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想过儿童节?
2020/6/1 7:00:00王明姬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这是公号第368篇原创文章,约2300字,大约需要6分钟阅读时间。

     记得戳蓝字关注我们哟!

     突然发现,这两年每到儿童节,朋友圈的节日氛围都会特别浓郁。

     微博上、微信里,不断有朋友刷屏庆祝儿童节:有人秀出6.10元的“六一”红包;有人晒出自己的童年照片,感慨一下“时间是把杀猪刀”;有人卖萌搞怪,公开喊话要“六一”礼物……

     很多人不由地感叹:突然有一种自己也想过儿童节的冲动,肿么办?

     为什么儿童节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什么成年人越大越想过儿童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动机有哪些。

    

     原因一:生活太辛苦,我想歇一歇

    

     在有“儿童节情结”的成年人中,80后占据了绝大多数。据淘宝网数据显示,80年代经典怀旧玩具近日的成交指数环比上涨313%。

     “超龄儿童”们喜欢过儿童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成人的世界太辛苦。

     每个成年人都会有生存压力和焦虑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在办公室里应付勾心斗角,在商场上与人尔虞我诈,在同学会上有目的的社交,在养育孩子中经历各种焦虑闹心……

     正如宫崎骏在动漫《魔女宅急便》里对于“成长”的刻骨定义所说:

     “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成长的勇气。”

     尽管我们可以胜任成年人的各种角色,甚至能游刃有余地斡旋其中,可内心依然渴望童真,怀念单纯。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退行心理”,是指某些个体在受到挫折或者面临焦虑时,放弃已经习得的、较成熟的适应技巧,退行到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比较原始幼稚的方式应对当前情境,以降低自己的焦虑。

     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大后的儿童节,更像是一个契机,一个宣泄生活压力的突破口,一个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歇歇脚的高速“服务区”。

    

     原因二:怀旧情怀走一波

    

     还记得小时候的生活吗?

     那时,晚上超过9点睡觉就是熬夜;

     那时,唯一让人心烦的事情就是作业;

     那时,课间跟同学拌嘴气得直哭,放学时又和好如初;

     那时,最关心的是动画片啥时候播下一集;

     那时,最盼着父母上班把自己锁家里撒欢玩一天……

     童年的快乐最简单,也很容易得到。

     虽然也会有各种成长的烦恼,可是长大后回头看看,还是觉得童年无比美好。

     在成年人眼中,过儿童节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带孩子玩一玩拧上弦就会跳的小青蛙,晒一晒五颜六色的玻璃球,喝一瓶北冰洋汽水,吃一包辣条,看一集多啦A梦、圣斗士星矢、七龙珠,既充满了怀旧情怀,又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就像很多情侣都会喜欢逛北京的南锣鼓巷一样,那一条短短的小巷子里,承载的岂止是悠闲时光的惬意懒散,更多的是岁月静好的内心安宁。

     这一点,在成人世界中,尤为难得。

     所以,成年人过六一,并不是不成熟,也不是故意装嫩,很多人可能只是怀念自己当年那朴素的童真与洁白,顺便修补一下被岁月侵蚀的心。

     原因三:补偿心态不算少

    

     尽管,小时候的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过儿童节,可细细想来,很多人其实根本没按照自己的心意过哪怕一次“六一”。

     回忆小学,我只记得每年“六一”被学校安排做儿童节的表演、或者组织去哪里春游(漫长的车程+面包香肠),一举一动都有老师严格限制,过“六一”其实没觉得特别快乐。

     说心里话,六一那天,我只想买新衣服、看电影、去游乐园,或者哪怕让我在家看上半天的动画片也好……

     可惜,这种要求总是被无情拒绝,六一节期间还要雷打不动地写作业。

     于是,“被过节”,成为一些人对儿童节的深刻记忆。

     这就难怪我们长大之后,哪怕失去了过节的资格,却拥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好好补偿一下童年那个身不由己的自己——

     把当年想吃想玩的,然而却没吃上没玩够的,统统再、来、一、遍。

    

     原因四:突破自我,从拥有童心开始

    

     孩子的眼睛最清澈明亮,总带着种挑战一切约定俗成的跃跃欲试。

     他们并不认为世界所呈现出的样子是理所当然、并且应该一成不变,他们总是用一颗好奇心来不断探索世界的本质,希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拥有一颗童心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具有不断提出问题的勇气、以及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拥有一颗童心非常珍贵,会让我们抛弃自以为是和千篇一律,从生活小事中寻找快乐。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中度抑郁症患者,他总是觉得人生死气沉沉、百无聊赖,后来就是在陪伴儿子追寻童真童趣的过程中,逐渐找回了生活乐趣和心理健康。

     成年人想自我突破、化茧成蝶,不妨从拥有一颗童心开始,不妨从享受儿童节开始。

     毕竟,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而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

     而大人的童真童趣,也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滋养。

    

     原因五:商家与媒体的推波助澜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

     精明的商家不仅捕捉到了成年人怀旧情结,更是将这种心理需求不断放大,推出了各种“怀旧礼包”——

     “怀旧零食礼包”里面装满了麦丽素、口哨糖、干脆面、辣条、大大泡泡糖、日本豆、汾煌雪梅、大白兔奶糖……

     这可都是童年让我们垂涎三尺、甚至魂牵梦绕的美味呀!

    

     “怀旧玩具礼包”里面更是琳琅满目,有绿铁皮青蛙、竹蜻蜓、喷水枪、沙包、玻璃球、陀螺、万花筒、弹簧枪……

     当时年幼的我们,总是磨着父母给买这些小玩意,如果拥有了其中的两三样,无疑在一群小伙伴中特有面儿,足以得瑟上两三个礼拜。

    

     于是,这些怀旧礼包自然成为儿童节最抢风头的礼物,销量井喷,不少人被商家精心营造的温情氛围所吸引,一脚踏进了给自己过儿童节的行列。

     有的朋友不仅给自己买,还定购“怀旧礼包”分别寄给发小、老友们,一起感受童年快乐。

     在六一节大促销中,不少手表、化妆品也被贴上了“儿童节妈妈最美”“点击购买穿越回童年”等煽情标签,一起加入到这场购物盛宴中。

     小 结

     无论成年人过儿童节的初衷如何,借机享受一下儿童的快乐,总是一件开心事。

     或许,在我最快乐的时候,还不会写“快乐”二字。

     可无论3岁、还是30岁,甚至70岁,寻找快乐的心,一定不会改变。

     所以,理直气壮地给自己过儿童节吧!

     祝大家“六一”快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明姬,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长期受聘为多家组织的管理咨询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书名:《用得上的心理学》

     作者:王明姬 姚兵

     定价:46.80元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出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

     往日文章精选,请点击下方链接!

     《我是余欢水》:怎样才是“与人为善”?

     短暂性遗忘、突然记忆断片、爱忘事儿:我的记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从罗志祥事件看“领地效应”:什么样的男人容易出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