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露”的够吗?(附心理学自测题)
2018/3/14 明姬心理工作室

     本文约4500字,需要占用您11分钟左右。

    

    

     七年感情,咋说没就没了?

     有这么一对恋人,从学生时代就在一起,称得上青梅竹马,当年也曾羡煞一众单身狗。时间如流水,转眼间,7年过去了,传说中的“七年之痒”悄悄地找上了小两口。

     走进职场后,两个人都想先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所以结婚3年还没有要宝宝。白天各忙各的工作,女孩晚上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家时丈夫已经睡了;偶尔遇上不加班的日子,女孩回家就开始忙里忙外准备晚餐、收拾家务,而男方已经习惯了老婆不在家的时候独自抱着电脑打网络游戏到半夜,所以即使老婆在家也照常玩游戏。

     男方曾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说:“都这么多年的老夫老妻了,有哄她的功夫还不如多打几局游戏呢!”于是,女孩的工作越来越忙,男孩的游戏水平越来越高,但两个人共处时的情感交流却越来越少,小摩擦越来越多。

     比如,女孩想让丈夫多承担一些家务,因为自己工作真的很辛苦,赚的钱也比丈夫略高一些,可是丈夫觉得“我一个大男人做家务太跌份儿,你爱做不做”;

     比如,丈夫希望妻子不要总是忙着工作,应该多点儿时间陪陪家人,可是女孩觉得“我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你要是能干,我至于这么拼命吗?”丈夫听了,就觉得妻子看不起自己。

     比如,男方有一阵子经常外出朋友聚会,女孩就疑神疑鬼觉得丈夫有了“外遇”,各种间谍侦查手段轮番上阵,而丈夫觉得必须实时跟妻子汇报位置,就像“取保候审的嫌疑犯”,不被信任,又失去了自由,于是各种反抗;女方则认为男人不够爱自己,不重视自己的意见,越发没有安全感……

     就这样,两人的感情在一件件“小事”中逐渐瓦解。

     最后,女孩向男方提出了分手。

     男方想挽留这段感情,说:“我爱你,我们一起走过了7年,不想和你分手。”

     女方郑重地问男方:“那你想不想和我过一辈子呢?”

     男方却沉默了。

     无言,也是一种回答。

    

     最熟悉的“陌生人”

     历时七年的感情就这么戛然而止,不由得我们这些看客扼腕叹息。虽然共处七年,但在最后的时光里,他们对彼此而言,早已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缺乏深入交流和信任感,内心再不像从前那样深层地贴近交融。

    

     判断一段感情的深浅,不能看表面的热闹。举个例子,看起来小美和男朋友每天出双入对、形影不离、还同居了几个月,但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已经达到了亲密关系的程度,很可能过几天你就听说两个人已经分手了,走的干脆利索、不痛不痒,然后飞快地找到自己的“第N任”。

     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们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看到。人们在谈及情感的时候,进入状态快、投入情感快、发展进度快,就连分手速度、疗伤速度、换恋爱对象的速度也很快。

     这些“快”,并不代表现代的男男女女们都拥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可以无视分手的情感伤痛,而是人们在投入情感的时候,开始学着有所保留,“谈情说爱留三分”,没有全部投入,抽身离开时就比较容易,像当年琼瑶小说中描述的、飞蛾扑火一样奋不顾身的爱情,是越来越少见到了。

     当然,我们今天的话题,不是评论这种情感上的自我保护是对还是错,而是希望通过此文告诉大家,应该如何有效维持和不断加深亲密度、尽量跨越“七年之痒”的陷阱。

     就像上文中的小夫妻,看似是被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磨灭了情感,其实是在情感交流中缺少足够深入的“自我暴露”,所以才致使亲密的TA转身离开。

     看来,“七年之痒”,是因为“露”的不够!

    

     自我暴露都可以“露”什么?

     自我暴露指的是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感受和信念。在心理学中,将自我暴露由浅到深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情趣喜好,属于自我暴露的最表面水平。比如个人的饮食偏好、日常情趣、休闲娱乐等。一般情况,人们就算是跟陌生人聊这些信息,也没什么心理压力和负担。

     第二层是态度,比如对某件事的看法、对某产品的评价等。同事、一般朋友之间的交流多在这一层次。

     第三层是自我评价及人际关系。比如,自信、焦虑、善良、自卑等自我评价、我们同父母的情结、与上司的敏感关系,都属于这一层。由于本层内容涉及较多的自我概念,所以轻易不向别人暴露,一般是跟亲密爱人、多年好友才提及。

     第四层则是隐私方面,属于自我最深层的方面。比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观念所接受的念头、行为、习惯等,包括性经验、偷窃行为、异装癖等。很多时候这一层的内容不会告诉任何人,只有自己能够触及。

     通常,人际交往是从低水平的信任和自我暴露开始,随着双方信任和接纳程度的不断加深,自我暴露的层次也就随之深入,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我们可以根据与对方的交往程度,来决定在哪个层次“暴露”自己。

    

    

     浅“露”有助人际交往

     正如社会心理学家阿特曼和泰勒提出的“社会渗透理论”所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他们可以敞开心扉,增加交流信任感,从而快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会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人挺能说,社交能力很强,他们可以与你谈论国际时事、八卦新闻、日常消遣,可是一旦你将话题引向略微深入的问题时,TA就会插科打诨、转移话题。第二种人看起来不善言辞,也不是社交场上的焦点人物,但是能坦诚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能够很快和别人拉近距离。

     显然,第一种类型的人,虽然很擅长社交技巧,甚至在交际场中如鱼得水,交朋友又多又快,但是自我暴露水平较低,很少暴露自己的真实感情,让人很难相信TA的真诚,所以少有知心朋友。

