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小群体”领袖沟通
2021/8/12 7:00:00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这是公号第426篇原创文章,约2700字,大约需要7分钟阅读时间。

     记得戳蓝字关注我们哟!

     (一)

     一个管理故事

     袁媛经过几年的职场奋斗后,成功跳槽到了上海一家化妆品公司当市场部副经理。她原以为凭借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一定能在新公司里做出一番成绩, 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事实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

     刚来公司不到三个月,她就感觉到了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公司里有很多看不见的墙。市场部同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有些同事结成了一个小群体,而这个小群体的领袖就是自己的搭档、 市场部的另一位同事张梅,这让她感到很为难。

    

     袁媛做事情喜欢就事论事,不习惯掺杂私人感情,更不喜欢搞关系、勾心斗角。她在工作中从不偏袒任何人,也因此得罪了以同事张梅为首的小群体,她遭到了这个小群体有意无意的排斥。

     最近,她在一项发展计划方案的竞争中败给市场部的同事李彤,结果是公司用了李彤的计划,因为市场部以张梅为首的大多数人都投票支持李彤。

     对于这个结果, 她既惊讶又愤怒,如果自己的方案确实不如人家,那她也就认了,谁叫自己技不如人呢! 可是很明显自己的方案比同事李彤要好,而且无论学历、资历、业绩自己都占优势。难道就因为自己不是小群体中的人,才导致自己的失败吗?她很失望,觉得自己已经很难在公司里大显身手了。

    

     故事中提到的小群体又被称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对,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 “霍桑实验”提出。具体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喜好、 感情等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是,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袖” ,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和规范。

     (二)

     企业或组织中都存在两类领袖

     既然一个企业或组织中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同样企业或组织中也存在着两类领袖:

     一类是正式领袖:如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主管、主任等,都是由上级组织任命,有着正式职位的人员,是公司运转的骨架,起到承上启下、纲举目张的作用。

     一类是非正式领袖:就是“小群体”的核心人物,一般是“小群体”的召集人,他们虽然没有任何职位,但对自己“小群体”内的成员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比如上面故事中袁媛的那位同事。

    

     (三)

     每个“小群体”都有灵魂人物

     每个“小群体”中总会有一些“突出人物”,他们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在他们身边总会簇拥着一群人,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的小团队或者说“小群体”。他们往往是“小群体”的组建者,是“小群体”利益的代表者,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

     只要是“小群体”,人们就会发现它一定有一到两个意见领袖,他们的思想往往会内化为全体“小群体”成员的思想,他们的行为准则也会成为“小群体”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管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管理者的领导能力越强,这个企业就越团结、向上,同时非正式领袖的影响力就越受限制。

     相反,如果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比较弱,非正式领袖的作用就越大,影响力越强,甚至超出管理者本人的影响力,更有甚者可以把管理者架空。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或组织就会出现自由涣散、斗志低下、斤斤计较、互相推诿、效率不高等现象。可见,非正式领袖在团队里的破坏作用有多大。

    

     (四)

     与“小群体”领袖保持沟通很重要

     “小群体”中的领袖人物集中体现了“小群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志趣,他们往往凭借自身的技术专长和个人魅力在非正式组织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正视他们的存在,要知道,在某些特定时间或空间里,他们的实际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管理者自己,假装看不见他们或与他们势同水火是一定要吃亏的。

     “小群体”有良性和恶性之分,那些对自己有益的良性“小群体”固然要沟通,这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配合管理者的行动;对那些恶性的“小群体”,如果一时不能清除,也要注意与他们的领袖保持一定的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尽可能地修正他们的错误心理或错误做法,当某些“小群体”出现“紧密化”“危险化”倾向时,管理者还可以对“小群体”领袖施加影响,以期在理性和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危机。

    

     (五)

     “小群体”领袖的消极作用

     其实,在现实工作中,无论什么类型的“小群体”,都会对企业或组织产生一些消极影响。研究表明,在企业或组织进行信息沟通与传播时,员工往往只能从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内容,至于其态度和行为,则受“小群体”领袖的影响更大。

     所以,如果“小群体”领袖对企业或组织的态度是消极的,甚至是敌对的,那么他的这种态度就会影响到“小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如果“小群体”领袖同时在“小群体”中传播谣言、蛊惑人心,控制员工对抗组织变革以维护自身利益,那么这个“小群体”就不仅是消极的,还是有害的。

     其实即使一些看起来无害的“小群体”领袖在特定的时候,也可能对企业或组织产生危害。如有的麻将“小群体”,可能会在企业中聚众赌博,以至于影响工作,甚至造成事故。

    

     (六)

     笼络或收买“小群体”领袖

     人们还是提倡对“小群体”领袖进行笼络或收买。无论是有益的“小群体”,还是有害的“小群体”,只要在可控的范围内,对其领袖不仅要经常沟通,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笼络或收买。

     笼络或收买的办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给予其足够重视。许多“小群体”领袖有一定的能力,但常常在正式的组织中没有自己的地位,给予其重视可以让其在正式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从而用正式组织的价值观去替代其“小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最终为我所用。

     二是符合条件的领袖可以吸纳到正式组织的管理系统中。可以让其担任相应的职务,通过组织行为来约束管理他。

     三是满足“小群体”或其领袖的部分利益要求。如果要求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在资金、薪水、福利以及“小群体”的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满足,但这种满足一定是有条件的,在给予的同时,要定下一些规矩,把“小群体”或其领袖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不至于危害到企业或组织的总体发展。

    

    作者简介

     姚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税务师/会计师。

    

    

    

     购买请识别下面网址

     https://item.jd.com/12936928.html

     管理心理学-做个会读“心”的管理者!

     往日文章精选,请点击下方链接!

     “以快为尊”的特斯拉,面临四大挑战

     都听过新东方教育,你知道他们的企业价值观吗?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奖励失败,才能出奇制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姬心理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