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本清:瑞汀卫戍司令部的来龙去脉
2023/4/11 古籍

图1
在本人收集的红色藏品中,有两张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央苏区“瑞汀卫戍司令部”签发的通行证(图1),在国内史学界和收藏界鲜为人知。
有关“瑞汀卫戍司令部”这个红军重要的军事机构,它是在何时何地成立?其机构设置以及隶属关係等详细情况,目前国内史料无明确记载。
资料介绍,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省瑞金县成立。瑞金作为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直辖县,也被称之为“红色首都”。为了保卫驻瑞金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起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于1932年6月25日召开第17次常委会通过决议,决定在瑞金县设立“瑞金卫戍司令部”,并由刘伯承兼任“瑞金卫戍司令部”司令、刘联标任副司令。凡驻瑞金的红军部队、地方武装以及红军学校的军事调动,均归“瑞金卫戍司令部”指挥。1932年10月后“瑞金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一职改由叶剑英兼任。
目前,在国内史学界广大学者对中央苏区“瑞金卫戍司令部”这一军事部门可能比较耳熟,而对于“瑞汀卫戍司令部”的名称则似乎比较陌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瑞汀卫戍司令部”存世的实物资料比较稀少而导致。
“瑞金卫戍司令部”和“瑞汀卫戍司令部”虽然仅一字之差,然而其军事防卫的区域应该大不相同。从地域名称上来理解,“瑞汀”应该指的是苏区时期江西省瑞金县和福建省长汀县境内的苏维埃行政区域。
为了弄清“瑞汀卫戍司令部”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首先必须对存世的两张“瑞汀卫戍司令部”签发的通行证作一个简要介绍:本文图1展现的是“瑞汀卫戍司令部”和瑞金县瑞林区理佈乡苏维埃政府,于1933年2月联合签发的一张由瑞金县瑞林区理佈乡至胜利县曲洋区的通行证。该通行证条形印章上的瑞金瑞林区理佈乡和目的地曲洋的地名名称,现分别叫江西省瑞金市瑞林镇里布村和于都县葛坳乡曲洋村。

图2
本文图2展现的是“瑞汀卫戍司令部”和瑞金县壬田区刘垅乡苏维埃政府,于1933年4月17日联合签发的一张由瑞金县壬田区刘垅乡至本县一个地名叫夜坑的通行证。该通行证条形印章上的瑞金县壬田区,现名称叫瑞金市壬田镇。印章上的刘垅乡,现名称不详。
以上两张通行证有一个共性特征,即通行证上既盖印了“瑞汀卫戍司令部”的印章,同时又盖印了通行证持条人当地苏维埃政府的印章。实际上,这是当时中央苏区赤色戒严工作比较通行的一种盖印方式,如当时的国家政治保卫局及各地分局签发的通行证,也采用了路条签发地苏维埃政府和国家政治保卫分局共同盖印的做法。再有当时苏区各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也同样采用了和地方苏维埃政府共同盖印签发通行证的方式。这是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为了保卫苏维埃区域内的安全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对赤色戒严工作采用军民联防、警民联防的一种特殊做法。
对于“瑞汀卫戍司令部”在中央苏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从部份历史文献资料中得到印证。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于1997年3月出版的《叶剑英军事文选》一书中的第4页,登载了叶剑英于1933年3月5日在发给中革军委总司令和总政委的电报中,有请准中央政府任令李韶九为“瑞汀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一职的文字内容。无独有隅,关于李韶九担任“瑞汀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一职的说法,我们还可从由李敏、孔令华担任主编,并由档案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一书中的第408页有关李韶九的辞条中得到显示。该辞条有关文字内容摘录如下:“李韶九,湖南嘉禾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和井岗山斗争。1930年任红六军一纵队政治委员,同年8月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兼肃反委员会主席。在负责赣西南苏区和红一方面军肃‘AB’团斗争中,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1932年元月25日被苏区中央局开除党籍。后任红一方面军总经理部管理科长,1933年曾任瑞(金)汀(洲)卫戍区司令员……”该辞条在“瑞汀”二字的后面,编辑人员用括号特别注明了瑞金和汀洲两个区域名称,从而进一步印证了笔者所提关于“瑞汀卫戍司令部”管辖瑞金县和长汀县苏维埃行政区域的说法。
关于“瑞汀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一职的变化情况,由苏士甲教授编著并由新华出版社于2007年8月出版的《闪亮的红星》一书中的第81页叶剑英辞条中有如下文字表述“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元帅教育家。1917年进入云南陸军讲武堂学习……1932年10月13日,任瑞金红军学校校长、政委兼瑞汀卫戍司令员……”
从以上历史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凊楚地看出,“瑞汀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一职是先由叶剑英担任,而后改由李韶九担任的。
有关“瑞汀卫戍司令部”客观存在的历史记载,我们还可以从中央苏区于1933年3月15日发行的第61期《红色中华》报得到进一步了解。该报第三版有如下文字报道:“最近,瑞汀卫戍司令部处决了六个反革命份子……前面四个是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是主谋反苏维埃的AB团份子,曾经最高法庭判处死刑……”
对“瑞汀卫戍司令部”客观存在最具权威的文献记载,当属由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联合署名,于1932年11月12日签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关于‘组织少先队参加伤员护理工作’的第34号命令。该命令正文的结尾处,清晰地刊印有“瑞汀卫戍司令部”这一军事部门的名称。

图3
历史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都充分地表明,“瑞金卫戍司令部”和“瑞汀卫戍司令部”均为中央苏区两个重要的红军军事部门,都曾经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瑞汀卫戍司令部”管辖的苏维埃行政区域范围要比“瑞金卫戍司令部”管辖的范围更大些。为何史料只对“瑞金卫戍司令部”有明确记载,而对“瑞汀卫戍司令部”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却没有记录在册呢?使人感到很纳闷。
全面准确的弄清楚“瑞汀卫戍司令部”在中央苏区客观存在的来龙去脉,对于完善充实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发表,在史学界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争取给红色革命历史留下一个完整的记载。
参考文献:
《叶剑英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3月
《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李敏、孔令华主编 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
《闪亮的红星》苏士甲著 新华出版社2007年8月
《红色中华》报第61期第3版1933年3月15日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历史简编》高恩显著人民军医岀版社1987年8月
本文经作者授权首发于古籍公众号,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曾本清,江西省赣州市人。195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曾在江西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任职,现退休常居上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被有关媒体誉为著名红色收藏家、鉴赏家。编著出版了《红色通行证》、《红色文物鉴赏》、《红色印鉴》三本专著,全部由解放军岀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统一公开经销。曾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多篇红色收藏研究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古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