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仁波切|在生活中弱化习气的能量
2017/1/6 万物三千

    

    

     小编说:这是一段触碰心灵的文字,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心与文字共处。

     我宁愿听到一个人说自己是佛教徒,是因为他想让众生快乐,而不是他念了多少经咒,守了多少戒律。

    

     佛教与道德规范

     在其他宗教里,道德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你是不是好的基督徒或穆斯林等,都靠这个判断。我们通常把道德规范和心灵性混在一起。比如儒家也有很多:孝顺,被认为是好的事情,但还是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如裙带关系和堕落。

     像那些喝酒打麻将的人,通过概念化的归类,他们是不好的人,可能他们恰恰是好的。有些道德高尚的人反而不那么仁慈,他们可能是自私的、傲慢的、自我正确的。尊重师长也是一样,这是一个好的事情,但如果长者滥用权力,也会带来不好的问题。

     在佛教里,道德规范是第二层的。因为佛教不是迷信,不是宗教;龙树菩萨说佛教也不是哲学,甚至不是心灵的道路。然而,佛教包含了迷信,很宗教,很哲学,也谈到轮回来世,也有心灵的层面。

    

     日常与修行

     今天,我们可能对物质生活感到有点厌倦,如家庭、工作、经济、朋友、名声等,虽然我们拥有了一阵子,但还是相当浅薄,我们还在找寻。很自然,我们要寻找不明显的东西,所以说心灵的道路是必要的。

     这次,我希望无论老新朋友,都能碰触到佛教最基本的东西。另外,当我们谈到心灵的修持时,常常会变成坐在某个角落打坐念咒,只有这个时间才是修持佛法,但修持佛法和你的生活是分开的。你会觉得打坐是在修行,切洋葱不是修行。

     你的邻居——那种正常的佛教徒不太能接受,比如,你说你切洋葱是在修行,他会认为你有个魔性很重的上师。你每天花4个小时打坐修行,但剩下的20个小时和佛法完全都没有关系,正常生活和心灵生活没有发生交集。我们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远远多过修行,正如你可能花半个小时调整你的领带,那样的时间不是在修持。所以,我希望这次的内容可以解决这些的问题。

     在佛教里有很多教法,这次我选择了“六度,”这是从大乘的传统来的。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

    

     智慧 了知真相

     首先,智慧。没有智慧其他五项就不是“度”。智慧在佛法里是如此的重要,如果缺乏智慧,其他五项如同盲人走在沙漠中,即使禅定都是盲目的。虽然,智慧是最简单、明显、赤裸的,但它是最难的。具有智慧跟了知真相、实相是同义的,了知真相在佛教里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知真相就是生在净土,完全了知真相叫做涅槃、证悟。

     当佛教徒在赞颂佛陀时,很少说佛陀会飞来飞去,读你的未来,看你的手掌等等,他们讲的强有力的赞颂佛陀的话是:两千五百年前佛陀了知了真相。诸位可能正疑问现在我们谈的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这不是什么神奇的,但非常难认知。

     真相,有不同的层次。举例说,我们现在都在死亡当中,那些在加护病房快死的人,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死过很多次了,我们的祖先也都死亡了。你我没有碰到过任何人是没有死亡过的。这是个非常赤裸的事实,我们了知它。我们在智识上是知道的,可还是会觉得我会一直活着,不断地做计划,我们准备活很久。即使像这样简单明显赤裸的事实,我们实际上是不知道的。这样会升起没有必要的期待和恐惧,让我们在其中挣扎。

    

     我们所有一切的情绪,即使是爱,都会带来痛苦。所有情绪都受制于不确定性,基本上我们所有的情绪不是痛苦,就是痛苦的原因。这两个真相,其实我们不太接受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了悟真相?我们常常在询问真相,可是说真相的人和听真相的人都不接受真相。只有一个原因,那是习性,习性就是法道的母亲。因为你有习性,你需要一个法道。如果你没有习性就不需要了。

     对于银行家、证券人士、我怎么得到智慧。现在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法,是读一些有关教法的书,在你繁忙的生活工作之中,试着慢慢接触智慧的主题。

     作为佛教徒,我们到底要成就什么?就是要了知真相。这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了知了,也不能安住在上面。比如,我们知道有天我们都会死,死亡是确定的,但不会想它现在就会来,没有理由觉得我们跟死亡更接近。其实今天我们吃完早饭到现在,离死亡更近了一步。因为习气的原因,我们不能安住在那上面,我们怎么处理习气?

