多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有的中重度的异型增生、胃癌,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者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大多没有特异性,不容易鉴别。

     临床上胃癌的癌前病变,比如肠化、异型增生,严重萎缩,大多也是没有症状,只有在胃镜检查时才被发现。

     再一个,我国胃癌70%-80%发现时候都是中晚期,也是因为没有早期没症状才被忽略的;

     等到有症状,火烧眉毛了,才来做胃镜,很多人活不过5年(进展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30%)。

     总之一句话:感染了Hp,你没感觉到症状,并不表示没有伤害和损伤,只是伤害还没达到一定的火候。

    

     三、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危害?2019年4月19日我国发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首次全面地阐述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根除治疗的重要性:

     1、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治疗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2.胃炎

     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3.消化性溃疡

     Hp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消化性溃疡,即平时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

     4.胃恶性肿瘤

     约1%的Hp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

     我国有14亿人,就算50%的感染率,那么将有7亿人感染,即使1%会因为感染HP而罹患胃癌,那也将是700万人,是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5.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Hp相关的消化不良。

     6.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少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四、不根除HP,何谈预防胃癌?

     幽门螺杆菌(HP)已定性为一类致癌因子,HP感染引起慢性胃炎,进而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也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发病的前期病变。

     所以2014年在日本京都,全世界的医学专家达成共识,预防和根除HP感染,应该作为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

     在日本,通过根除HP而达到了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病率的目的。

     2013年2月21日,日本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并将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纳入医保范畴。

     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患者死亡率可下降约40%。

     日本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因胃癌死亡的比率却很低,五年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

     反观中国,据2017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度新发胃癌68万例,因胃癌死亡49.8万例,5年生存率不足30%。

     日本双率持续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胃镜的普及,和全民消灭HP计划的实施,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日本逆天的治愈率得益于全民根除HP

     五、我国有7亿人感染,即使1%的罹患率,就是700万人

     中国是HP感染的大国,有7-8亿感染者,假如只有1%的人最终罹患胃癌,那么也将是六、七百万的恐怖数字!

     所以,预防和根除HP任重而道远。

     以下是权威统计数字:

     可见中国的一句俗话“十人九胃”,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此病菌,约占总人口50-56%。

     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

     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

     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十二指肠溃疡几乎100%;

     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

     在我国,60-75%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

     儿童青少年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尤其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39% 。

     Hp阳性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

     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加上我国的家庭结构、就餐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口口传播,难度很大,全面推广分餐制,也难以实现。

     那么就要在确认感染后,及时根除,以防后患!

    

     六、40岁前受益最大、萎缩、肠化前根除可完全消除胃癌风险

     胃癌的发展模式叫做Correa模式:

    

     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可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所以,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

     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根除Hp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近期一项来自中国香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H.p根除也可获益,但其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效果要在根除10年后才能显现。

     日本的一项针对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10年内罹患胃癌的患者比例,

     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罹患率为0%,

     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则为2.9%。

    

     另一项研究显示:

     早期胃癌治疗后根除幽门螺杆菌除菌的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未除菌的患者相比,3年内发新发胃癌的几率明显降低,数值统计结果相差了三倍。

    

     七、哪些人必须根除?

     目前国内关于无症状是否根除,还有两派意见。

     “鹰派”以李兆申院士为代表,建议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一经发现,都建议根除,而且越早越好。

     而“鸽派”以樊代明院士为代表,却担心会破坏菌落平衡、抗生素耐药、医疗资源浪费等等,一直比较保守和谨慎。

     但两派的共识一般如下:

     14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检测并根除:

     1.年龄大于等于40岁;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6.有长期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

    

     上表: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

     而我国最新出台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却给出了更为客观的建议:

     所有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无论有无症状,都建议根除治疗!

     该《共识》认为:

     1、幽门螺杆菌不是益生菌,是传染病,根除之是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

     2、根据日本的经验,18-40岁之间,根除受益最大;

     3、在浅表性胃炎或无症状阶段根除,受益最大,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癌;

     4、根除hp利大于弊;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对某些疾病呈正相关;

     5、在根除方案的选择上,摒弃此前的标准三联疗法,推荐使用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

     6、建议无抗衡因素的所有成人都检查并根除。

     李兆申院士说:

     无论什么时候,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都应该根除,不分年龄、不分时间,只要检测是阳性,越早根除获益越大。

     八、小结

     1、建议无症状的感染者,只要没有抗衡因素,都检测和治疗,18-40岁以前,收益最大;建议全家一起检测和治疗;

     2、检查是否感染,一般常用的检测手段是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简单、快捷、无创、无痛、准确。

     3、治疗一般推荐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

     4、治疗后一个月复查呼气试验;此时,最好连胃镜一起做。

     5、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得胃癌,但毕竟是最重要的一个高危因素;

     6、根除后,还要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公筷、公勺,最好分餐,防止再次感染;

     点击下面卡片关注我们:每天精彩不断

     撰文:胃肠病 部分资料、图片引自日本优品酷,及李兆申院士演讲课件

     编辑:老杜联系:laodu-shazi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胃肠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