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中医药项目名单
2022/5/12 18:00:00 石榴号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

     传统中医药

     中医诊法

     中医诊法,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医诊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2006年05月,中医诊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

     地址: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天津市,四川省,青海省,湖南省,福建省

    

     ▲[四诊法]望闻听切

     传统中医药

     中国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10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中国针灸】神奇的针灸术

     传统中医药

     中药炮制技艺

     几千年以来,中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2006年05月20日,中药炮制技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吉林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广东省,甘肃省

    

     ▲【中药炮制】饮片入药,生熟异治

     传统中医药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中医传统制剂是在中国传统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千百年来,中医传统制剂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制剂技术,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05月20日,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传统制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

     传统中医药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种医学知识。中医生命与疾病的知识起源于传说中的远古黄帝、岐伯时代,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体系的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疾病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五运六气等内容。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是中国古代长期劳动生产过程当中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2006年05月20日,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中国中央

    

     ▲【黄帝内经】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疾病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五运六气等内容。

     传统中医药

     中医养生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健康是人和自然适应的过程,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过程。疾病是内外环境不平衡的结果,其病因有三:一为外因,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二为内因,指机体自身调节的失常;三为不内外因,指意外伤害的侵袭,而内因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中医非常重视人体主动的养护、调摄和预防,这就是中医养生,也叫“摄生”。养生思想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但未病以前的保健养护尤为重要。

     地址:山西省,福建省

    

     ▲【中医养生】重视人体主动的养护、调摄和预防,这就是中医养生

     传统中医药

     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人体生命之学和人类健康之学,它不仅是一方一药、一技一招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关乎人体生命健康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它以独特的哲学思维、系统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人文色彩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形态之一,又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发展空间。例如恬淡从真的养生之道,冲和中庸的治疗法则,清心内守的性命理念,以人为本的医道准绳,诚信无欺的行业规范,始终贯彻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成为一切中医药人物、著作、文物、事业的灵魂,也成为今天中医药企事业引以自豪的优良传统和敬业精神。

     地址:北京市,湖南省,广东省,贵州省,浙江省,山东省

    

     ▲【文化背景】以人为本的医道准绳,诚信无欺的行业规范

     四大民族医药

     藏医药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涌现了许多医学贤圣,丰富了藏医理论,同时又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出现了发展极其缓慢的局面,直到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藏医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四大民族医药

     维吾尔医药

     《维吾尔医药》杂志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继续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2011年5月23日,维吾尔医药(维药传统炮制技艺、木尼孜其·木斯力汤药制作技艺、食物疗法、库西台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维吾尔医药(沙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医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四大民族医药

     傣医药

     傣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它有着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傣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本民族丰富的传统医药经验,并吸收了古印度医学、汉医学的部份内容,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体系,对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地址:云南省

    

     ▲【傣医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四大民族医药

     蒙医药

     蒙医以灸疗为主,且擅用火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蒙药以植物药为主。古人将蒙药药性总结为重、油、寒、钝、轻、糙、热、锐等八种。蒙药的近代分类方法有三种,即按药用部位,科属或药物效用来分。随着藏族的《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藏药对蒙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部分藏药亦被蒙医收用。2008年6月7日,蒙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

    

     ▲【蒙医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民族医药

     彝医药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彝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历尽沧桑;在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了具有彝族医药特色的传统医药学。彝族认为万事万物的根本是清浊二气,天、地、人和各种事物都是由清浊二气产生的,因此清浊二气是彝医认识自然、了解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总纲。彝族有自己的文字,能收集到的最早的彝族医药文献是写于明朝。2011年5月23日,彝族医药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云南省

    

     ▲【彝医药】植物药多以鲜品入药,在某些聚居区(如凉山)无准确剂量,并且使用单味药较多,常见的用法有捣烂、揉烂、外敷、咀嚼、熬水内服和炖鸡肉服。彝族地区产名贵药材已有悠久历史。

     民族医药

     壮医药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历程,约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以草药内服、外洗、薰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2011年5月23日,壮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医药】治疗原则是调气解毒补虚,治法大体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两类。

     民族医药

     回族医药

     回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回族医药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在所有科目中,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6月7日,回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医药】回族先贤认为,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的先天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一种浑论状态的物质,“中含妙质”,是谓“元气”。

