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语 | 观影《冈仁波齐》——路漫漫,朝圣是勇者平常心的征途
2017/6/26 万物三千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去感受的一部电影。

     有些人看完片子,说感觉没有情节、节奏太慢。可是作为一个在藏区生活过,足迹基本遍满整个藏区的人,小编我从片子一开始,看到的村子中的一个细节,油乎乎的藏袍、手拌糌粑、背着高耸柴火的妇女、甚至空气中的平静,都能够感受到深切的怀念,发自内心的感叹到:好熟悉啊……

    

    

     平常心是自自然然的启程

     是的,作为一个深爱这片纯净之土的人,我只能说,真的太写实了,太熟悉了,我甚至找不到一个更加华丽的辞藻去形容它,因为,身处那里的那种感觉,与电影所运用的语言,真的太贴切了。

     一切都是那样自自然然的,没有太多波澜起伏的情感,可能因为身处这片广阔的天地之间已久的藏人们,他们的心也已经被这种广阔而串习了,磕大头去朝圣,这件对我们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丰功伟绩的重大事件,他们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决定了。所有的什么身体有残疾、怀孕、年龄大了、学业怎么办、要花多少钱等等的事情,用得着考虑在其中吗?这是多么淡然的一种状态,这是要具足怎样的信,才能够自然流露出这种行持?

    

     普普通通的一个村庄里,普普通通的11位藏民,有的是为了刚去世的父亲,有的是为了生前最后的愿望,有的是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有的是为了意外发生事故的亡者祈福,有的是为了赎罪的屠夫,还有天真浪漫的小女孩。不需要什么重大的变故,不需要遇见什么样的奇遇,不需要突然得到什么启示,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一天里,大家纷纷加入的朝圣的道路,就好像生来如此,就好像只是一次普通的走出家门,就好像每一个清晨该出去放牦牛了一样。就好像三步一磕五体投地2500多公里,历时200多天,所有的风餐露宿,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他们只是就这样,出发了……

    

     玛尼堆之悟

     每走一段路,就会在路边用石头堆起一个玛尼堆,这是藏人的一个传统,古代是为了在山中防止迷路用的,现在多成了祈福的一种象征,在藏区几乎随处可见。当我看到杨培叔叔在一边念经,一边指挥大家认真地堆砌石堆的时候,我突然有种感觉,我们现在仔细经营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财产和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切,和藏人在堆砌一个代表祈福的玛尼堆有何不一样呢?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一切本身就如梦幻泡影,如孩童用沙砌的城堡,在潮水无常来临的时刻,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为何要去执着那么多,又因追求其的过程,而产生如此之多的痛苦呢?

    

     没有任何事,能打断他们的俯首

     三步一拜的朝圣之途中,每一寸路程,即使没有人要求他们,他们也是用最严谨的态度,不做任何的逃避行为,坦然接受一切。

     小女孩扎西措姆脑袋磕破了,大人说可以休息,但是她坚强的说,我能磕。有时他们遇上雨水淹没很深的路面,他们毅然脱掉外套,浑身湿透头埋在水下,也要三步一磕去拜过。遇上山崩,纵是可能有生命危险,小女孩没有赶紧跑走,而是继续磕下去,一个大人为了保护她,脚被石头砸到受了伤,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反思,是自己的福报不够,应该更加好好的忏悔朝拜。毫无缘由被别的车追尾了,自己人也受了伤,他们选择了抛弃了拖拉机车头,由男人拉着车箱继续前行,而且走一段路,拉车的人必须走回开始拉的地方,再磕到车厢的位置,没有人有任何怨言。次仁曲真在路途中突然面临生产,她在医院生完孩子,几乎没有做太多休息,就回到队伍之中,继续前行,换做是我们汉人,估计怀着孕根本就不会去朝圣吧,更别说生完了还要做月子。路上没有了钱,那是事吗?打工一段时间,继续启程。

     所有的事情,都在考验他们的信念,可是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动摇他们的前行,这种对信仰的一丝不苟坚定与执行,令人内心持久的震撼

    