    

     禅定 减弱习气的能量

     习气就是一部手机,它需要不停地充电,是什么在给我们的习气一再充电呢?有一种自动手表你只要一直运动它就有动力,是什么让我们的习气一直有动力呢?就是分心散乱。分心散乱就是真正的罪恶力量的储存。它让习气活的非常好,呼吸非常健康。

     我们要做的是让习气有点饥饿,让习气体力不好,忘记事情,饿得没有能量。我们如何让习气饥饿,让它混乱呢?就是禅定。我们的目的是减弱习气的能量。我们怎么做?不要分心散乱。那么怎么办的到呢?

     现在我们来练习,不要坐直,不要做传统打坐的手势。只要觉知自己在做什么就好了。你可以斜坐、可以挖鼻孔,想着我要去厕所等等,禅定就是这么简单。这是经典支撑的,不是我发明的。

    

     再做个正式的、严肃的、坐直的打坐,你的心在觉知。初学者不要坐太久;那些对禅定很兴奋的人,不要坐很久。如果你想坐,你可以坐很多次短的禅坐。在30-40秒的过程中,也许你听到空调声或者其他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样减低了很多分心散乱。

     再来一次,用随便坐的方式,不要坐直,我们用眼睛看前面人的后脑,看台上翻译的人,或者看地面,看的时候不要分别,不要贴标签,只要看着。

     在计程车上也可以坐,不要坐直,只要看着行人走过,不要被逮到,不要定义,不要贴标签,短的,不要坐太久。这是很严肃的教法,是在教禅定。我们只是看,只是观,不要想。比如在厕所,闻到的气味,水流的声音,不要去分别,只要觉知自己在看就好。

    

     我们可能会忘记安住,会散乱,没有关系,记住那种状态,安住在当下,这是关键。没有限制于一个空间时间内,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

     刚刚我们选择用看的方法,现在用另外一个方法,可以打开你带来的食物包装,听包装打开的声音,然后看着吃的东西,不要去欣赏,只是说观察,单纯的观察,不管这个过程有多,就是一个禅定。

     然后,你吃它,也不要去想它的味道,只是品尝,可以在晚餐中花15秒做这个就够了。我再次说,这是经典教授的,不是我本人的发明,很多修行人都这么修行。

     我曾经上过日本茶道的课程,这是非常深奥的事情。把泡茶的方式可以运用到任何事务上,这也是一种禅定的修持。如果你是生意人,可以这样练习,很有仪式感的打开电脑,输入密码,打开Facebook,结束的时候也要很有仪式感的。或者有仪式的做菜,专注于每个动作,不带有看法,这就是禅定。你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禅定。

    

     佛教里吹喇叭敲鼓的仪式都是为了提醒正念。对于新朋友来说,做得越久越容易失去专注,可以短一点。假如你决定专注那扇门,当专注它时,开始可能会想到公园、车子、回消息等。开始时会觉得很气馁,想要回到门上,但你一直在想别的事情,你专注了门3次,心跑到别的地方20遍,你试图回到门上,这样做很好,这是禅定。

     另外一种方式,你看着门,想着谁设计的门,感觉像是英国人设计的,这时你想到了伦敦,想到炸鱼、双层巴士,你完全没有感到气馁。你坐的很直,在分心,没有做好,给习气充了电。习气,不让我们看到真相。

     假如你的佛堂布置的很简单只有一尊佛像,你不需要很多供养的物品,只要几朵花,把花瓣一片片放在佛像的面前,这样做不仅极具福德,也是很好的供养。

     如果你生在非佛教家庭,没有条件放佛像,也可以只把佛像保存在手机里,当有机会的时候,可以把手机放在桌上,你看着一朵花,不要分心散乱、不要定义它,不要觉得它是玫瑰或者蔷薇,然后放在手机的佛像面前。同时合掌观察自己的礼敬心。这就是禅定。这样的技巧叫做“止”(奢摩他)。

    

     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焦虑压力,因为我们是污染的,为什么我们染污呢,因为我们总是把幻想当成真相。我们想要学习真相,想要安住真相,但老的习气总是劫持我们。所以要把习气减弱,不要让他重新充电,充电就会带来分心散乱。

     我们的策略是快速、准确、不要太长。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攻击它。在路上、在公司、在夜总会、在打麻将、在森林、在打坐……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我们突击,然后再回来。

     我没有叫你们不要打麻将,也没有让你们打坐很久,教你们很难的修法。即使你跟我坐在一起,一起在深山,我也只能给你这些教法。

     同样,当我们吃饭时,只需要去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需要坐直,不需要任何的仪式,想像在做禅定。

    

     — END —

     编辑:三千 宝乐尔 静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70106 No.007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