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崩溃大哭:丈夫失业,这日子没法过了!焦虑症背后,躲着你最深的恐惧
2020/5/7 7:00:39王明姬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这是公号第361篇原创文章,约2800字,大约需要7分钟阅读时间。

     记得戳蓝字关注我们哟!

     01

     前天的心理咨询刚开始不到10分钟,李梅(化名)就崩溃地大哭,陷入歇斯底里。

    

     她和先生在大学社团一见钟情,爱情在毕业后开花结果。为了撑起这个小家,先生在外企工作,长期在外奔波,李梅则在家精心照顾孩子,偶尔在培训机构做一做兼职老师,赚点外快。

     经过10年的打拼,他们终于在北京有车、有房、有户口,过上了别人眼中的“幸福”生活。虽然孩子刚上小学四年级,可是两口子早就打定主意,等孩子上了初中就送出国去读书。

     本来,日子就这样斗志满满地过着,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生活的节奏——

     丈夫失业了,李梅兼职的培训机构也宣布倒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可每个月1万5的房贷一天都不能晚交,更不用说这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

     虽然家中还有些几十万的积蓄,夫妻两人也都在努力找工作,可家里的氛围却很糟糕。

     先生天天唉声叹气,李梅的脾气则是变得越来越烦躁易怒,每天像个移动的“火药库”,骂完老公骂孩子,一点儿小事就“爆炸”。

     一周前,先生重新找到了工作,虽然收入没有过去高,也总算有了进项。可是,李梅的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

     白天,她老是心神不安,在家里走来走去,总觉得会有糟糕的事情发生,手机一响,她就条件反射一样的哆嗦;

     晚上,李梅反复被噩梦惊醒,梦里有野兽、或看不清的黑影在追她,可她只能干着急、却根本跑不动;

     临近每个月银行扣房贷的日子,李梅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确认账户里的钱够支付;

     她会严格控制每天的家用开销,规定中饭两个菜、晚饭一个菜,如果先生去超市顺便给孩子买了零食、或者买错了东西,她就会大喊大叫,喋喋不休地数落;

     孩子因为做题马虎粗心,被她掐的手臂都青紫了,掐完再抱着孩子哭着说“对不起”;

     最近这几天,李梅说感觉胸闷憋气,有时还会头晕恶心。

     经过心理测评,李梅被诊断为中度焦虑症。

    

     02

     疫情期间,焦虑何其多!

     有人因健康而焦虑,有人因失业而焦虑,有人因房租而焦虑,有人因教育而焦虑,有人因环境而焦虑,就连我自己临近交稿日,也会出现焦虑情绪。

     焦虑的人,一定是“焦虑症”吗?当然不是!

     作为一种情绪体验,“焦虑”指的是被生活中的某些刺激源引发的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

     比如,疫情期间健康受到威胁引发的焦虑情绪、复工后工作忙时间紧所引发的焦虑情绪、家中孩子临近高考所引起的焦虑情绪,等等。

     上述的焦虑情绪很正常,它们既是由生活中真实或潜在的危险所引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信号,提醒我们威胁即将来临、需要启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

    

     比如,为了消除健康焦虑,我们会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为了克服工作焦虑,我们复工后加班加点地赶进度;为了应对高考焦虑,我们愿意给孩子聘请名师一对一在线辅导等。

     这些做法,既是被焦虑情绪引发,实施后也能一定程度缓解焦虑。

     从这个角度来说,焦虑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情绪,人人都有焦虑感。只要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随着刺激的消失,焦虑情绪也随之明显减弱或消除,那么这种焦虑不需要特别治疗。

     没有焦虑感的人生,反而不健康!

     03

     不过,焦虑和焦虑症,是两回事。

     如果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个体出现一种控制不住的、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就会变成“病理性焦虑”,或被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症很常见,占精神科门诊的 6%-27%,可起病于任何年龄,起病可急可缓,女性发病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上文提到的李梅,就属于焦虑症,而不是焦虑情绪,因为她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因失业所引发的正常焦虑水平。换言之,李梅的反应“过度”了!

