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 | 上师也喝酒(三十八)——如何维持虔诚心
2018/4/14 11:00:17 万物三千
如何维持虔诚心
如何维持虔诚?曾经有一位噶当巴上师给了很简单的教法。诸位可能都听过其中大部分。但有些教诲,我们都必须一再地听闻:
对佛法的虔敬心即是圣财
对佛法的虔敬心是非常难以升起的圣财。当初学者升起虔敬心时,可能伴随着各种期待、希望与恐惧。暂时而言,这无所谓。即使只有这种虔敬心,也令人鼓舞。
抓住虔敬心的浪涛
虔敬心像波浪一般,它是一个入口。如果你是个冲浪者,绝对不会放掉那个浪涛。一旦你抓住了,它会在修持中带领你。因此,当你一被虔敬心启发时,不要等待!要抓住它,利用它。如果正在泡咖啡或正在开车时虔敬心突然生起,我们习惯上都会想:“感受到这种虔敬心真好!”然后将它记在心里,心想稍后要以这种感觉来修持。事实上,不论时间有多短暂,甚至没有时间,我们也应该当下即刻修持。即使你只有些微的时间念一小段莲师祈请文,也应该立刻去做。
轮回事物永无尽头
吉美林巴实在充满智慧,我们有些人会想像,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完全放弃一切轮回的活动以及世间的责任,然后全心投入佛法。但吉美林巴告诉我们,这种时刻永远不会到来。你并不需要停止一切世俗事物,而只修持佛法;你应该切记:时间的工作永无止境。他在告诉你不要欺骗自己,切勿以为在此生中,你会到达完全没有其他事情可做的时候。抱着这种因循拖延的态度,想像我们的工作某一天会结束,我们就永远不会开始修行。轮回事物永远无尽,而且永无成果;轮回活动永不结束,因此,无论何时何地虔敬心自然升起,马上运用它。不要想像过一阵子你可以用先前的虔敬心来启发你的修持,因为到那时,你的虔敬心早已消失殆尽了。
培养坚忍之心
当虔敬心受到考验时,你要培养坚忍之心。举例说,假设你投入长时间努力地修持,却连一个好梦都经验不到,而且日常修持的启发与热心也都逐渐退失,这时,你就要修持坚忍之心。甚至只是口中念念而心中无感,你也要持续下去。
培养急迫之感
我们不知道自己对此生的计划会不会成真。因此,要对自己的修持培养一种急迫感,在心灵道上不要拖延。
礼仪与成规
礼仪基本上是仪式的一种,它受限于不同的习俗与文化,因此有多种的形态与目的。礼仪可以是好的,但它也能变得非常繁复而遮蔽了更重要的东西。密勒日巴说:“如果我生病时没人闻问;如果我死亡时没人哭泣;如果我能独自死在僻静的闭关处,那么,身为瑜伽士,我会非常满意。”他对于别人对他鞠躬多深,他的墓碑石多大,都毫无兴趣。这是大修行者的态度,他们不在乎外在的展现,也不需要社交礼仪。
在密勒日巴和玛尔巴之间,也没有什么礼仪或成规。玛尔巴不需要带着华丽的顶冠或从事虚假的游戏来让弟子感到开心。密勒日巴也从来不做任何虚假的游戏取悦上师。但今天,如果有导师暗示要采取玛尔巴对待密勒日巴的方法,他就会即刻失去弟子。
在不丹,对上师尊崇的修持,几乎仅剩形式上的行礼如仪了。不丹人认为他们都必须弯腰鞠躬。通常,喇嘛在法会上或重要的送往迎来时,会将手放在人们的头顶上,但现在已经变得过度的泛滥。人们在每个早晨、每个傍晚,或每次喇嘛离开一下,就要接受加持。
对比起来,有一次我在拉萨绕行八廓圣路。有个高大的康巴人靠过来,跟着我绕行了几圈。过程中,他像很多康巴人一般,直眼瞪着我,丝毫没有禁忌。后来,我走累了,就坐在一个板凳上休息。他走到我面前,说:“我听说你是宗萨钦哲?”我答道:“我想是吧,反正那是人们称呼我的名字。”他一听,就解开卷在头上的长辫子,说:“既然如此,你可以把手放在我的头上吗?”但他也不弯身,所以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才碰到他的头顶。随后,他把辫子卷回头上去,取出他的钱包,自己留了十元人民币,然后把其他的钱揉成一团,丢到我的包包里,没有用信封,也没有礼仪。他用藏语对我说了一句类似:“不要搞砸了”的话,意思是:“他已经臣服于我,所以我应该照顾他。”
过后,我又遇到他好几次,但他并不再来要求加持。对他而言,一次手碰头的加持就够了。他不觉得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需要加持。
这位康巴人很特别。多年来,我注意到有一整套的不丹及西藏礼仪,被强行加诸于西方弟子身上,但他们经常起不了作用,因为这些习俗原本就不是为了西方人的身体所设计的。西藏人不该强迫塞尔维亚人用伸舌头来表示尊敬。如果穿西装的美国人在公共场合中,对他上师伸出舌头来表示礼敬,看起来会相当荒唐,特别是对其他那些真正有好奇心,想要寻找心灵之道的西方人而言,更是无法理解。
类似上师进来时我们起立,或用双手送上东西等一般性礼仪,都是优雅而令人启发的举止,但是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做法,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优美而礼貌的礼仪形式。我这么说可能西藏人会感到惊讶,但我认为英国人在许多层面上,比西藏人还有礼貌。甚至喧闹吵杂的中国人,如果你熟悉他们的文化的话,可以注意到他们也有自己的礼仪。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上师—弟子的礼仪基础,在于纯净的净观。因此,不把上师看成同侪,是礼仪的精要。仪式性的礼仪对培养纪律而言有其重要性。特别是密乘的修行者,可以用礼仪来作为修持正念的工具。
礼仪的效果与发心有关。穿着整齐、涂上口红去见上师,可以是积聚福德的方式。如果一个懒散又厌恶正式服装的人,以尊敬的发心穿上西装、配上领带去见上师的话,他就积聚了福德。通常,你到了西方的佛法中心,会发现了佛堂里充满了衣着邋遢的男女众。他们愿意在上班的时候穿着西装,却选择穿着睡衣来参加佛法开示。不仅如此,每个人还各自带足了半大箱子的文化饰物,把佛堂装饰成社区瑜伽健身中心,完全缺乏塑造仪典气氛的礼仪或发心。
待续……
END
作者:宗萨仁波切
排版:宝乐儿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