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言 | 放下控制, 是对是错?
2018/1/26 万物三千

    

    

     小编语

     很多人说,喜欢佛法,但觉得它离生活太远;想要修行,可生活忙碌没有时间。殊不知,佛法其实离人可以很近,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亲近佛法,倾听上师智慧的声音,万物三千新开了这档栏目:叁仟慧言——你问上师答,每一个教言都无比珍贵,可以开启我们生命的智慧,照亮人生的旅途……

    

     索南达杰仁波切的解答

     小糊涂:

     师父,我觉得这期的题目有问题。放下控制,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开车时不控制车速、方向、刹车,结果是能想像出来的;再比如,小孩子如果不控制饮食或者思想,就会身体生病,心智不成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反正我觉得放下控制是不对的。

     师父 :

     你知道什么是控制吗?下面给你最严谨的解释:

     控制,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解释为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操纵。

     你的举例不无道理。我们把“控制”从个人层面上放眼至整个历史文化长河,会看到很有趣的特征: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位、权势、财富、名望占了主流地位,价值观、人生观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小糊涂:

     师父,控制这些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师父 :

     由无法满足的欲望引发的控制,在人与人之间会导致财产、资源、权力的抢夺。由愤怒、嫉妒这样的情绪引发的控制,会导致人类战争不断。

     在你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老板觉得一个员工不好控制,会找到各种理由开除他。丈夫觉得妻子不听话,就会出现家庭暴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小糊涂:

     师父,你讲的都是负面的,控制就没有正向的吗?

     师父 :

     在佛教里初阶的控制是通过修行,控制情绪。最完美的控制是控制生死。很多时候,由于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导致内心的匮乏,通过对外在环境及人事物的操控来满足自我价值,体现存在感。这样的操控过程,若是达到我们的预期,就会欣喜若狂;反之可能会一蹶不振,情绪低迷,很有可能导致抑郁症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想通过操控而达到自己目标的幸福感消失天际,不仅如此,自己深受其害,沦为控制的奴隶。

    

     小糊涂:

     师父,如何让控制为我所用,达到控制情绪、乃至控制生死的高手?

     师父 :

     这个目标不错。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学修佛法,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想控制、操控,还是担心失控,在佛教里归纳为情绪问题,解决了情绪,这些难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禅修,可以快速地让心平静。在禅修的过程中,观修人身难得,了知生命可贵,不会空耗人生;观修寿命无常,了知苦乐无常,减少执着;观修菩提心,了知所有人都做过我们的母亲,平等对待一切生命。这样禅修,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负面情绪荡然无存。

     最完美的是观修空性,了知万法无实,呈现本来智慧。自然就有把握控制生死。

     人活在世上,不能让自己活得无能为力。

     ——索南达杰仁波切

    

     索南达杰仁波切

     索南达杰仁波切出生在志呷寺的长沙干玛部落,七岁的时侯就被白玛邓波法王认定为第二世秋仓嘉珠仁波切的化身。13岁到竹庆西日桑哈高级佛学院剃度出家,依止于白玛格桑法王、白玛才旺尊者等许多高僧大德。17岁去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学习,年仅20岁时就已经担任志呷寺讲经的大堪布,为四众讲经说法。

    

     亲们,针对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生命是一场分享的盛宴

     END

     编辑:静莲

     排版:宝乐尔

     图片:石锅 馨妤

     部分来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