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油腻,只有一种:朋友圈精致,生活中邋遢
2018/11/1 物道美学
S
1
最近,在综艺《一本好书》中,蒋方舟遭到了网友的群嘲。

《一本好书》每期都会推荐经典书作,最新一期推荐了科幻小说《三体》。
在节目中,蒋方舟多次语出惊人,吓得导演都不敢把太多镜头给她。
她说,对付三体人,地球人还是有出路的:第一装死;第二骗三体人,有其他更好的星球,让他们放过地球。
这话忽悠忽悠没有看过《三体》的人还行,对看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在侮辱他们的智商!

第一、三体人可以随时监控地球人的一举一动,装死?怎么可能!
第二、地球是三体人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也是距离最近的星球,只是来一趟地球,都得450年才行,骗他们舍近求远去其他星球,又怎么可能?
这已经不是蒋方舟第一次被打脸了,早在四年前,她在《抵制一切抵制》一文中,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把“反服贸”当成“反服装贸易”(其实是“反服务贸易”),还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
像蒋方舟这样,强凹造型,非得把自己伪装起来的人不少。
比如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注重生活品质,于是对一切上不了台面的东西都看不上;
比如为了让人觉得自己纯洁无瑕,于是宣称苍井空、饭岛爱、松岛枫、水菜丽这些女星一个都不认识;
比如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勤奋努力,于是每天非得要把8小时的工作,拖到16小时才完成……
这些人,看上去活得比别人更高级,实际上,扒开他们的外衣,就会发现,不过只是戏精上身罢了。
他们所谓的高级感,无非只是自己的表演罢了,如果要说有区别,那也只是演技好坏之分而已。

2
演技好的,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即使能让观众信以为真,但最后却给自己挖了坑。
比如说陶子,看她每天po的照片,你只会有一种感慨:“天哪!还真有人过着如此精致的生活啊!”

也正因为如此,陶子撩到了男神,两个人谈起了恋爱。
但好景不长,两人的同居没两个月,男神就提出了分手。
因为男神发现,陶子一直都在给他制造一个假象:
比如,陶子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为了给人营造出,自己人缘很好、很受欢迎的假象,
哪怕聚会第一次认识的人,她都要硬拉着对方合影,还发朋友圈装作是自己多年的好闺蜜。
比如,陶子其实一点都不精致,她的家里极其地乱,到处堆的东西,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垃圾场。
再比如,陶子的生活一点都不有趣,私底下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刷抖音、追剧,至于朋友圈里的油画、书籍、插花全都是发朋友圈的道具。
即使,陶子演技高能骗得了很多人,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最熟悉她的人,早晚都会发现她根本就不精致,只不过是个又懒又宅的邋遢女而已。
假的终究是假的,演技再怎么好都不能变成真的,谎言终有被拆穿的一天。
那时,你会发现,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因为你失去了最亲近人的信任。

3
还有一部分演技拙劣的,自以为很高级,结果却沦为了大家的笑柄。
比如去年,很多人都在朋友圈看到,某某某微商跟奥巴马的合照,配文都是“xxx董事长会晤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骄傲的xxxx(品牌)未来势不可挡!”

只是看照片,稍稍有点常识的人,大概都能猜出来,拍合照的时候,奥巴马压根就不知道你是谁,只是出于友好或是工作需要,跟你在镜头前拍个照而已。
要说什么会晤、什么历史性的一刻、什么未来势不可挡……让人看得尴尬症都犯了。
除了奥巴马,还有各种喜提系列,今天这个代理喜提宝马,明天那个代理喜提奥迪。
但结果呢?
还不是在4S店里,拉拉横幅、拍拍照,最后连一辆QQ都没有提就走人。
即使这样,他们还是陷入一种集体自嗨中,以为自己这种拙劣的演技,真得能让看客们都相信,只要敷个面膜就能改变基因,只要加入他们,就能喜提凯迪拉克。
其实,看客们之所以不表态,不过是懒得拆穿而已。

像这样扮成小丑,每天极其努力地让别人能仰视自己,结果到头来,却白白变成了别人的笑料,别说仰视了,估计连平视都很难做到。
你们说,这又是何苦呢?

4
在知乎上,有一个匿名网友讲了一个故事:
她说,在18岁之前,自己一直就住在郊区的破铁皮房子里,家里又挤又黑。
因为从小的贫穷,让她内心极度自卑,长大后,只有不断去炫富才能觉得有自信。
为了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白富美,18岁的她被一个45岁的大叔包养了,住进了市中心的房子,每个月还有3万块钱的零花钱。
为了不让同学怀疑,女孩得用1000个谎言去圆。
结果就是,她说谎的技术越来越高,高到有时候她都已经相信了,爸爸妈妈都在国外定居,房子是爸妈租给她的,零花钱是爸妈给她的,而这个秃顶胖大叔,对她是真爱……
这就像昆德拉形容的那种人,“一个人在具有美化功能的哈哈镜面前,带着激动的满足看待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印象管理。
指的就是人为了能够迎合外界的期望,不断刻意地表演,演出一个并非完全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发现,越是虚荣的人,就越需要通过表演来做印象管理。
即使,一个人能在外人面前做好自我的印象管理,但这种扭曲了自我,迎合了大众的做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假的就是假的,谎话说再多也不能成真,你能骗过别人,但终究是骗不过自己的内心。
就像小姑娘说的那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觉得很痛苦,每天都想逃离,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每个人都有向好之心,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你可以努力赚钱,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你可以多读书,让自己有内涵;你也可以充实生活,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
从1.0升级为2.0的方式有很多,演看似是一条捷径,但它却是一个坑,最后跌倒受伤的人只有你。

5
在《奇葩说》中,肖骁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个同学,总爱装作自己什么好吃的都吃过,什么东西都用过的样子,总是一副屌屌的样子。
但肖骁知道,他肯定是说谎了。
于是肖骁编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汉堡,在大家面前骗那个同学上钩,然后当众戳穿。
肖骁发现,很多人那么爱演,总是要扮成不是自己的那一类人,最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一种捷径融入自己羡慕的圈子。
但人生光靠走捷径是行不通的,因为当不小心露出马脚后,就很容易原形毕露。
就像在《项链》中的马蒂尔德,为了能够融入贵族的圈子里,自己就省吃俭用省下一笔钱做礼服,就问朋友借来昂贵的项链,把自己从里到外,都打扮成了一个贵族该有的模样。

即使在穿着、打扮上、甚至言行举止上,马蒂尔德看上去都像一个贵族,但再怎么演,她依旧变不了贵族。
就只是丢了项链这件事情,就几乎能毁了她的生活,不但让她十年如一日地辛苦工作,攒钱还买项链的高利贷;还让她曾引以为傲的美丽都磨灭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
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强行融入真得很尴尬。
即使,你演技再好,能演得跟圈内人一模一样,但你依旧没法成为圈内人。
与其,靠演技去强行融入一个圈子,不如好好花时间让自己成为羡慕的那种人,当你变成理想中的模样后,想再融入那样的圈子还难吗?

6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在自我与表演之间做选择。
记得曾看过杜鹃的一个采访,当时,记者问艺人们的偶像都是谁。
有人说是莫妮卡·贝鲁克,有人说是马龙·白兰度,只有杜鹃说的是“我自己”。

越成熟的人,会越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不管是在人前还是人后,他们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正如王尔德那句经典的话,“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END
编 辑 | 喵姐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物道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