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燮元:顾氏过云楼藏书之过去与现在
2023/4/3 古籍
自晚明以迄清末,言藏书之盛,必首推江浙。江苏则以毛氏汲古阁、钱氏绛云楼、黄氏士礼居、瞿氏铁琴铜剑楼驰名于时。若提起顾氏过云楼,则众所周知,是以藏古代书画知名,没有听说有藏书。但是这个疑团,直到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傅增湘把《顾鹤逸藏书目》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上,才被打破。至此,才知道过云楼不仅拥有无数古代书画精品,还藏有大量宋元善本以及名家的抄稿校本。
实际上,在傅氏发表书目以前,已有人陆续去顾家看过书。最早到过云楼看书的是日本人岛田翰(一八七九—一九一五),他是在近代中日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人物。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即是由他私下活动而运往日本。岛田翰字彦桢,出身世家大族,其父岛田重礼,是著名的汉学家。岛田翰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神童之誉。师从竹井添一郎,协助完成《左传会笺》一书。曾来中国二次,第一次是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到北京。第二次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至光绪32年(19000-6)到江浙地区,访问藏书楼,拜会当地学者,遍览古籍善本。大约在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到苏州,和俞曲园见面,并去了过云楼。据张菊生当时写给傅增湘的信上说,'岛田翰来,至顾鹤逸家购去士礼居藏元刊《古今杂剧》、明本《杂剧十段锦》、残宋本《圣宋文选》,闻出资者皆不少,令人为之悚惧耳'。还借走了书,据说岛田翰的借条至今还在顾氏后人手里。第二人是章钰(一八六四—一九三四),字式之,长洲今苏州人。光绪二十九(一九〇三)年进士。历南洋、北洋大臣幕府。后调外务部兼京师图书馆编修、清史馆纂修。著有《四当斋集》《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在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看了一种,嘉庆四年(一七九九)戴光曾抄本的高士奇《书画总考》。第三人是曹元忠(一八六五—一九二三),字夔一。吴县今苏州人。别号凌波居士。光绪末任玉牒馆校对官,学部图书馆、礼学馆纂修。有《笺经室遗集》。他去过云楼三次,分别为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看了明刊本《盐铁论》。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和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又看了五种,宋刻本《龙川略志》《乖崖张公语镘》,元刻本《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明本《针灸资生经》、明抄本《乐府雅词》。第四人即傅增湘(一八七二—一九四九),字沅叔。四川江安人。别号藏园居士。近代著名藏书家,著有《藏园群书题记》、《藏园群书经眼锆》。他在民国元年(1912)共看了17种书。内宋本六种,《汉书集注》《乖崖张公语录》《龙川略志》《挥麈第三锈》《锦绣万花谷》《胡曾咏史诗》。元本三种,《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锍》 《素问人式运气论奥》 《张仲景经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明本五种,《洪武苏州府志》 《针灸资生经》《冲虚至德真经注》《唐贯休诗集》《香溪先生范贤良文集》。清刻本一种《尔雅注》,稿本一种《通鉴注辩证》,抄本一种《意林》。第五人是王荫嘉(一八九二—一九四九),号苍虬。吴县人,祖籍浙江秀水今嘉兴。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八月,他去顾家看过书。见于记录的有明刻《中吴纪闻》二册,何义门批校本;明隆庆间居节抄本《吴中旧事》,毛晋汲古阁旧藏; 还有元刻本《朱泽民集》。另外,还提到士礼居旧藏宋刻本《胡曾咏史诗》,被一日本人借去未还,应该就是指岛田翰。第六人是瞿凤起(一九〇七—一九八七),名熙邦。常熟人,铁琴铜剑楼后人。上海图书馆藏瞿氏抄本《鹤庐藏书志残稿》,后有跋云:'此元和顾氏藏书志残稿,惜已不全矣。