     相反,第二种类型的人,表面看起来虽不善于社交,但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自我暴露水平较高,比较容易敞开心扉,自然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所以身边有不少的知心朋友。

     可见,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学会适度袒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发现相互的共同之处,从而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吐露一个小秘密,有可能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从而赢得一生的友谊。

    

     中“露”有助友谊加深

     请千万小心,并不是自我暴露的程度越高,亲密水平就越高。恰如其分的自我暴露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太少和太多的自我暴露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反而让双方更加疏远。

     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怀疑和焦虑,进而引起自我防御心理,反而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太少的自我暴露,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是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太多暴露的人,一个总是习惯于向别人喋喋不休谈论自己私密的人,刚开始可能会让别人产生“被信任感”,但时间长了就会遭人厌烦,很难被他人真心接纳。所谓“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理想的自我暴露模式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趋于一致,暴露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对少数比较亲密的人(恋人、夫妻等)可以做较多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只需要中等暴露就够了。

    

    

     深“露”有助恋人亲密

     作为人际关系中亲密度最高的恋人关系(包括夫妻关系),较为深入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增进亲密感,所以,自我暴露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亲密关系的核心动力。

     那些遭遇“七年之痒”的恋人们,几乎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没有经常与伴侣进行双向的、深层的自我暴露,满足于“结了婚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殊不知,时间不光是一把杀猪刀,还是一瓶强酸腐蚀剂,再坚固的“保险箱”也需要日常养护,否则就会被慢慢腐蚀;再美好坚定的情感也需要花心思日日经营,否则就会日渐凋零。

     坦诚的自我暴露,甚至可以让一个陌生人更快爱上你!美国心理学家Arthur Aron博士曾经用一个有趣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参与实验的陌生人,两两分组坐在一起,在45分钟内彼此提问并回答36个问题,回答之后再彼此凝视4分钟。最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双方对彼此的亲密感,并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发现:30%参与实验的人,在聊完36个问题后,表示他们和对方的亲密感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朋友;一段时间之后,有37%的实验者选择上课时坐在一起,有35%的实验者,在问答过后开始约会;还有一对实验者,竟然在六个月后结婚了,他们邀请了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参加他们的婚礼。

     最终实验结论: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是要双方不断持续和深入地相互坦白自己的内心。只要两个人彼此足够坦诚、相互分享交流,即使对方是一个陌生人,也可能会快速喜欢上

     当然,也许你会问,这36个问题真的有这么神奇?当你深入研究这36个问题,你会发现,其中超过30个问题都是在引导对方进行自我暴露,内容涉及到个人经历、价值观、家庭关系等方面。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们特别在文后附上了实验中使用的《爱上任何人的36个问题》。还是单身的朋友,可以找一个刚认识的陌生人实验一次,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结 语

     谨以此文,献给亲爱的朋友们,希望大家都能学会适度的“自我暴露”,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友谊和伴侣情感。

    

     附:爱上任何人的36个问题

     第一组:

     1. 假如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人,你希望邀请谁共进晚餐?

     2. 你希望成名吗?在哪一方面?

     3. 拨打电话前,你会先练习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4. 对你来说,怎样才算是“完美”的一天?

     5. 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唱歌给别人听又是什么时候呢?

     6. 假如你能够活到90岁,并且你可以选择让你的心智或身体在后60年一直停留在30岁,你会选择哪一个?

     7. 关于未来你可能怎么死,你有自己的秘密预感吗?

     8. 列举3个你和对方共同拥有的特质。

     9. 你的人生中最感恩的事情是什么?

     10. 假如可以改变你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事,你希望有哪些改变?

     11. 用4分钟的时间,尽可能详细地向对方讲述你的人生故事。

     12. 假如明天早上起床后能获得任何一种能力或特质,你希望是什么?

     第二组:

     13. 假如有颗水晶球能告诉你关于自己、人生或未来的一切真相,你想知道什么?

     14. 有什么事想做很久了?还没去做的原因是?

     15. 你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6. 友情中你最重视哪一个部份?

     17. 你最珍贵的回忆是什么?

     18. 你最糟糕的回忆是什么?

     19. 如果你知道自己将在一年内突然死去,你会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20. 友情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21. 爱和感情在你生命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2. 轮流分享你认为对方拥有的比较好的性格特点。各自提5点。

     23. 你的家庭关系亲密温暖吗?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大部分人快乐?

     24. 你与母亲的关系如何?

     第三组:

     25. 说出3个含有“我们”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句子,比如“我们现在都在这个房间里”。

     26. 完成这个句子:“我希望可以跟某个人分享——”。

     27. 如果你要成为对方的密友,有什么事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

     28. 告诉对方你喜欢他或她的什么地方(回答此题必须非常诚实,要说出你可能不会对刚认识的人说的事)。

     29. 和对方分享你人生中尴尬的时刻。

     30. 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哭又是什么时候?

     31. 告诉对方,你现在喜欢他或她什么地方。

     32. 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

     33. 如果你今天晚上就会死掉,而且无法与任何人联系,你最遗憾还没有告诉别人什么事?为什么还没说呢?

     34. 你的房子起火了,你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在救出所爱的人和宠物后,你还有时间可以安全地抢救出最后一件东西。你会拿什么?为什么?

     35. 在你所有家人当中,谁的死对你的打击会最大?为什么?

     36.分享你人生中的一个问题,问对方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同时也请对方告诉你,在他或她看来,你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什么。

    

     作者介绍

     王明姬,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长期受聘为多家组织的管理咨询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姚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生/心理咨询师/税务师/会计师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