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言 | 处处比较的人生,过得可好?
2018/2/9 万物三千


小编语
很多人说,喜欢佛法,但觉得它离生活太远;想要修行,可生活忙碌没有时间。殊不知,佛法其实离人可以很近,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亲近佛法,倾听上师智慧的声音,万物三千新开了这档栏目:叁仟慧言——你问上师答,每一个教言都无比珍贵,可以开启我们生命的智慧,照亮人生的旅途……
索南达杰仁波切的解答
小糊涂:
师父,周围的师兄都比我修行的好,福报也比我好,工作不辛苦,钱又多,我是最不幸福的那个。
师父 :
人都习惯往上比较,却不会往下比较。大家普遍的想法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往下比就会想:这是有毛病吗?
那我的问题是:什么是高处,什么是低处?
我们一直向上比较,看到比我地位高的人,自己就想更有地位;看到比我有钱的人,自己就想更有钱,人们在努力追逐金钱的时候,殊不知这些钱最终也不是自己的。

小糊涂:
师父,钱是我赚的,为什么说钱不是自己的?
师父 :
看这个世界,有多少富人像卖身一样?要不钱属于国家,要不钱陷在投资理财里,如果家中有败家子,一生努力会被挥霍一空,种种原因表明,自己赚的钱是很难真正得到的。

小糊涂:
您说的是,不过向下也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他都不如我,还比什么?
师父 :
这是真的吗?当你向下比较的时候,是否觉得自己拥有的很多,会产生满足感?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是否心生慈悯?
有些人可能在财富、地位方面都不如你,但是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谁与他亲近都觉得特别舒服,会被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平和所吸引,不由得羡慕他的状态。这才是往高处走。
另外,你所谓往高处走的人,有多少人他们的发心是为了这个社会?还是围绕着名利?有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叫做往高处走吗?肯定不是的。很多人都是心在监狱里,想要的得不到,得到了又不满足。
这和释迦牟尼佛说的一模一样,贪心的人就算拥有了世界上全部的东西也不会满足。而且过度贪婪对家人,对朋友,经常会带来很多麻烦,满脑子都是钱,感情也淡了,爱心也没有了,慈悲心大智慧也飞走了。
有这些心态的人真的要考虑考虑:过度的贪心,让我不断往上与人攀比,带给我的只有痛苦,绑架了我的大智慧,贪婪模糊了我的光明路。
与其这样,还不如实实在在地生活,爱家人体谅身边人。一个人能力有限,帮助所有众生不容易实现,如果自己有缘分带给别人快乐,就等于帮助了所有的众生。

小糊涂:
师父,现在社会上人这么多,根本没有办法帮得到。
师父 :
这不是理由。做好自己,不断的提升慈悲心,要有爱一切众生这样的完美心态。
正如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所说:“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我们这个世界的路很不好走,到处都是瓦砾、荆棘,地面凹凸不平。在这样的大地上行走,很容易损害自己的脚。如果害怕这样的伤害,就用大量皮革把整个大地铺满,走在上面,就好像走在地毯上一样很舒服,不会被割伤了。可到哪里去找这么大的皮革?根本找不到足量的皮革能把整个大地铺满。这是不能现实的,无法做到的,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脚。用皮革做双鞋,穿在自己的脚上,就能保护自己的脚底,这与用皮革把整个大地覆盖、铺满的效果是一样的。虽然用很少的力量却做很大的事情,完全满足自己的愿望。
我认为人往高处走,实际上是在慈悲和智慧两方面不断的往高处走。

索南达杰仁波切
索南达杰仁波切出生在志呷寺的长沙干玛部落,七岁的时侯就被白玛邓波法王认定为第二世秋仓嘉珠仁波切的化身。13岁到竹庆西日桑哈高级佛学院剃度出家,依止于白玛格桑法王、白玛才旺尊者等许多高僧大德。17岁去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学习,年仅20岁时就已经担任志呷寺讲经的大堪布,为四众讲经说法。

亲们,针对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生命是一场分享的盛宴。
END
编辑:静莲
排版:宝乐尔
图片:石锅 馨妤
部分来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