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遗忘、突然记忆断片、爱忘事儿:我的记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020/5/21 7:00:00王明姬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这是公号第365篇原创文章,约3200字,大约需要8分钟阅读时间。

     记得戳蓝字关注我们哟!

    

     01

     昨天,闺蜜打电话来抱怨:难道女人过了40就开始变傻了吗?这段时间在家办公,觉得自己忘性特别大——

     准备进厨房拿某样东西,结果在走进厨房的一瞬间突然脑子断片,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要干嘛;

     打开冰箱伸出手,却忘了自己本来要拿什么,总要站那里想一会儿;

     心里想着“我待会就转账还信用卡”,然后洗个澡就忘了;

     对自己说“出门一定要记得带钥匙”,吃完早餐就快乐地把门撞上,然后发现果然没带钥匙;

     看完微信正准备回,忽然弹出个推送,便开心地玩抖音去了;

     惦记着上班抽空给孩子打印试卷,结果下班回家才想起来;

     打算去超市购物,出门后才发现忘记拿购物袋,回家重新拿上,再次出门后又发现忘了戴口罩;

     跟朋友聊天时,会突然忘了自己本来想说什么,“咦,我刚刚想说什么来着?”朋友也会一脸懵:“我怎么知道!”

    

     闺蜜将这种健忘的状态归因于“疫情期间在家太久”或“年龄增加带来的记忆减退”,还玩笑着说:我不会这么早就得了老年痴呆吧!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经历,我自己有时也会出现短暂的失忆。

     不过好消息是,这种“健忘”跟记忆力减退没什么关系,我们要怪罪的罪魁祸首是——门!!!

     02

     很多朋友一定非常质疑:门?每个房间的门?

     这个“背锅侠”未免也太不靠谱了些?

     这可是心理学实验实锤验证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在走进房间通过房间的门时,这个“门”可能诱发我们遗忘一些事情,导致失忆。

    

     在实际测试中,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拿着盒子,放进或拿出不同的物品,然后在房间内走动,并随时回答一些关于放进或拿出物品的问题,有时被试需要穿过一扇门,有时则在同一个房间内完成。

     结果表明,在真实环境中,被试在穿过房门后,记忆会受到影响。尽管只是穿过一道门,他们的反应也会变慢,答题的错误率也会增加。

     这一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之为,“门口效应”(The Doorway Effect)。

     03

     更有趣的是,哪怕这个“门”仅仅是一扇虚拟的门,也会对我们的记忆造成影响。

     一个视频游戏测试,同样印证了门口效应的存在。

     视频中研究人员让被试控制电脑中的一个虚拟人物,并在游戏中将指定物品放进虚拟背包中,或将背包中的物品拿出来放到指定位置。类似的,被试所控制的虚拟人物也会在同一个房间内移动,或者穿过虚拟的门。

     在虚拟测试中,在虚拟人物穿过虚拟门时,被试身上同样出现了反应变慢、记忆减退的现象——有的被试忘记了应该拿哪个物品,还有的被试甚至忘记要往背包里放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门口效应”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虽然足够强大,时时刻刻都在“处理”大量信息,但是,它不可能“记住”所有的信息。为了让大脑正常运行,它必须及时删除一些在它看来没什么用的东西。

     当我们身处一个房间,比如卧室,我们会记住比自己想象中更多的东西,有些信息会被优先保存为“备用”信息,直到大脑认为这些内容“不再有用”、将其自动删除为止。

     而当我们穿过一扇门(比如从卧室进入客厅)时,对于大脑而言,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环境,它需要清空卧室里的“不再有用”信息,为记忆客厅的“备用”信息腾出空间,为迎接新信息做好准备。

    

     换言之,“门口效应”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物理、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进入不同的房间,想着不同的事情。

     那回到原来的房间会不会让我们的记忆恢复呢?有心理学家做过相关的研究,答案是——并不太能。

     04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脑处理信息的极限能力不断经受考验,每个人都会在“门口效应”的影响下,出现记忆断层。

     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不知道要穿过多少扇门,而大脑就在我们无意识中进行着“存储—判断无用—删除—再存储—判断无用—再删除”的自动信息更新。

     除了那些有形的、无形的“门”之外,我们被打断时,也会经常出现短暂性遗忘。

     人们会因为一些打断而忘记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比如,你正专心写报告,结果一个送快递的电话,刚刚满脑子的创意点子可能就会飞走大半,怎么薅头发都想不起来。

    

