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情商修炼(三):所有的怀才不遇,可能只是别人眼中的不以为然……
2019/1/2 7:00:00明姬心理工作室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这是公号第248篇原创文章,约2600字,大约需要6分钟阅读时间。

     记得戳蓝字关注我们哟!

    

     委屈离职的Daisy

     Daisy,37岁,未婚,职业女性,英语本科毕业后做过翻译、销售等工作。32岁时,为了提升实力、拓宽职场道路而选择攻读MBA。毕业后进入某医药公司的一个初创部门,从事当时新兴的创新业务。

     一开始,Daisy作为业务人员,跟随项目经理四处出差做项目,入职一年后,她顺利晋升为项目经理,开始自己带领团队全国各地揽项目并安排实施。

     担任项目经理一年后,Daisy自认已经算是公司创新业务的“老人”,且功勋不小。虽然没有医药专业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但是自己学习能力强,短短时间内就脱颖而出成长为业务骨干,就是一个明证;再加上自己又有MBA学位、懂管理,带领团队的业绩始终名列前茅,为本部门顺利度过“新设部门亏损期”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鉴于此,Daisy向部门总经理Harry提出申请,希望晋升到“总监”职务,以管理多个团队为部门进一步打开创收局面。在Daisy看来,晋升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两周后,部门总经理Harry把Daisy叫到办公室,委婉地告诉她还需要在现有岗位多多磨炼一段时间。

     Daisy一听就出离愤怒了,认为Harry是在故意打压她!

     理由一:她的年龄比Harry小不了几岁,职场工作经验也不比Harry少;并且自己未婚单身,可以像男人一样全身心投入工作,如果自己晋升后有了更大的权利、做出更好的业绩,对Harry会构成威胁。

     理由二:Daisy认为她已经彻底看透了Harry这个人!在她眼中,Harry就是一个重视权谋、而不重视工作成绩的上司,所以Harry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避免今后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才不允许自己晋升。

    

     于是,愤怒的Daisy决定离职,跳槽到经营规模和行业地位稍逊于原公司的另一家公司,担任创新业务部门副总一职,开始跟老东家唱起了“对台戏”。

     理由充足的Harry

     那么,Harry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会冒着失去一员干将的风险而拒绝Daisy的晋升申请呢?

     其实,Harry也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拒绝Daisy的理由有三:

     理由一:业务总监必须是本部门在工作标准和流程设计方面的专家权威,Daisy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工作经验,但从未参与过工作标准化设计和决策等核心工作,今后随着市场变化和业务开展,如果需要适时调整业务标准和工作流程,Daisy未必可以承担这项任务。

     理由二:Daisy不是医药行业“科班出身”,之前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亦未涉足该领域,所以专业知识的架构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对专业发展的敏感性,也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感知力和领悟力。虽然创新业务部门不像R&D部门需要“专家”级专业背景,但是Daisy的“专业短板”也会制约其创新业务发展。

     理由三:Daisy带领的团队成员,是公司按照任职资格招聘进来的,团队业绩也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Daisy虽然负责团队管理,但是把团队的所有功劳都视为自己单方面付出的结果,并以此为理由要求晋升,有“揽功”、“要挟”的意思,此风不可长!

     你我眼中,或许是两个世界!

     上面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在职场中极为常见的例子。

     每一个离职的员工,都可以列举出一大堆言辞铿锵的理由,每一个管理者,也能给出一系列足够充分的解聘理由。

     那么,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到底哪一个是“客观真实”的?我们所亲身经历、卷入其中的事件,就一定能做出最公正的描述和评价么?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人员会用“社会知觉”来解释这种现象。社会知觉,指的是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者事物的过程,也是人们选择、理解、识记、运用社会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我们对于自己特性的认知,被称为“自我知觉”;对于他人特性的知觉,则称为“他人知觉”;而对于事情发生原因的判定,则称为“因果关系知觉”。

     在组织管理当中,管理者对员工们产生的是“他人知觉”,这种知觉跟员工自己心中形成的“自我知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类似地,领导眼中的“成功原因”和员工眼中的“成功原因”,可能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所以,别人眼中的“我的形象”和我们自以为的“我的形象”,反差极大,而这种反差引发了自我防御,进而导致“各说各话”。

     推荐大家去看一看电影《罗生门》,它将“每个人都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从而歪曲地反映事实”这一现象展现到了极致。

     用心理学重新解读

     最让人纠结的是,我们的行为,不是基于现实本身,而是基于对现实的知觉。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次用心理学的方式来解读前面的小故事,陪大家一起“把话说透”。

     解读行为一:Daisy提出晋升申请

     这个行为背后有两个知觉驱动。第一是Daisy的“自我知觉”,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人”;第二是对成功的“因果关系知觉”,Daisy对现有的团队业绩做了内部归因,认为是“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对工作的努力付出”带来的。

     解读行为二:Harry拒绝Daisy

     这个行为背后也有两个知觉在驱动。第一是对Daisy的“不胜任”知觉,在Harry看来,Daisy既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调整和改进业务流程的能力,“仅靠工作这两年了解的皮毛,她还差的远呢!”

     第二是对团队成功做了外部归因。Harry认为,团队的成功是时势造英雄——因为公司在新兴领域的超前意识,Daisy的团队才能依靠平台优势,快速进入市场抢占份额,把业务做得风生水起。“Daisy没她自以为的重要和出色!”

     正是由于这两种知觉,Harry质疑Daisy的胜任能力,进而拒绝了晋升申请,希望她能在现有岗位再锻炼一段时间。

     解读行为三:Daisy离职

     首先,Daisy对于自己晋升失败做了外部归因,她没有检讨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足(内部归因),而是一股脑地把原因归结到Harry的人品和工作作风上(外部归因),认定Harry怕位子不稳,所以有意打压自己。

     其次,Daisy的愤怒情绪出现了泛化,除了对Harry本人不满,还对目前所处岗位不满,进而发展到对公司的不满,认为Harry的存在会一直阻碍自己的晋升,所以选择了辞职——放弃在这家公司继续努力。

     小 结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或单一或复杂的动机。而这些动机,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知觉的影响。

     今天的小文,借助职场常见的情景,剖析了知觉对行为的巨大影响。其实,分别站在Daisy或Harry的角度,他们的行为都是有理由的,更谈不上对错。

     你是否也曾“怀才不遇”?或许,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有我们自己才懂!

     --------------------------------------------------------

     作者简介:

     杨 治,北京泰立众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行政总监;

     佟 彦,某券商投行业务条线合规管理人员;

     李 萌,银行从业人员、高级客户经理;

     翟珍珍,中育贝拉国际教育总监;

     李佳翼,北京国服信奥兴汽车有限公司备件经理;

     张二举,优胜教育人力资源总监。

     (以上为王老师在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学生,文章经王老师修改后发表)

     -----------------------------------------------------------------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往日文章精选,请点击下方链接!

     职场情商修炼(二):年底了,敢不敢“化敌为友”?

     职场情商修炼:如何与四种气质的人打交道?

     “装可怜”,隐形的控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