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姬博士做客央视网“少儿守护人”,分享儿童情绪管理的秘密
2019/11/1 17:50:33 明姬心理工作室

     孩子突如其来的小情绪,是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会被困扰的一个问题。

     央视网“少儿守护人”特别邀请知名心理学专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王明姬老师,就如何给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给各位家长们支招。

    

     主讲人 | 王明姬

     在上一期的讲座当中,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小脾气不是小问题这个话题,并且解读了四种天生的气质类型,教会我们的爸爸妈妈如何根据孩子天生的气质差异来决定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才是最合适的。

     那么作为上一期内容的姊妹篇,今天我们将要跟大家来分享的是如何去读懂孩子的情绪。

     直播大纲

     1、别小看,哭哭笑笑都是“学问“

     2、焦虑感——发脾气的“导火索“

     3、自我意识——情绪的“火药库“

     3、0-6岁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变化及应对方式

     话题一:哭哭笑笑都是“学问“

     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会形容自己的情绪变化多端,经常是一天的情绪在高兴、悲伤、羞愧、自尊、骄傲之间来回变换。相对来讲,小朋友的情绪没有成年人这么复杂,但是情绪对于低龄儿童来讲,同样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1.情绪可以帮助婴儿适应环境。

     早期沟通中介;情感性信息应答;在母婴之间传递。

     2.情绪可以激活婴儿心理和行为。

     支配、控制、调节行为。

     3.情绪有社会性参照功能。

     分辨他人情绪的能力;利用情绪信息指导行为。

     著名的心理学家伊扎德,他就谈到人出生的时候与生俱来的会有五种情绪。

     第一种情绪叫“惊奇”。对一些未知事物的好奇。孩子在惊喜的时候会睁大眼睛,两个眉头向上轻轻的挑起,表示我对这个感兴趣。

     第二种情绪叫“悲伤”。通常孩子在悲伤的时候会流眼泪,比如说我们说的哭泣。

     第三种情绪是“讨厌”。我不喜欢这个颜色,我不喜欢这个物体......

     第四种情绪是“最初的微笑”。为什么要叫最初的微笑?是因为微笑也是分成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的。

     第五种情绪是“兴趣”。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就对某些事物会感兴趣,也恰恰是这些兴趣开启了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建立认知的这扇大门。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五种原始的情绪当中挑选三种来重点的跟大家分享。我们来看看孩子们的情绪是如何从一出生就开始缓慢地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

     1,出生至百日——先天反射性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

     2,半岁前后——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对曾经见过的事物很感兴趣。

     3,1岁前后——新异性事物探究阶段:对身边出现的新事物很感兴趣,孩子会表现出“喜新厌旧”的特点。

     宝宝微笑的发展阶段:

     1、刚出生——自发性微笑:反射性、与生俱来,不具有社会交往意义。

     2、5-6周——部分化的社会性微笑:区分人与其他刺激物,对人笑不对东西笑。

     3、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熟人、陌生人,对熟悉的人笑。

     宝宝的哭泣发展阶段:

     1、自发性哭——反射性。

     2、应答性哭——有需求,饿、大小便。

     3、主动操作性哭——用哭声操纵大人的行为。

     一项历时4年、针对3000多个不同人种的婴儿哭声的研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对哭声的频率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总结出5种哭的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话题二:焦虑感,发脾气的“导火索”

     说到焦虑感,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很多成年人自己就揣着焦虑感。有的人工作很忙,时间不够,老板催得紧,有焦虑感;有的人觉得挣钱的速度,可能总是赶不上花钱的速度,每个月都变成月光族,有焦虑感......

     其实焦虑感并不是仅仅独属于我们成年人的,婴儿在很小的时候也有了焦虑感,有人就说了,又不指望你挣吃喝,你焦虑什么呢?

     其实是这样,当孩子处于一种他觉得不安全的环境时,或者那个情景刺激到他了,就会引发他的焦虑感。比如见到陌生人、与妈妈被迫分开、父母在自己面前争吵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焦虑感是婴儿自动自发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应。只要察觉到真实的或潜在的危险,便会引起宝宝的焦虑。而在焦虑产生之后,又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比如,大哭大闹、脾气暴躁等情绪反应,行为畏缩、躲避等行为反应,吐奶、拉肚子、发烧等生理反应。

     学龄前孩子的焦虑: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

     陌生人焦虑:认生现象,一般在6-8个月发生

     分离焦虑:6-7个月时产生

     孩子刚上幼儿园产生的焦虑,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大部分孩子会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适应。

     第一阶段:应激反应就是哭闹。

     第二阶段: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抗拒外界环境。

     第三阶段:孩子开始适应环境,有和别人交往的意愿。

     话题三:自我意识,情绪的“火药库”

     今天的第三个话题是自我意识。说到“自我意识”,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带有心理学特色的专业术语,但其实自我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而且自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换句话说,当一个婴儿降临世间的时候,他其实是没有我这个概念的,因为没有产生关于自己的认知,也没有产生关于自己和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这个“我”的概念是一点一点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成的!