     再比如,你刚打算查收重要邮件,电脑突然没电、没网、没声音或者接个电话,可能你就忘记了回邮件,直到客户打电话催促。

     类似的情况,简直不胜枚举。

     这是因为,很多人平时看似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实际上只是“思考脑”(负责逻辑分析的部分)在不同任务之间转换,综合效率并不高;或者是“思考脑”处理一项主要工作,而“反射脑”(负责无需思考的常规事务)不断依靠直觉做出其他行为。

     研究数据证明,30分钟的专注工作,比10个不断切换的3分钟,要强上10倍,尤其是不同工作所属的领域差异越大,切换的“损失”(如时间、效率、记忆、专注度等)也会越大。

    

     所以,越是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越是容易降低大脑运行速度,要尽力避免工作之间来回转换,只有专注且不受打扰的工作状态,才能大幅提高产出。

     05

     “门口效应”的出现,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

     首先,这些断片瞬间的出现,揭示了一些重要细节,告诉我们思维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大脑在如何自动运行并协调复杂行动。

     其次,大脑自动删除掉临时信息,可以接纳更多的新信息,从而记住更为有用的事情。

     第三,这些短期记忆可以让我们专注于当前做的事,不容易受到其他信息干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门口效应”帮助我们理解并且释怀那些暂时失忆的尴尬瞬间,不再对自己的记忆无能感到懊恼和愤怒,尽管这种时不时的断片,确实很让人烦心。

    

     更有趣的是,当一些被深藏的记忆突然被调取出来,你会感觉“被往事击中”。

     比如,看见北冰洋汽水,忽然触发了自己儿时的记忆开关,一大波此前遗忘的童年记忆纷纷蹦出来;

     比如,你请张三代买早餐后转账时,可能会突然想起来李四几年前借过你的钱没还;

     比如,偶然听到一首老歌或者看了一场电影,一不小心就会想起自己的前任,以及你们之前相处的细节。

     面对这种“来去无踪”的记忆力,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06

     出现短暂性遗忘,是正常的。而对于那些不想被大脑当作临时的、无用的信息处理掉的重要事件,我们可以主动采取一些对策。

     这就给大家分享我自己常用的几招。

     第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是个忘性很大的人(这或许说明我的大脑删起信息更来劲),所以对于一些重要信息,会借助物理方式,及时把它们记录在便签纸、日记本或手机里。

     每天出门前,先看看门口贴的便签纸上记了什么事;

     开始工作前,先花几分钟翻看日记本找找今天的待办事项;

     午休时、下班前,及时补录新发生的事项;

     外出接完一个电话,马上在手机的“提醒事项”里备注……

     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我对抗忘性的一大法宝。

    

     第二,一个东西只放一个地方

     随手放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你会悲哀地发现,人生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找东西!

     所以,一个东西只放一个地方,每次用完钥匙、剪刀、燃气卡、户口本等等,一定要放回原处,以后只去那个地方找东西就好。

     当然,你自己做到远远不够,跟你同居的人(伴侣、孩子、老人)也都做到才可以。

     除了刻意强化自己的记忆力或者及时用工具记下 list,并没有什么药到病除的办法。

     第三,主动训练记忆力

     大脑的各项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能力等等,都是可以训练提升的。

     如果能通过训练扩大记忆容量,让大脑多存储一些信息、存更长的时间,那么尴尬的短暂性遗忘出现的几率就会少一些。

     曾经有个朋友,就有自己的妙招:偶尔发生“门口效应”,他就故意穿过房门,频繁地进进出出,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

    

     第四,备好信息线索

     既然记忆是可以被勾起的,那么准备好能勾起记忆的“线索”,就是个有效的做法。

     担心穿过房门就忘事的朋友,可以将相关物品拿在手里,只要看一下就可以帮我们回忆起要做的事情。

    

     小结

     我们的思路或记忆,随时可能被生活中无数的琐碎小事打断,哪怕我们只是穿过了一道门。

     别再为此而郁闷了,微笑着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你有办法消除“门口效应”,把那些重要的事牢牢记住!

     作者简介

     王明姬,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长期受聘为多家组织的管理咨询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书名:《用得上的心理学》

     作者:王明姬 姚兵

     定价:46.80元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出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

     往日文章精选,请点击下方链接!

     从罗志祥事件看“领地效应”:什么样的男人容易出轨?

     妻子崩溃大哭:丈夫失业,这日子没法过了!焦虑症背后,躲着你最深的恐惧

     你也站在“愚昧高峰”吗?我是,所以,我先跳了

     点击“在看”,让知识流行起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