     最平常的慈悲,最感人

     最令人感动的,我觉得是他们每个人那种深深藏在质朴之下的慈悲。停下磕头的脚步,是因为不想阻拦一只虫子的路过;牵着驴子走而女人自己拉着车,因为觉得驴子太辛苦,带着驴子朝圣,因为它是家人,他们要带着驴子解脱;车被撞了后,首先是担心对方车上的受伤的人,于是赶紧让对方去就医;遇见和被遇见的人们,互相之间打招呼,邀请来歇歇脚,奉上茶和食物;为提供自己住宿的老爷爷耕地…… 这种原始的友好与慈悲,真的是完完全全到现在也是真实存在的。我最热爱藏区的原因,除了空灵的美景和神圣的信仰,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那里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挚的感觉。

    

     记得我那年决定去拉萨的大昭寺门口度过我的24岁生日,那天只有我的一位朋友和我的母亲同去了,他们给我买了一块小小的蛋糕,在大昭寺门口点燃一根小小的蜡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晚上在这里磕长头的藏民和一些游客,都慢慢的凑了上来,热情的询问和感叹:啊,你来大昭寺过生日啊,真是殊胜真是有福报…… 一度甚至周围聚集了一百多人来为我唱生日歌,我既高兴又感动,觉得那是我最特别的一次生日。

     还有一次在山上开车遇见暴雪,可见度一度只有3米左右,我们只好停在一块路边空地等雪变小再走,但是我们车上断水断粮了,大家又饥渴又冷,这时迎面开来一辆车,车上是不认识的藏民,也停在这躲雪,他们自发的为我们送来了暖水瓶装着的热热的酥油茶和几块囊饼,那种雪中送碳的感动,真的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如此这般的事件,只要在藏区生活过的人,我相信一定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

     反观我们现在城市人的冷漠,曾经看过一起车祸视频,一个女人被车撞飞倒在路中间,司机肇事逃跑,本来她还在动弹,后因为繁华的路上无人搭救,她又被一辆飞弛的车的四个轮子完全碾压了过去……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满面,我们的心怎么会变成这样?

    

     已然是藏民的小编一枚 : )

     慈悲真的不一定是跑去山里做慈善做公益,而是对万物不偏不倚的关爱,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对遇见受难之人伸出的援手,越是别无长物之人,布施出自己的慈悲,越是别样的动人。

    

     死与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在朝圣途中淡定的生了孩子这样的壮举就不说了,要说的是,不管是世俗间怎么样的伟人,只要一面对死亡的问题,都会闭口不谈、恐惧莫名。面对死亡,似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禁忌之谈,好笑的觉得自己似乎不去面对就不会发生似的。而杨培爷爷在朝圣之途中的死亡,却被大家认为是一种福报,大家淡淡的,也就是在空气中凝结了几秒,就已经释然了,不学佛的人看到这个场景,都会感叹:“怎么这么淡定?”,但是事实上我看到这的时候,却会心一笑,因为我深深了解,死亡只是我们漫漫轮回之路中的一个过程,与你每天晚上的睡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能够在朝圣这样的途中,怀着一颗为众生祈福的愿力而死去,毋庸置疑一定会去往善趣,真的令人羡慕。大家默默地为他请来了喇嘛超度,他用自己的身体给众生做了最后一次布施,天空中的飞鹰,一个远远的美如画的镜头,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念经吧”

     “我们念经吧”,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有的人诧异,就这样完了?我却感触良多:一切的一切,朝圣途中都在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句:“我们念经吧”。同样的,我们的生命中,会遇见很多的障碍、有时也有惊喜;我们所有为之奋斗的事业、家庭、亲人、甚至身体,都会逝去,唯独只有修行这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事。“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稻盛和夫也说过:“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对于一个智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场朝圣之路,任何的对境都可以拿来修行,我们要在这一场生命的电影中,演好每一个过程,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智慧与慈悲。

    

     写在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以为这里面的情节是取了很特殊的一些朝圣中的事情拼在一起,演绎出来的。当我知道,其实这部电影更像一部纪录片,因为所有的人物都是本人,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朝圣期间真实发生的事情,我更加震撼了,原来真实的世界真的比故事更动人!影片全程用了近乎白描的手法,不加任何的渲染和烘托,将藏区的美好、神圣,所有的情节都这样淡淡的叙述出来,反而成了一种高级而贴切的表达。

     我们城市中忙忙碌碌的人们,应该去看一看这样一部电影,思考一下还有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路漫漫,朝圣是勇者平常心的征途

    

     END

     撰文:小安娜

     校对:宝乐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