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怒骂姚晨不配当妈:别为难女人了,事业和家庭根本没有平衡
2018/10/16 物道美学

    S

     1

     “都怪妈妈”

     最近火的电影不少,《影》和《无双》都刷了,但最扎心的还是《找到你》。

     可能范姐也是女人,也在职场,也有孩子,看《找到你》感觉就是在看我自己。

     《找到你》里三个女主,三位妈妈,三种困境。

    

     打离婚官司的朱敏,曾经是名牌大学的高财生。结婚怀孕就当了全职太太,她老公很能赚钱,也很爱出轨。

     即使这样,她作为受害方去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还是会失败。

     “没钱,你养得起孩子吗?”法庭上那些人戳朱敏的痛处。

    

     孙芳就更惨了,嫁给家暴好赌嗜酒的人渣,还生下一个先天有病的女儿。她要给孩子治病,老公不肯,还要打她。

     孙芳当陪酒女、当保姆、给拉皮条的睡,供女儿住院、细心照顾她,但还是没法让她活到3岁。

     “你也配生孩子,养得活吗?”孙芳是个好妈妈,但没法把好孩子养活。

    

     而李捷,她是高级律师,先生是医生,他们有房有车有保姆。

     但她想离婚,保姆孙芳坐在车后座怯怯地问她:“那你为什么要离婚?他打你啊?”

     李捷尴尬地笑了:“那倒不至于。”

     以李捷的收入,完全可以养活一个孩子。她先生又妈宝,又出轨,她不想容忍这样的丧偶式婚姻。

     但从孙芳的视角,先生能挣钱又不打你,这样的婚姻你还不知足,还要天天拼到凌晨才回家,换我就在家好好带娃。

     “你不配当妈!”李捷认真工作,但这个社会认为她母职缺失。

    

    

     电影的最后,三个不同阶层的女人达成和解,因为母亲这个身份。

     女儿失而复得,短短两天,唤醒了女强人李捷内心的最柔软的母性。

     李捷终于理解全职妈妈朱敏的不容易,而保姆孙芳也终于理解李捷的不容易。

     正如电影的旁白说的:“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太高了。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不算是一个职业。”

    

     当妈各有各的苦楚,姑娘,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残酷世界。

     但仔细一想,这段话的抱怨来自于“有人说”,也就是社会评价。如果我们真的已经是彻底的“独立女性”,对这些说法应该不至于太上心,甚至要起身辩论了,为什么我们还是看这电影看得痛哭流涕?

     2

     纵然母爱伟大

     但生不生是女人的选择

     去看这场电影是夜场,把娃哄睡,先生忙他的事情去了,一个人去看电影。高兴得发微信给闺蜜:“恢复两个钟单身。”

     闺蜜在那头说:“我娃去爷爷奶奶家住了,早知道陪你做两个钟单身狗。”

     瞧我们甩开娃的高兴劲儿,当妈这么丧,为什么要当妈?

     我当妈算晚的,踩着最佳育龄的尾班车生的女儿。当时公公婆婆虽然年年催,但生还是不生,还是我和先生说了算。

     我们俩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态度出奇一致:如果生不了,那自由又可以省很多钱,挺好。能生,体验一下养儿育女的快乐,也挺好。那既然早晚要为人父母,就在最佳时间迎接新生命。

    

     闺蜜生娃算早的,研三意外怀孕。当时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打掉、以应届生的身份进世界500强,或者休学一年,工作以后再说。

     她读研那会儿,是学校研究生会主席,校长都看好的优秀毕业生,但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她选择生娃:“工作总会有的,但下一个孩子就不是ta了……”

     我们当妈不是因为大家催生,不是因为人人生我也生,不是因为女人不生孩子就不完整,而是自己希望成为母亲。

     现代的“独立女性”们在成为母亲前,都知道当母亲苦,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女性自己的选择。

     我有得选、我闺蜜有得选。电影里,至少受过精英教育的李捷、朱敏也有选择的意识。很多人迫于家庭、社会压力,稀里糊涂当了母亲,其实也是一种潜意识里的选择。

    

     《找到你》用99%的镜头拍当妈的两难,最后才说出了核心:“人人都说母爱伟大,但母爱其实也只是女人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

     只是这份后果,总比我们生孩子前预计的还来得猛烈些,以致于我们总觉得喘不过气,一边作为独立女性咬着牙硬撑,一边又在一地鸡毛里自我垂怜。

    

     3

     事业和家庭

     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找到你》上映前,姚晨在《星空演讲》的视频就火了。

     她开场就说,自己五年生了两个娃,活活把自己的事业给耽误了。

     说得特别幽默,五年前,当她从大公司辞职,准备创立自己的工作室,摩拳擦掌好好大干一番时,她怀孕了。同时,她经纪人也怀孕了。所以一切准备搁置。

     两年前,好不容易熬到大宝三岁,当她又鼓起勇气、拉上经纪人准备再大干一番时,她又怀孕了。同时,经纪人也二胎了。所以整个团队陪她们休产假。

     姚晨科班出身,一心想演严肃的角色,但不巧令她走红的,一个是喜剧《武林外传》,一个是微博。

     就在她最红的时候,她停下来结婚生子。等她再度回归时,已经年过四十。中国的大荧幕,留给四十岁女演员演的,只剩大妈。

    

     更别说了,这个时代流量小花就像雨后春笋,一个比一个鲜,谁会去等一个女演员五年?