     神经科学家马克·刘易斯(Marc Lewis)认为,作为病理现象的焦虑症应包括5 个特点:

     1. 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感到极端恐怖;

     2. 感到不愉快和痛苦,严重的时候会有一种大难临头、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 预感未来会有某种威胁或危险;

     4. 诱发焦虑的事件的威胁程度与患者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 还可能伴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等行为,以及出现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头晕、恶心呕吐、尿急尿频、脸发红或发白等生理反应。

     所以,如果想初步判断自己或他人是不是得了焦虑症,需要寻找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焦虑不安或恐惧的情绪体验,二是行为或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表现。

     两者,缺一不可。

    

     04

     很多人都不喜欢“焦虑感”这种情绪,出现焦虑感后的第一反应是批判,将其归类于“负面情绪”,认为这是不好的、不应该存在,要赶紧除之而后快。

     但实际上,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存在真正的所谓“负面情绪”,每种情绪都是一种语言,承载着潜意识想要跟我们沟通的信息。

     曾听过一个关于情绪的比喻,觉得生动又形象——

     “情绪是送信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好好的收下这个信息,理解并应对好这封信,送信人就会走了

     相反,如果你关门不接待这个送信人,他就会一次次的不请自来,就像一个送快递的:如果你没收到,他就得一趟趟的送。如果你关着门,他就得敲门、甚至撞门。

     白天你不接收,他晚上还会再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在梦中梦见一些我们并不愿意看见和接受的画面。”

    

     所以,这种让我们备受煎熬的、名为“焦虑”的情绪里,又携带着、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

     焦虑感的背后,往往指向一种恐惧或担心,恐惧自己不如别人以为的那样出色,或者担心自己的未来会发生一些无法应对的负性事件,比如生意失败,比如生重病,比如外遇离婚。

     因为极其不愿意发生这些事情,所以当有蛛丝马迹显露之时,那种恐惧就会被触发,紧张焦虑的情绪随之产生。

     05

     如果能从焦虑中跳出来,看看焦虑本身,可能你就会发现,“焦虑感”通常出现在期待与现实不一致的时候。

     这种不一致越明显,引发的焦虑水平就越高。

     因此,那些过高评估自己、过高期望生活、有完美主义倾向、或者有强迫性观念的人,更容易陷入经常性的焦虑之中,难以自拔。

     换句话说,如果你感受到较高水平的焦虑,那是潜意识里的你在提醒现实生活中的你:“嗨,哥们,暂停,这想法不现实,你很难做到!这目标恐怕有些高,需要调整!”

     如果现实生活中的你觉察到这条信息,看懂了焦虑感背后的信息,就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预期,避免以后很可能会面对的慌乱、挫败、无望和自责。

     相反,如果现实生活中的你拒绝分析情绪传递的信息,只知道怀揣着焦虑感闷头往前冲,时间一长,身体就会开始生病,因为很多疾病都与情绪有关。

     直接改变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劳无功。只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才是从根本改善情绪的方法。

     当你面对焦虑感时,请停下来听一听自己内在真正的声音。

    

     因为,情绪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除非你读懂了、接纳了它。

     小结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找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去治疗,当然应该高度重视;而我认为,人人都有的焦虑感,本身包含着极有价值的东西,更加值得认真对待。

     如果只是压抑、忽视焦虑感,只会日积月累,然后又在同样情境下被勾起,变成更大的恐惧、更糟的情绪。

     只有接纳焦虑的存在、冷静思考情绪所承载的信息、主动调整心理刻度,才能让焦虑感真正消失。

     如果能用好焦虑,或许,你也可以拥有“开挂”的人生。

     作者简介

     王明姬,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长期受聘为多家组织的管理咨询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书名:《用得上的心理学》

     作者:王明姬 姚兵

     定价:46.80元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出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

     往日文章精选,请点击下方链接!

     三个月宝宝趴睡训练死亡,妈妈在群里全程直播:生命,本不该为“伪科学”买单!

     你也站在“愚昧高峰”吗?我是,所以,我先跳了

     总有那么一刻,你会面对“熊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