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怎样才是“与人为善”?
2020/5/28 7:15:39王明姬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这是公号第367篇原创文章,约2800字,大约需要7分钟阅读时间。
记得戳蓝字关注我们哟!
01
前段时间追完了郭京飞主演的《我是余欢水》。
郭京飞的演技确实不错,难怪他在三十岁之前就拿遍了话剧界的所有奖项,也让我一改对其在《都挺好》中饰演的一言不合就发疯、怼父亲“变得太狂野”苏家老二的固有印象。
余欢水,可真辜负了自己的名字,完全不是一条在水中欢乐的鱼!
相反,这个角色就像咱们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倒霉蛋——
在公司被领导欺负、被徒弟嘲笑,在家被红杏出墙的老婆看不起,乘个电梯被邻居挤兑得不敢吭气。
就连去讨债,他也是那么憋憋屈屈的。
母亲临终前给了他一笔钱,14万,对于经济拮据的余欢水来说,这笔钱非常重要,可他却在五年前,稀里糊涂地借给了同学吕夫蒙。
有一天,余欢水没能及时接儿子放学,孩子被淋成了落汤鸡,妻子一个劲儿地数落他。余欢水心里盘算着要回那13万,给妻子买辆车,接送孩子也方便。
结果,他去找吕夫蒙要钱,吕夫蒙先是满口答应,然后就玩人间“蒸发”,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吕夫蒙又说自己人在非洲!
反反复复折腾了一个多月,欠债的吕夫蒙一直推三阻四、东拉西扯,耍赖不还钱,直到余欢水在他家楼下将其堵个正着。
即便如此,身为“债主”的余欢水还是拉不下面子和这样的朋友翻脸,唉声叹气、满脸愁容地请求对方还钱,一着急说了几句重话,又忙不迭地跟对方道歉。
看到这里,我都恨不得在他那委屈的脸上再踢一脚!
因为这笔钱,老婆要跟他离婚、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自己都快被逼疯了,还在顾忌这顾忌那。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显然,这种“与人为善”,维护的是虚假的“善”,最终的结局,不过是为难了自己、放过了恶人!
02
肖薇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为了能顺利度过试用期、赢得他人好感,她决心努力经营人际关系,在办公室里扮演一个“好人”:
怕得罪同事,所以在开会时,她总是三缄其口,即使被领导点名,她的发言内容也是附和别人,不敢发出不同声音;
想讨好上司,所以对于团队中一些不合理的工作现象,既不敢怒、也不敢言,总是一副乖顺、认同、怎样都可以的模样;
想跟同事做朋友,所以她从来不敢拒绝别人的替班、换岗、借钱、跑腿等各种无理要求……
可结果呢?事与愿违,肖薇并没通过试用期考核!
因为,她的领导和同事都觉得她是一个缺少主见、随声附和、毫不起眼的人,也没有为团队做出什么重要贡献。
显然,这种委曲求全的交往方式,并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也不能增强一个人的人际吸引力。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呢?
美国人际关系专家布吉林在其著作《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中提出,可以使用3A原则对别人表达友善。
03
3A原则,就是三个以A开头的词。
做到这三点,可以让他人在与你的交往中,感到如沐春风。
第一个A是Accept(接受)。
接受对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接受交往对象的本身,即对方的性格、性别、气质及长相等;二是接受对象的习惯,如饮食、穿着、走路方式及运动方式等。
做到真心接受一个人,其实,远比想象中更难。
你身边肯定有来自不同省市、甚至不同国家的人,他们的性格特点、饮食偏好、人生经历、娱乐方式、工作习惯都大不相同,大家在一起工作时,你可能经常会发出“这个人怎么这样啊”的感慨或抱怨。
殊不知,在你发出这种感慨的同时,就已经违反了Accept原则,因为在潜意识中,你默认对方与自己在性格、习惯、偏好等方面应该保持一致。而一旦对方的行为超出你的预期,你就觉得很难接受。
心理学中,这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套用在别人身上”的心理现象,被称为投射效应。
事实上,Accept原则就是在提醒我们——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不要被“投射效应”影响,要真心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经历。
只有先接受并尊重了双方的差异,才能为下一步的深入交流打下基础。
04
第二个A是Attention( 重视)。
重视对方并非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上。比如,
第一次见面就能记住对方名字,下次见面可以准确叫出;
注意观察身边每个人的小优点,找到机会及时给予赞美;
能记住重要客户谁喜欢喝手磨咖啡或功夫茶,谁有慢性胃病或容易失眠,提前做好准备;
别人抱怨时,能够安静地倾听,而不是一副“我很忙、你的情绪请自行处理”的模样;
绝不当众嘲笑或批评他人,哪怕你不认同对方的观点……
为什么这些小细节在获得他人好感方面如此重要?