     民族医药

     侗医药

     侗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世世代代的生活在山区的侗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医药学体系,由于侗医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简便实用,在侗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根基。2008年6月7日,侗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侗医药】治法主要包括退热法、除寒法、排水法、补法、刮法、摄七处、手术疗法等。

     民族医药

     苗医药

     苗族人民以植物为主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的医药学。世界范围内,苗族(Miao nationality)是分布于东南亚的一个庞大民族,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云南等地;聚居地区药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植物资源作为药物。苗医主要分为湘西(张氏和花垣)苗医和黔东南苗医,一般以小夹板固定并外敷以伤药,著名的伤药有柏林接骨散药等。2008年6月7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湖南省,贵州省

    

     ▲【苗医药】苗医治病的十六大法,是针对十六种病候而立。包括:赶毒法,败毒法,攻毒法,止痛法,冷疗法,热疗法,提火法,退火法,止泻法,健胃法,帮交环法,补体法,表毒法,退气法,止塞法,解危法。

     民族医药

     瑶医药(药浴疗法)

     瑶族医药学是瑶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它有着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有瑶家草药。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二批。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瑶医药】医药结合,是瑶医的特点,习医者必懂药,识药者必会医。所以,自古以来,瑶医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加工,配方发药。瑶族中只有医生诊所,没有专门配方卖药的药师或药店。瑶医将药物归纳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对药物的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民族医药

     布依族医药

     布依族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古越人,史称“百越”。布依族属“百越”族群系的“络越”支系。他们世代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带,是贵州土著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同疾病抗争,从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并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用药经验,并摸索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在治疗潮湿山区的多发病、常见病如风湿、跌打损伤、骨折、月家病、疔疮及内科杂病等多方面总结了许多有效的民族方药与诊疗方法。但由于布依族自古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语文字,医药继承主要靠祖辈相传、徒承师艺等口传心授的方式。许多医药经验未能很好地继承下来,甚至有许多好的经验与方药因之失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布依医药的发展。

     地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

    

     ▲【布依族医药】布依族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除药物内服和外用外,还有非药物治疗方法,即推拿按摩、针灸、拔罐以及其他一些特色疗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民族医药

     畲族医药

     畲(she)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要求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门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等特点。由于畲民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 , 他们有独特的医疗方法与用药习惯 , 在医治跌打损伤、蛇伤、风湿、黄疸肝炎、小儿疳积、肺炎、骨髓炎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祖传秘方和经验方法。由于畲族有语言无文字 ,畲医药大多为口传心授 ,习而验之 ,医药一体 ,重于实践 ,其自诊、自采、自制、自配、自用的特点决定了它传承的艰难性。现大多数民间畲医均年事已高 , 有些名畲医已去世。因此 , 抢救整理畲医药、开发畲医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地址:浙江省,福建省

    

     ▲【畲医药】畲医为人治病多数使用自采的青草药,或用针灸、拔火罐、抓痧、祝由等疗法配合治疗,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疗效。

     民族医药

     哈萨克族医药

     哈萨克药自古口耳相传,大多数单验方在民间流行很久,为人们所习用。哈萨克药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特殊病症也有独到疗效。这些哈医药原材料都来自阿尔泰山的野生草药,经过加工炮制,采用水煮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各种剂型。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哈萨克族医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哈医药】哈医诊断主要包括望、嗅、听和问、触、切。医者通过望诊,全面的观察病人的形、态、神、色等;凭嗅觉器官嗅病人身上的异常气味:凭听觉听异常声音;用切按脉搏和病变部位;仔细询问病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展情况,现在的症状和与疾病有关的病史。

     老字号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传统医药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37年历史。同仁堂从1723年开始"承办官药"直至1911年,在长达188年时间里,同仁堂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同仁堂与清宫太医院、御药房之间有机的融合和影响,形成了同仁堂中药的特殊风格和传统知识。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北京市

    

     ▲【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老字号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是胡庆余堂所保存下来的传统商贸习俗,内容丰富。“戒欺”文化。“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由胡雪岩亲笔写就。一百三十余年来,胡庆余堂始终恪守“戒欺”原则,秉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医药文化,形成了以“戒欺”为内涵特色的经商理念和店规。这种理念具有超越企业层面、倡导社会公德的特征。2006年05月20日,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浙江省

    

     ▲【胡庆余堂】“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由胡雪岩亲笔写就。

     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137项)

    

     来源:采药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石榴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