顾氏收藏书画至富,兼蓄经籍。尝登堂拜读,获窥珍秘,间亦假归录副藏庋。客岁战起苏城,首遭轰炸,朱家园顾斋毁损泰半,公雄昆季收拾烬余,得此残编,嘱为装治。缘附录于曩年所抄全目之后。戊寅中秋,南窗望月,有怀故乡也。』 按戊寅为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瞿氏看书应在此之前,并提到昔日曾『抄全目』,不知是否同存上图?第七人是王大隆(一九〇一—一九六六),字欣夫。王荫嘉胞弟。民国间曾辑印《荛圃藏书题识续锜》《再续录》等书。他曾致函顾公硕,求取顾家所藏黄跋:'承钞赐尊藏药圃藏书跋尾,至纫雅谊。惟手示言有四种,而今收到计《东家子》《嘉集》《宗忠简集》,实衹三种,不审有误否?』 从中可见他因顾家所藏黄跋,与顾公硕曾数次通信。第八人是屈彊(一八八〇—一九六二),字伯刚。浙江平湖人。清末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求学,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大学中学教职,三十年代与邹百耐合设百双楼书肆,颇负时誉。有《弹山诗集》。于1953年受顾氏后人公硕先生之邀,看了隆庆刻本《张太常奏疏》,并为题跋。最后一人谢国桢(一九〇一—一九八二),字刚主。河南安阳人。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历任北平图书馆编纂,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教授,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著有《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共看了27种。宋本一种,《龙川略志》。明本七种,《洪武苏州府志》《径山元叟和尚语锍》《唐李嘉祐诗集》《唐清塞诗集》《唐贯休诗集》《香溪先生范贤良文集》《师山先生文集》。抄本十九种,明抄本《国初事迹》明居节抄本《吴中旧事》明钱谷抄本《唐朝名画锍》明抄本《东家子》士礼居影宋抄本《骆宾王文集》汲古阁抄本《李群玉诗集》《颐庵居士集》。清初抄本《光庵集》《桃谷遗稿》,王氏池北书库抄本《唐摭言》,小山堂抄本《识遗》,郁氏东啸轩抄本《竹素山房集》,清抄本《锦里耆旧传》《国变传疑》《北户锝》《石洲诗话》《词苑》,稿本《清碧园诗稿》《巾箱集》。综观以上几人看过的书,共计五十八种,和《顾鹤逸藏书目》相比,真可谓九牛一毛。据目前统计,过云楼藏书,南京图书馆所藏是五百四十一种,三千九百九十九册。凤凰出版集团所藏179种,1292册。二家加在一起,共计七百二十种,五千二百九十一册。这个数字,还没有和《顾鹤逸藏书目》核对,估计还有距离,如有的书,书目上有记载,宋本《胡曾咏史诗》,傅增湘也见过,但是在二家书目里都没有见到这部书,还有少数珍本,可能还在私人藏书家里。过云楼的书,偶尔也有零散流出的,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苏州苏南文管会工作时,顾家的远房亲戚送来一部卢文弨五色批校本《韩诗外传》,由于当时文管会经费紧张,无法收购,正好北京图书馆的赵万里先生留了些钱,委托我在苏州如遇到好书,代北图收购,这部书现在就藏在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的北宋福州东禅等觉院刻本《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一册,是日本山本繇定送给顾鹤逸的,上有顾鹤逸的画和题跋,此书'文革'前由顾公硕先生捐献给苏南文管会,而后转入南图。
新中国建国十周年,顾公硕向苏州市文管会捐赠了祝枝山的《兴宁县志稿》手稿本,一九六二年正式影印出版,这部书著录于《过云楼书画记》中,据赵万里先生告诉我题跋不真,书是真的。另外,还有一些书在嘉德历年小拍中,陆续出现,如明刻本《唐贯休诗集》,有黄丕烈题跋,现藏北京韦力芷兰斋。明钱谷抄的《唐朝名画锍》,顾千里批校的明嘉靖本《仪礼注》不知被谁拍走,下落不明。对于顾氏过云楼藏书,其研究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展,我个人意见,有下列一系列工作要做。一、编好《过云楼书目》,如实反映顾氏藏书风貌。二、开发藏书资源,如影印出版善本书影、稿本、校本。三、对藏书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以上所述,是否有当,尚祈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爱好者批评指正。本文选自《沈燮元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古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