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融的文化基因:《文因洞鉴》
2017/2/15 文因互联

     2016 年 2 月 15 日,我们注册了文因互联微信公众号,到今日刚好一周年。这一年来,我们坚持只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内容,致力于分享实用的内容给大家。从我们的CEO、CKO、CTO,到我们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分析师,再到我们的智能金融沙龙邀请的嘉宾们,他们关于智能金融的思考都承载在这里。

     2016 年 6 月,我们将这一系列思考编纂成册,于是《文因洞鉴》(Memect Insights)诞生了。为了纪念公司成立 1 周年,我们在2017年1月出品了《文因洞鉴》周年纪念版。今天,为了感谢每一位陪着文因互联公众号走过第一年的支持者,我们决定将《文因洞鉴》周年纪念版电子版免费发布。(见文末链接)

     作为文因互联学号 007 号的学员,我想借着这个契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我到文因互联工作的第一天,曾经问过西瓜老师(我们私下对CEO鲍捷的称呼):”文因互联是什么意思?”西瓜老师告诉我:”文因互联就是文因的互联。”然后他从书架上抽下来一本书递给我,是凯特·迪斯汀的《自私的模因》。这是我在文因互联读的第一本书,它让我对模因(meme)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模因即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基因。如果说生物体的进化是通过基因实现的,那么文化的演进则是通过模因完成的。

     后来,西瓜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文因互联的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文因的互联。我们让各种思想碰撞,极端鼓励开放、鼓励分享、鼓励开脑洞。知识的分享被看成评判一个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自己的学习心得要第一时间让别人也知道。每次重要的决策之前,都会集思广益,任何人都可以建言。

     西瓜老师鼓励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不仅分享给其他团队成员看,也给自己看。在自己写了一些东西,也看了许多别人的文章之后,我越来越能理解此举背后的深意。正如语言不是思维的工具,而是思维本身。文字也不只是思想的载体,而是思想本身。在我看来,碎片化的想法只能称之为“灵感”,而厘清内部逻辑,并归纳进框架,形成完整的体系,才能叫做“思想”。因此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构建思想的过程。写出的文章,是思想,也是一个文因。

     这一年来,我们在文因互联读了许多书,见了许多人,做了许多事,攀过山丘,也走过弯路。我们关于金融科技的所有思考几乎全部记录在了这里。可以说,这里的一切就是我们一路走来的脚印。也许现在我们这个山寨看着还很是简陋,但是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山寨。大到公司的文化、发布的产品,小到这个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朝着我们的愿景“文因的互联”前行。

     文因互联有“文因图书馆”,有“文因学堂”,我们从这里面学习、探索到的东西在《文因洞鉴》里面都有体现。虽然现在我们的山寨还很小,但是这种精神内核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生命力,支撑我们存在下去,并迎来最终的爆发。

     我们这一个想要连接文因的小山寨,本身也是一个文因。这个文因也在不断演进当中,而一期又一期的《文因洞鉴》,可以看作是文因互联这个文因的一个又一个迭代版本。

     作为《文因洞鉴》的策划者,我坚信:文因互联必定是一间百年老店,而《文因洞鉴》不仅会是一册长寿的思想,更是智能金融时代不断演进的文化基因。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申领《文因洞鉴》周年纪念版电子版,申请通过后我们将第一时间将其发送到您的邮箱。

     如何快速找到“文因互联”公众号?

     点击此处,教你添加文因搜索到手机桌面

     加入智能金融交流群

     添加微信群管理员微信号 293537363,附上姓名、所属机构、部门及职位,审核后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文因互联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