     回归大荧幕的姚晨,每每坐在颁奖台下等待:“这一届影后会不会是我?”

     事实证明,一切也只是痴心妄想。

     身为微博大v、曾经大红大紫的女演员,42岁的姚晨也只能自嘲:“一个中年女人的尬与惑。”

    

     而马伊琍在《找到你》的路演采访中说:“不为人母,不太理解,一个女人怎么会把自己活得这么狼狈。”

     二胎哺乳期时,马伊琍原本要请保姆的,但她父母坚持不要,说他们来帮忙照顾就好。

     结果,她老妈突发急症住院,而马伊琍一急也急性乳腺炎发作,两个带娃主干倒下,家里瞬间就一团糟。

     她产后半年就复出拍《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一边拍戏一边喂奶直至这部剧杀青。家里即使请了保姆,她拍戏的空闲还是要第一时间处理家里的大事小事。

     即使现在,小女儿4岁、大女儿10岁,马伊琍还在拍戏空档有操不完的心。

    

     “我一有空,就得马上打开微信,微信里光是跟孩子有关的群就一连串、有老师的群、没老师的群、校车群、兴趣班群、大女儿的群、小女儿的群……我得第一时间回复,不能让老师觉得明星的孩子就搞特殊。”马伊琍说。

     有人给她支招:“你把爸爸拉进去,让爸爸去回。”

     马伊琍露出招牌式眯眼微笑:“有的呀。每个群爸爸都在,但群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妈妈在回复。”

     男女平等都说了几百年了,但在养儿育女的实操上,男女真是不平等。

    

     姚晨、马伊琍、秦海燕,没结婚前就是女人中的精英,但当妈后照样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两头都想顾,两头都身心疲惫。

     姚晨暂时选择了家庭,秦海燕优先选择了事业,马伊琍要兼顾,就等于选择了狼狈和辛苦。

     世间安得双全法?活得明白的女人,才能接受有舍有得。

     4

     女性独立

     是给自己挖坑?

     姚晨的《星空演讲》和黄阿丽的《脱口秀》不谋而合谈到一点:“别人总是问我怎么协调事业和家庭的,但没有人这么问男人。”

     当然没人问男人,男人在这个问题上不需要平衡。

    

     我们的社会鼓吹女性独立,把女性推向职场,却没有把男人拉回家庭。男人照样只需要挣钱养家就可以,而女人则艰难而迷茫。

     女儿出生那半年,前东家内部调整,因为休产假,原来跟我平级的男同事成了我的上司,而原来我带的人走的走,调岗的调岗。

     当时我也一直纠结,一面想剩下的产假不要好了,回去把工作做好,该留的人留住,一面看着嗷嗷待哺的女儿、以及永远洗不完的尿布,有心无力。

     当时我怨气冲天,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工作也不比先生差,生个娃就瞬间增加了无数工作的阻力。

     我妈那一辈也有好多人不工作或者做极为简单的工作,好扮演贤妻良母,也过得很幸福。

     最好的一点,是她们从不迷茫事业和家庭怎么平衡的问题,家庭就是她们的事业。

     敢情我们这代人经济、精神独立了,反而是给自己挖坑?

    

     产假期间的体验倒让我想明白了:我每天在高重复度的育儿日常里扑腾,社交圈就是妈妈圈,还在职场的朋友们却在飞速成长,我就像一辆停在车站的列车看着其他列车不停出发。

     我爱我的孩子,但我也讨厌做全职妈妈。那带娃必须有人来分担。

     我先生是不会辞职带娃的,所以我请了保姆,也请我妈过来帮忙。

     跟女儿玩、教她翻身、逗她说话、睡前故事,这些高质量的陪伴我会努力做到,而帮她把屎把尿、洗衣整理、收拾家里那些琐事儿就交给阿姨。

     而我的回报就是好好挣钱,回归到我想要的进步。我的牺牲就是双倍的精力投入。

     放弃当一个全能妈妈之后,我反而找到另一种自我的平衡,过得更加平和愉悦,好在这种好情绪也传递给了女儿。

    

     我们的“男队友”没有多些参与家庭是坑,但女性独立不是坑,真正坑你的,是你在传统女性和新女性之间摇摆不定。

     当你面对家庭和小孩的琐碎时,用新女性作为挡箭牌寻求解脱,当你面对工作和事业时,又用“我只是一个女人”作为挡箭牌设法逃避,不痛苦才怪。

     定好自己的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就勇敢去追求。反正无论怎么选,总是要有牺牲和遗憾的。

     成熟的女人,是懂得让自己的遗憾不那么多而已。

     5

     《找到你》电影最后,李捷说了一句像做梦但很美好的话:希望以后我的女儿,不用像我们一样。

     但愿吧,有朝一日,这个社会不再问女人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有朝一日,男女在家庭和工作的分工上能少点性别因素,那时候,我们就也不再害怕那些针对母亲的“有人说”。

    

     END

     编 辑 | 林饱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物道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