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结合大潮流下,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何脱颖而出、大放光彩?
2022/2/28 石榴号

    

     手术机器人是医学工程技术的“集大成者”,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帮助医生高质高效完成手术,还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与医院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精准医疗医学理念与智能医学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先进成果不断涌现,推动脊柱外科领域朝着微创化、精准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加速发展。然而目前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现状如何?这对骨科的学科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医工结合行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医学界对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曹少平,围绕骨科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医工结合的前景与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

     1

     洞悉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与现状:需求庞大,前景广阔

     近年来,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曹少平教授指出,迫切的临床需求是推动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脊柱、关节等手术需求量增加。然而由于脊柱结构复杂,其中又包绕着多根神经与血管,使脊柱外科手术的操作难度通常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一般只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操刀。患者的激增趋势再加上对‘大医生’的迫切需求,促使骨科领域相对较早地开始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口。而骨科手术机器人正是凭借其操作稳定、精度较高等特性,克服了徒手操作的局限,使手术效率与医疗质量得以提升,也为原先需要凭借丰富经验才能操作手术的年轻医生提供了捷径。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问世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脊柱外科手术的弊端,满足了脊柱外科领域的未尽需求。

     曹少平教授介绍:“达芬奇腔镜手术机器人、美敦力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国外领先的前沿产品步入中国市场,带动了国内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这其中,骨科手术机器人实用性强,市场需求大,全球研发制造技术与专利技术相对成熟,驱动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加速发展。但目前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医院仍然较少,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骨科手术机器人对推动学科建设与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曹少平教授指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对医院学科建设具有显著价值:“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有智慧’的,它能够真正做到‘脑’、‘手’、‘眼’协调配合操作:通过‘脑’——人工智能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运算与解析,在电脑上还原病例实际情况,使医生在手术前便能做出全面的手术计划;再配上术中的‘手’——机械臂的精准定位以及‘眼’——导航技术加持下的术中全程可视,将打破原先‘盲盒中操作’造成的视野局限、操作盲区等瓶颈,为医生指明高效规范的操作路径和流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脑’、‘手’、‘眼’的协调辅助,缩短了学习曲线,让更多‘小医生’可以做‘大手术’,从而提升了整个科室整体的诊疗水平和人才培养,助力专科建设。”

     在曹少平教授看来,智能手术室就是一体化手术,能够将手术过程中的多方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实时监测,而智能手术机器人平台便能很好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以美敦力的MAZOR X为例,能够有效将智能设备、植入物与手术工具进行整合,实现强大的融合和溢出效应,从而让脊柱手术更加智能、精准、安全、高效。

     此外,曹少平教授高度肯定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手术机器人不仅可助力手术高质高效地完成,还能间接提高床位周转率释放更多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实现医疗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他还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的展望:“我希望未来手术机器人能像无人驾驶技术一样,做到真正的全流程自动化,更好地解放医生的双手。”

     3

     新时代下医工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医学工程技术的“集大成者”。医工结合作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已成为时下热议话题。这也对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作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会常委,曹少平教授介绍:“我们(医学工程专家)就是医生与工程人员之间的‘桥梁’,会将临床医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和制造商,让他们进行调整与修正。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对医生进行相应的辅助和指导,在需求开发、论文纂写、科研探索等过程中,医工也都能深度参与。”

     曹少平教授认为,现在国内医学工程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新形势下,现在医疗设备的本土化、国产化已成为一大趋势。‘国产化’并不意味着单纯地从零开始在中国研发并制造设备,许多跨国企业也已迈出‘国产化’的一步,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在国内进行研制与生产。”

     据了解,美敦力已启动MAZOR X脊柱智能导航机器人的本土化项目。该项目将联合产学研医的创新能力,打通从需求-研发-转化的创新闭环,对MAZOR X的软硬件功能进行本土化创新,改良和普及基于机器人平台与骨科智能一体化概念的先进术式,并通过整合优化的资源配置,打造一个根植中国医疗环境、开放的、不断进化的创新生态,从而促进产学研医的创新成果实现从样品化到商品化的转化。

     但曹少平教授也指出:“引进只是我国医疗设备国产化发展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和突破。前方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需要行业各方强强联合,掌握核心技术,加速医工融合成果转化。只有如此,打造源于中国的创新产品,并将其推向世界,才不再只是一个美好愿景。”

     当前,产学研医各界也正围绕医工协同发展、前沿技术持续产出、研究成果临床转化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与交流,对此曹少平教授表示:“现在全国的医工复合型人员只有5万人。在医疗设备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自我成长、自我学习、自我加压。对我们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来源:医学AI在线AIMonline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石榴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