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共读 | 上师也喝酒(二十四)—— 十二年计划
2017/10/25 万物三千

    

    

     十二年计划

     虽然这不是我想要提供的,但是即使我们有个完整的检视清单及一套标准规范,也无法用简单的方法来评判上师,因为基本上,判断者的心早就被各种先入为主的概念及各种期待与恐惧所污染了。

     在《金刚鬘续经》中说,弟子需要花十二年的时间去分析上师,反之亦同。但谁有这么多耐心?而且,跟着师父过了十二年,你自然会产生评判性,因为你已经跟他太久了。

     无论如何,初学者还是应该对目标上师做完整的背景调查,例如:听听有关他的故事,读读书籍或文章,评估一下他的社交媒体等。

     同时,不要限制自己只找一位上师,对其他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上师也保持开放的态度。只因为上师有千百位弟子围绕,不见得就证明他的真实性;正如历史所显示,纵然是成千上万的群众,也非常可能制造出群体否定的现象。

    

     你可以认定第一位让你产生火花的人做为上师,但是在做出许诺之前,最好还是从不同的年纪,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传承中去找寻上师,可以让你的视野更开放。可能有些上师你原本不喜欢他的风格,后来却意外地发现那是最能利益你的上师。

     你至少应该花上一年的时间来积极地分析上师,这可以帮助你清除许多先入为主的概念。经过一整年的浏览上师,你可以将目标缩小到少数的几位。

     然后,你可以接受他们一些普通的教法,看看你是否听懂他们的语言,是否能掌握他们开示的精髓。你只需要倾听,不一定需要将他们视为将要操控你一生的导师、师父或向导。

     在这整个过程中,你必须经常质疑你的判断能力。这不是科学、数学或地理的老师,要评断他们的教学能力很容易;你必须细心追踪,而且还要有远大的视野,因为我们所谈的是一切众生证悟这件事。

    

     要记住,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因为这些准上师都会给你心灵的指导,因此,即使你不满意,也要对他们有相同程度的尊重。但这不表示你不能偶而有意做一些预期之外的事,来让他们不开心;因为测试他们的反应,也是分析的方法之一。

     例如,你可以跟上师借钱,然后假装忘了还他,看看他怎么要你还钱。在任何造成不利的情况升起时,例如事情不如他所愿,或者有人质疑他的传承,甚至批评他的长相时,都是观察你的候选人如何反应的好时机。但你应该以真诚而且尊敬的态度来做这些事情,因为他们是想要教导你佛法。

    

     很久以前,我第一次到印尼,其中一位邀请我的人安排我坐当地的客户巴士及三等的火车车厢,一起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由于我经常在北印度搭乘巴士到比尔,所以对这种旅途经验丰富。在那个年代,还没有配备空调及舒适座位的豪华巴士,你必须与鸡群同车,因此我的印尼之旅并没有让我感到任何不适应。

     多年之后,这个人告诉我,当年他带我进行这次艰辛之旅的目的,即使为了要测试我,看看我是否被惯坏了。我认为从他的角度而言,他的确想的很周到。

    

     由于人生短暂,我们没有持续一直分析上师的奢侈,因此,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听闻开示或接受指导,加上就近观察上师在混乱状态下的表现,你最终必须做个结论。

     经过一段时间,如果你对某个上师没有强烈的感觉,那么你跟他大概就没有什么缘分。虽然我们的情感薄弱,但还是胜过理性的逻辑。对某个人有没有感觉,不只是此世因缘的结果。

     一旦你在情感与理智上都已经确定某个人应该就是你的上师时,你可以向他请求更多、更完整的教法,以便进一步测试上师-弟子的关系。

     在此之前,你不需要认为你应该帮上师洗内衣裤,但现在,你可以了。你也可以开始供养一些很好但无害的供品,例如水果、鲜花或焚香等不会造成“慷慨后悔恨症”的供品。

     你也可以开始对他顶礼或表达惯常的礼敬方式,以测试自己的傲慢与我执。从此,你就不是以大学生聆听演讲的方式,而是以病人聆听医生指示的方式去听闻教法了。

     至此,如果你的信心依然毫不动摇,而且还更加深入的话,那么,根据你对于追随金刚乘需要一位上师的了解,你可以开始供养身、语、意,并且准备接受灌顶。

     然而,值得一而再再而三提醒大家的是,灌顶是件大事。没有比接受密乘灌顶更宏大,也更危险的事了。

    

     我曾在喜马拉雅深山中的史毕提,在一座宁玛巴寺院给过一系列的灌顶。附近有一位格鲁巴寺院的住持常到我住的地方来,向我供养哈达、问安,进行各种客套的礼节。这是西藏在地喇嘛代表寺院接待来访喇嘛的习俗。

     每次法会,他都前来仪式性地供养曼达,然后在灌顶正式开始之前就离开。除了在波若波罗密多口传的那次之外,在其他的密乘灌顶法会上,他都事先离席。

     我的一些弟子注意到他不肯接受我的灌顶,便批评他这种行为是门户之见,但我却认为他的行止优雅而令人钦佩;他又不认识我,因此何必与我结下一个无可返还的缘?我们都应当谨慎。我们都应忠于佛法,而非忠于社会一般的期待。

     许多喇嘛或修行人会避免从某些高阶喇嘛处接受教法,但他们又不直接表达。他们由于政治正确的压力,常就找各种借口,或趁着喇嘛到来时出访外地。

    

     编辑:宝乐儿

     校对:宝乐儿

     图片:宝乐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