一是因为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首因效应”。也就是说,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而初次见面就能选择使用正确、适当的称呼,既反映了自身的教养,也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为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因为具备良好倾听能力的人,更受欢迎。倾听能力是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概括力等多种能力的整合。
注意力要求倾听者要完整获取信息,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对方想表达的主要观点。
理解力是倾听的主要目的,也是沟通能够进行下去的条件,要求我们能积极全面地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判断力是倾听的核心,要听出倾诉者的言外之意,从语句的重音、语气、语调中迅速捕捉,理出头绪。
古人说的“闻弦歌而知雅意”,就是这个意思。
概括力要求我们主动概括对方要点,特别是当倾诉者自己都不知所云、逻辑不清时。
显然,上述几种能力整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倾听能力,将帮助我们迅速理解对方,并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回应,给对方留下舒服又实在的印象,让别人乐意与你继续交往下去。
05
第三个A是Admire(赞美)。
必须强调,赞美是个技术活儿,并不是只要说出好听话,对方就一定会有好感受。
在一些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常听到明星间的“商业互吹”及“花式赞美”,看看被夸者脸上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就知道这种夸奖并没有真正令人感到愉快。
显然,赞美不是讨好谄媚,而是基于事实、发自内心、适度而不夸张的肯定。
就像有些女性自知相貌平平,所以被同事当面大喊“美女”、被赞美“你最靓”时,她们反而觉得这种虚情假意的赞美更像是一种嘲讽,自己并不开心,只会心生反感。
敲黑板划重点的时候来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赞美最需要真诚!
赞美最需要真诚!
赞美最需要真诚!
如果同事能写一手好字,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羡慕,并真心佩服他多年坚持练字的毅力;
如果朋友长相一般但很会搭衣服,我们可以称赞她的穿搭很有气质,审美眼光不俗。
学会赞美别人,本身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自己内心真的尊重并认可对方,才愿意逐渐深入了解,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再进行诚心地夸奖。
那些让双方都舒服的夸奖,才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以及亲密关系的“催化剂”。
06
从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与人为善”。
然而,真正的“与人为善”,不是像余欢水那样委曲求全,不是像打左脸伸右脸那样无底线退让,而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以及,坚持做自己。
或许,在一些时候,我们可以——
对探人隐私者,答非所问;
对道人是非者,哼哈而过;
对喋喋不休者,巧妙提问;
对自我炫耀者,幽默风趣;
对唉声叹气者,注入活力;
对忧伤惊惧者,耐心倾听。
做到了真正的“与人为善”,
或许,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于己方便”。
作者简介
王明姬,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长期受聘为多家组织的管理咨询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书名:《用得上的心理学》
作者:王明姬 姚兵
定价:46.80元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出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
往日文章精选,请点击下方链接!
短暂性遗忘、突然记忆断片、爱忘事儿:我的记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从罗志祥事件看“领地效应”:什么样的男人容易出轨?
妻子崩溃大哭:丈夫失业,这日子没法过了!焦虑症背后,躲着你最深的恐惧
点击“在看”,让知识流行起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