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时代变局中的法治与治理”学术论坛暨第十一届“法权秩序与中国道路”研讨会议程
2022/11/4 15:08:50 文化纵横

     “时代变局中的法治与治理”学术论坛

     暨第十一届“法权秩序与中国道路”研讨会议程

    

     举办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协办单位:

     北京大学国家法治战略研究院、

     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

     腾讯会议号:861 5147 2329

     //

     11月5日

     开幕式 9:00-9:30

     主持人:

     李晟(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致辞人:

     强世功(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

     李广益(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金天宇(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处长)

     主旨演讲 9:30-10:00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中国之治的实践机制

     //

     第一单元 全球治理变局与国际法权秩序 10:00-11:30

     主题发言10分钟,评议10分钟,自由讨论单次发言不超过3分钟,以下各单元相同

     主持人:

     欧树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主题发言:

     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大国协调”的重负与近代中国的“旧邦新造”

     张志超(常熟理工学院):施米特论“战争之限度”

     钟准(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东食西宿”:中小国家在中美之间如何选择

     杨博文(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人权问题“去政治化”的挑战

     葛小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美国遏华态势下韩国舆论场的特征——对美“事大主义”与历史的重演

     秦测皓(北京大学法学院):发展观影响下的发展权运动——以普雷维什的结构主义发展观为切入

     评议:

     殷之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陈奕彤(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魏磊杰(厦门大学法学院)

     自由讨论 11:30-12:00

     主持人:

     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第二单元 现代中国政法与治理 14:00-15:10

     主持人:

     王鑫(《学术月刊》编辑部)

     主题发言:

     陈洪杰(南京大学法学院):矫正正义视角下司法认同的公共性象征

     杨立民(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论律师法律援助义务法定化的中国式建构

     隋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城市基层治理的方案、困境与法理逻辑——以新中国初期沈阳市为例

     吴丹(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多重空间:乡村与法的互动

     马乐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放权”背景下的基层治理悖论

     评议:

     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丁轶(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

     第三单元 数字社会的法权秩序15:10-16:10

     主持人:

     章凯业(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主题发言:

     杨安卓、吴玉茗(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数字国土与泛在边疆:俄乌战争背景下主权互联网战略的效果与影响

     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赵婧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地):平台崛起: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范式转换与权力格局演变

     戴昕(北京大学法学院):平台责任与社会信任

     张圣泽(清华大学法学院):隐私权裁量的两模型

     评议:

     胡凌(北京大学法学院)

     岳林(上海大学法学院)

     //

     第四单元 法权建构的比较知识谱系16:10-17:00

     主持人:

     赵小静(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主题发言:

     姚若楠(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专家政治视域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之法治进路——述评《斗争的世界——权力、法律和专业知识如何塑造全球政治经济》

     杨城新(北京大学法学院):移植与突变:近代英国海外征服中的遵循先例原则

     詹诗渊(重庆大学法学院):所有权保留买卖的阐释路径及其对破产法的影响——比较法史的启示

     本单元相关文章

     赵小静:“民族国家”作为国际法权秩序的理论、历史与现实反思

     王凯:宣誓的神学基础:以亨利八世时期效忠宣誓运动为例

     评议:

     王凯(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瞿灵敏(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自由讨论 17:00-17:30

     主持人

     于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

     11月6日

     第五单元 宪制的建构与变迁9:00-10:00

     主持人:

     张权(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主题发言: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道是可知似难知”——“八二宪法”起草过程中的成文理念

     刘磊(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迈向共同富裕理想:代际对话中的宪法共识

     陈寒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弹性法治:暂行立法的游击战逻辑

     任希鹏(北京大学法学院):革命、治理与阶级:以80年代初的“阶级”争论为中心

     评议:

     刘忠(复旦大学法学院)

     常安(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

     第六单元 法权秩序的历史视野10:00-11:00

     主持人:

     代启福(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主题发言:

     颜丽媛(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法权自主:一战后国际秩序变迁下的近代中国涉外审判

     朵悦(北京大学法学院):制造领袖:中华革命党时期孙中山建党方略的虚空与真实

     史佳楠(北京大学法学院):美国死刑例外论的多元阐释与中国启示

     郭宇浩(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黑格尔关于“不法”的思想新解

     评议:

     吴双(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胡宗金(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自由讨论 11:00-11:30

     主持人:

     方旭(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

     //

     第七单元 多维度的法律理论14:00-15:00

     主持人:

     王金鹏(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主题发言:

     邹益民(河南大学法学院):迈向主体性的中国法治——从当代中国的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之争出发

     杨军(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法政策学的研究进路及其功能

     郝晓宇(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证据事实认定中法理学“边界”的反思——兼论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争论

     邵六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新时代党领导政法的理论解读

     评议:

     王烈琦(西南政法大学高等研究院)

     陈颀(中山大学法学院)

     本单元相关文章

     王烈琦:法律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法治理论与话语实践

     //

     第八单元 文化叙事的法权建构15:00-15:50

     主持人:

     古行宽(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

     主题发言:

     李振、王啸林(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水滴型组织结构及其动员机制研究:以演艺行业网络粉丝社群组织为例

     沈伟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从馒头血案到“让学”兴起——知识产权与网络文化生产的时代变迁

     王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与中国社会离心的“社会重心”——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评议:

     潘妮妮(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傅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圆桌讨论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议程16:00-17:10

     主持人:

     萧武(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

     引言人(每人发言8分钟):

     魏南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雷少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殷之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常安(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广益(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

     闭幕式17:10-17:30

     主持人:

     李晟(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总结:

     唐杰(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本文为友情合作推广,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化纵横”观点立场,供读者参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文化纵横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