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2018/9/30 10:10:02 物道美学

    

    

     生命在时光中消长。唯有读历史的人,活得达观通透,不易迷失。

     以史明鉴,《资治通鉴》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拥有最权威齐全的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无可替代。

     记载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朝代兴衰,总结了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要系统理清中国历史和借鉴得失,一定要读它。

     乃古代文人必读之书,书中话语至今仍是真理。是毛泽东的案头书,曾读17遍,每一遍都仔细批注。

    

     与史记不同,资治通鉴是史学家司马光,专门写给后人借鉴和应用的史书。

     它讲述了战国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同时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总结经验。

     所以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都出自于它。

     连金庸都说:写作的功底,正是来自读《资治通鉴》。

    

     1

     最权威的史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

     有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更是讲做人、处世智慧。难怪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史书,涵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

     如《资治通鉴》讲唐太宗用人之道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要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

     讲处事智慧,从范蠡和文种的故事中剖析出: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做事要晓利害,知进退,不要被利益冲昏头脑。

     讲个人德行,需一诺千金: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大丈夫许诺答应了别人,无论怎样都不会更改。

     难怪曾国藩翻读多遍,称其为“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只是读资治通鉴原著,古文难免枯燥隐晦,生涩难懂,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读它最佳方式是先读通精品白话版。

     学姐便推荐这套精品之作,为市面罕见的白话本佳作

    

     ▲全书10册,涵盖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历史。

    

     2

     难以超越的白话佳作

     读来生动有趣,轻松博古通今

     它是台湾学者黄锦鋐教授,集台湾27位著名史学教授之力,耗时3年,忠于原文,逐字逐句翻译,虽为笨功夫,读来却更能感受领略原作的味道。

     将鸿篇巨著翻译成简洁的白话,大人与小孩一起读,亦可寓教于乐。

     笔法有趣生动,似读小说,读史得趣味,又能明白管理、用人之术、为人处世……

     如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

     东汉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东晋的淝水之战……

     详细生动,如历其境,千古传颂,无书能及。

     又如讲三家分晋、智伯灭亡的故事时,

     提出千古名句“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认为仁德第一,才能第二;

     并衍生谈到管理者的核心,应是方向、目标、愿景、价值。

    

     此版书中有珍贵插画,制度和时间脉络,融会于白话译文之中,便于理清脉络,这是市面所罕见的。

     全书共294卷,虽有10册,但篇幅短,可碎片化轻松阅读

    

     要看最真实最热血的历史故事,资治通鉴当仁不让,在跨度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与死亡,建国与亡国都是永恒的主题。翻开这部鸿篇巨制,你会感慨:

     刘邦规定“非刘氏不得王”,但也止不住吕后的专权;

     李世民再英武盖世,也料不到子孙竟为无赖出生的朱温诛杀;

     江南世家,门阀大姓,屡经岁月涤荡,再风光无限最终也被差点被侯景赶尽杀绝……

     梁启超说“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讲操作,这很了不得”。明清著名学者顾炎武评述“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3

     读它就像看高人下棋

     博通古今,鉴为借镜

     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我们看多了,自会下棋了。

     《白话资治通鉴》正是一盘智慧的棋局,打开你的历史视野,开悟你的思维,博古通今,以史为鉴。

    

     |文 字 转 载 自 国 馆|

    

     · 国庆出游好物,新品直降150元 ·

     ▽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读历史得借鉴知得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物道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