     那么这里面有几个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

     1岁左右——出现“主体我”

     行为特点:爱反复丢东西,让家长帮忙捡。

     心理特点:把自己作为行为主体,“世界围着我转”。

     成长价值:将“我”与他人分开、与客观环境分开。

     2岁左右——出现“客体我”

     行为特点:能够从镜子、相片、录像里找到自己。2岁多开始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来称呼自己和他人。

     心理特点: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

     成长价值: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3岁开始——自尊的飞速发展

     1、自尊感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

     有研究表明,3岁组有10%、4岁组有60%、5岁组有80%、6岁组有90%多的儿童体验到自尊。举例:孩子对尿裤子的反应。

     2、自尊可以预测日后情绪发展

     自尊水平分为高自尊、中等自尊和低自尊三个等级;

     高自尊容易产生幸福感,对生活满意度高;

     低自尊容易产生交友困难,语言表达困难等多种问题。

     3,培养孩子高自尊的建议

     父母的教养方式:

     温暖关爱;要求严格而明确;民主;以身作则。

     与小伙伴的关系:

     能够被小伙伴接受,不会被群体孤立。

     3-4岁期间——孩子的第一逆反期

     心理特点:“我长大了”“我很能干”。

     行为特点:喜欢说“我不”!

     应对孩子逆反期三原则:

     理智面对:认识到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明辨焦点:认清矛盾焦点——“长大感”;

     因势利导:满足需求,促进发展。

     话题四:1—6岁不同的情绪变化及应对

     1—2岁

     突出表现:打滚撒赖、大哭大闹、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原 因:有了自我意识,但是不懂得表达,甚至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意图。

     应对方法:以疏导为主。重视生活规律的培养,孩子发脾气时大人不当观众,绕开与孩子硬碰硬,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让自己放松。

     3岁

     表现:从情绪上看,快乐、友善、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喜欢说“我们”,最喜欢妈妈。

     原因:发展出较好的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概念,态度不再强硬,愿意分享,但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

     3 岁半

     表 现: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反抗父母、意志力极强。常命令周围的人,要求别人注意他。

     原 因:不是故意跟父母作对,而是身心不稳定。过分固执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生理上可能出现口吃、摔跤、紧张发抖;另一方面又想支配外在世界,每天挣扎不愉快。发命令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4岁

     表 现:活泼、喜爱新鲜事物、爱冒险、爱刺激,动作迅速、活蹦乱跳、无拘无束、开始爱吹牛、自我表现。

     注意:与他一起分享创造;和他商量;接纳他的吹牛;给他一段专属时间,全心全意和他谈话;给与口头规范;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导;谨慎地选择电视节目。这个阶段孩子会非常喜欢模仿动画片、电视节目里的人物的语言行为。

     5岁

     主要表现:开朗、愉悦、温暖、懂事、讲理、一心做好小孩讨妈妈开心,宁愿跟妈妈在屋里呆着,也不愿意跟小朋友去户外玩。心中充满对人、对物的喜爱,好奇的学习、贪婪地吸收,真心想要学好,热爱生活、自得其乐,正面而积极。这是一个黄金年龄,孩子的智力增长很快,热爱学习新事物。

     原因:学会自我控制,明白哪些能做到、哪些做不到,只尝试做得到的并建立自信,感到安心。不会像稍早那样反抗别人,只为了证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5岁半

     主要表现:经常把“我不”挂在嘴边,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做好反抗的准备。有的父母常形容自己5岁半的孩子“不懂礼貌”、“爱打架”。眼和手的配合不如以前,经常把数字和文字颠倒着写。

     原因: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交替出现。

     6岁

     主要表现:顽固、自负、不讲道理,对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分的不是很清楚,常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

     经常两极游走,可以在学校里当个模范生,争强好胜,也可以回家做个小恶霸,不总说真话。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在两极之间。愿意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学生,甚至老师越严格他越有安全感。易疲倦,健康走入低谷,易出现炎症。

     原因:世界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自己,希望事事处处按照自己的意愿,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只是为了建立和增强自己的安全感。难以忍受失败。

    

     我们与大家分享了0-6岁的情绪变化,这只是一个一般性规律,大体上来讲孩子们都是在这样一个过山车一样高高低低的情绪变化上来走的,所以这个时候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变化就让自己的情绪跟着大起大落,因为我们的情绪很可能会跟孩子形成交互相应,加剧孩子情绪的起伏和变化。

     还是那句话,父母的情绪是孩子情绪的压舱石。只有我们自己稳住了,才有可能给孩子示范一个好榜样!

    

     本文转载于央视网“少儿守护人”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新书购买,请识别二维码

     管理心理学-做个会读“心”的管理者!

     往日文章精选,请点击下方链接!

     错过了亲密关系关键期,如何补救?

     爸爸出轨、妈妈疯了:我该如何疗愈家庭创伤,完成自我“进化”?

     青春期抑郁症,离我的孩子远点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