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别再拍这样的照片发朋友圈了!
2018/9/22 8:35:00 物道美学

    S

     你安静文明地站在一旁欣赏的样子,比你和任何油画的合照好看多了。

    

     前阵子贵州的四个少年因为拍照“火了”。

     不过,不是因为拍的照片多好看,而是因为拍照不要命。

    

     贵州铜仁市的高速监控里,四个少年在隧道口摆着各种pose,旁边的汽车疾驰而过,几个人却视若无睹。

    

     直到听到隧道口的喊话器提示,才意犹未尽地悻悻离开。

     警察后来找到四个少年,才知道,这几个男孩是拍照,就是想要上传到网上,觉得在这里拍照传到朋友圈肯定能”火“。

    

     高速上路灯很亮,隧道里灯火通明看起来很漂亮,所以几个人才想到了这个“要照片不要命”的的举动。

     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这种凹造型,秀自拍的行为有多么危险。

     既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安全,也给社会公共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

     自媒体时代,总有人为了拍照、拍视频,而做出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儿。

    

     近两年,因为短视频APP和各种社交媒体的火爆,很多旅游景点变身网红打卡地。

     游客暴增,很多人慕名而来,还有人把破坏自然景观,虐待小动物,特立独行秀风景,当成自己的嗨点。

     于是,重庆洪崖洞被各种慕名而来的人们挤到爆炸,视频里“神采奕奕”的风范立刻消减大半。

    

     西安的大雁塔景区,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草坪上打扑克、吃瓜子。

     而她们却没有想到,每一粒散落草坪的瓜子皮,都得靠保洁人员亲手一一挑拣出来。

    

     樱花季时,跟随网红来打卡拍“樱花雨”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

     但造型可并不如他们上传的照片那般美好。

    

    

     今年3月,一个男子在武汉大学跨过围栏疯狂摇晃樱花树,樱花纷纷掉落,同行人在那里兴奋欢呼。

     4月的陕西咸阳,也有男子为了方便朋友拍照,爬到树上用力摇曳樱花枝。

    

     下面的人还把他称为“功臣”,还呼唤他到另一棵树继续摇。

     前阵子,几名男子闯入丹霞地貌肆意破坏的视频,也让人特别气愤。

     “我破坏了6000年七彩石,很爽!”

    

     视频里的男子,还光着脚刨开岩体表面的沙土,兴奋的不得了。

     一边拿手机记录自己这样一个“牛逼”时刻,一边尽情地在景区“撒野”。

    

     要知道,这是现在还没有开发的丹霞地区,地质非常脆弱,这种地貌资源更是珍贵。

     有专家说,一个丹霞地貌的脚印要60年才能恢复!

     很多人,明知故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果有人上前制止,甚至还会反怼回去。

     这些人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他们。

    

     对于很多人来说,旅行不留下点儿什么,好像就浑身不自在。

     要么合照,要么刻字,要么丢垃圾,反正,总得证明我来过。

     比如,经久不衰的“到此一游”刻字。

    

     陕西省榆林市镇北台景区的古长城,30年间,到此一游的刻字从未间断,以至于到现在,那些青砖依然变成了一堵签名墙。

    

     那里随处可见禁止乱刻乱画的提示牌。但很多人选择性眼盲,甚至还变本加厉地直接刻字在提示牌子上,简直令人发指。

    

     今年年初新闻里,成都植物园里,有一株特别珍贵的15株金边龙舌兰的叶子被刻字损坏,严重开裂。

    

     金边龙舌兰生长缓慢,一株被刻字的金边龙舌兰,全部代谢完需要五年的时间。

    

     再比如,为了博眼球,在旅行中对他人文化的不尊重。

     还记得今年六月份,两个中国女游客,在马来西亚清真寺前拍摄热舞视频的新闻。

     当时这段视频在网上被疯传,遭到了当地社会的普遍反感,最后两名女性被予以罚款并遣返。

    

     这两个穿着清凉的姑娘,为了录短视频,在清真寺前扭动腰肢。

     她们也许为自己的身姿感到骄傲,而我们却要为她们的行为感到脸红。

     也许她们只是一时兴起,也许她们是真的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但无论如何,她们的行为称不上得体。

     犹记去年,还有两名中国游客,因为在德国国会大厦拍照时,摆出了纳粹礼手势被拘捕。

     而在德国,对希特勒和纳粹相关的标志符号,都有着严格的法律约束。

    

     也许拍照的人并不了解,也许只是无意之举,但对于当地人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入乡随俗,身处他国时,尽量保证体面和礼貌,是最基本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在国外,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而是你的国家。

     请记得,不要为了拍照,而牺牲了自然资源、文化景观,牺牲自己的素养,甚至牺牲国家的颜面。

    

     前一阵我去荷兰旅游,作为梵高的忠实粉丝,想着必须要去梵高美术馆好好看看。

     好好欣赏一下,大名鼎鼎的“向日葵”“鸢尾花”“自画像”,和最爱的作品合影。

     结果到了美术馆才知道,这里禁止拍照。

     于是只能遗憾作罢,在画作前静静欣赏印象派的明艳与深邃。

    

     没想到出来以后,被旁边的中国游客的高声炫耀吸引。

     这个女生拍了很多与“梵高”的合照,还大肆吹嘘自己逃过保安人员法眼的秘诀。

     “拿着手机假装听语音,趁保安不注意立刻按拍照快捷键,多拍几个总有效果好的。“

     “哎呀,我都拍完了他才阻止,转头就走就是了,管它呢。”

     “来都来了,不拍个照,怎么证明我来梵高美术馆啊!不让拍想办法也得拍啊!”

     明明自己没有遵守规定,却反而摆出一大堆理由,甚至因为逃避规则而沾沾自喜。

     瞬间让人对她拍的那些照片没有了兴趣。

     有些博物馆的确可以拍照,但有些却不可以。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的规定。

     出门旅行,本是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好事,拍照记录是锦上添花,而非必须品。

     很多时候,用眼睛欣赏美景,比用相机记录美景更走心。用心感受艺术,比用照片证明自己更重要。

     你也许不知道,你安静文明地站在一旁欣赏的样子,比你和任何油画的合照好看多了。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对不起,你配不上朋友圈晒出来的美景》,被很多人转载,也引起了大家对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关注。

     可是,我还是在后台看到了很多奇葩留言:

     “这不能全怪游客吧,你景区收费那么高,游客心里也有不爽啊,放肆一下没什么吧。”

     “我花钱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们收我钱,打扫卫生不是应该的吗?”

     “要是谁都不扔垃圾,那些清洁工早就下岗了!他们还得感谢我们给他们提供就业呢。”

     说实话我看到这些很难过,但更多的是悲哀,竟然真的有人,是持有这样的心态和价值观去旅行的。

     是的,随着我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似乎早已进入了“全民旅游”时代。

     工作之余,去休闲放松体验文化,去记录生活拍摄美景,本来是一件好事儿。

     但很多人,却时常因为自己的言行,让这些好事儿变了味道。

     每每看到这类旅行中的不文明行为,都会有种遗憾感。

     忽然想起几年前,黄渤发的那条捡到中华烟盒的微博。

     那年黄渤在帕劳潜水,发现美景之中有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在这么干净的水中乱丢。

     结果看到烟盒上的两个大字,瞬间羞愧,赶紧把烟盒捏在手里,带回岸边,生怕别人看见。

    

     是的,“中华”两个字的尊严,咱丢不起。

     任何时候,别把素质丢在景区,别让自己配不上照片里的美景。

     “中国游客”这四个字,从来不该带有贬义,而应该是一种骄傲。

     与君共勉。

     学姐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热衷于去“晒”,朋友圈中亲友的纷纷点赞成为了我们的动力,却也成了桎梏。

     记录当然是一件好事,当时光匆匆流过的时候,能被留下的,仿佛只有影像。但是比起形式上的夸张出位,社交网络上的你来我往,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的,永远是我们的回忆、体悟和感动。

     时值中秋,希望我们都能带着心和眼睛去旅行,留下回忆和文明。任何时候,别让我们的素质配不上朋友圈里的美景,共勉?

     END

     文 字 经 授 权 转 载

     作者:星言,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ID:youshucc)。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 中秋特惠最后3天,最高直降200元 |

     满¥599赠¥118手作花茶

     满¥1299赠¥398五福玲珑碗礼盒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物道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