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言 | 佛教徒如何过母亲节?
2018/5/11 20:30:00 万物三千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每年的母亲节。母亲节来源于西方, 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传到中国。

     中国古代没有母亲节,古人重视孝道,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孝母的故事,比如“二十四孝”等 。

     母亲生子,怀之十月,身如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母亲节对我们的意义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警惕及对父母恩重如山的纪念。

     每年的母亲节,你是否会用心地为母亲挑选一束花?一件首饰抑或其他礼物?对于佛弟子来说,如何才是最合适地过母亲节的方式呢?

     佛法讲“修三福为净业正因”,三福之首,即是孝养父母。在这方面,有不少高僧大德以自己的行谊示范了佛教徒如何孝敬母亲。

    

     虚云禅师:三步一拜朝五台报母恩

     虚云禅师(1840--1959),祖籍湖南湘乡,一生坚持苦行,五湖四海弘传佛法,广建寺庙,培育僧才,一身系五宗法脉,是为一代禅门泰斗。

     虚云老和尚父亲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依然无子。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内心十分虔诚,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了。

     待到十月期满,老和尚父母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二人惊醒之后,胎儿便降生了,一看却是一个肉团,老和尚母亲当时便因为惊吓而气绝。父亲便差人将血球丢到河里。

     第二天,有卖药翁经过河边,见到血球,破开之后竟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即虚云老和尚。一番打听之后,又送回家。就这样,老和尚并未见到其生母,是由继母抚养成人的。

     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常念及“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为了报答母亲生育之恩,他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希望母亲早脱轮回。

     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一日,老和尚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经南京渡江到浦口,经苏北入河南,到了腊月,拜到黄河边的铁谢渡,因为错过宿店了机缘,在路边一个茅棚中度夜。

     后半夜大雪纷飞,黎明后积雪已经盈尺,过往无人,他在茅棚中枯坐念佛,饥寒交迫,日复一日,到了第六日终至陷入昏迷状态。

     后来得到一个叫“文吉”(实为文殊菩萨化身)的乞丐相救,得以继续前进,拜到五月底终于拜到五台山的显通寺。

     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两次冻卧冰雪中,感文殊菩萨化身为文吉乞者,两度救他脱险,经历两年之多方才到达五台,达成了报母恩的夙愿。

     后来老和尚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于是在阿育王寺拜释迦舍利。每天礼忏若干拜,一心求见母亲一面。

     随后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头供佛,求见母亲。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梦中有人对他说:“你求见你母亲,这就是你的母亲,要见快看。”老和尚抬头一看,只见空中有一夫人,骑在龙身上,有很多龙神护佑,飘然上升而去。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苦行五台、燃指供佛,最后虔诚祈请,在梦中得以亲见母亲乘龙而去。老和尚行举,以一个佛教徒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本焕长老:燃臂孝母

     本焕长老(1907—2012)为南禅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长老于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多处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于2012年4月于深圳弘法寺圆寂,世寿一百零六,被尊为一代佛门泰斗。

     本焕长老一生跌宕,充满传奇色彩。法师曾刺舌根、手指血抄经,抄《楞严经》10卷,《地藏经》3卷,《普贤行愿品》19卷,长达20万字,古今罕见,足见长老愿力之大。长老的另一为人所传颂的故事是“燃臂孝母”。

     1948年4月,春意正浓,正在上海普济寺参修的本焕长老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接到消息后,本焕长老顾不及悲伤,马不停蹄的赶回湖北新洲,到离家最近的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

     在报恩寺挂单期间,本焕长老坚持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15里回家照料母亲。晚上赶回报恩寺研读三藏,并日日施放焰口为母亲祈福。

     在之后的5个月内,本焕长老只要在家,几乎寸步不离陪侍在老母身边,端茶奉水,喂药敬食。

     母亲临终时,本焕长老将半寸的灯草三根扎在一起,蘸上香油,点着火放到胳膊上燃烧,以肉身供养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业障,并将功德回向母亲。

     母亲在本焕长老虔敬的祈愿中,安详的往生了。母亲西去后,本焕长老在母亲坟前搭一灵台,双膝跪在母亲床前,日夜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连续守孝四十九日,为母亲超度。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本焕长老被问及为何选择用这种方式为母亲送终的。本老答道:“这个色壳子是父母生养的,在上面点灯供佛,就是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本老晚年每当捋起袖子,燃臂时留下的疤痕历历在目,不只前臂有大块的疤痕,整个手臂上都还清晰的留着烈火燎烤过的印记。

    

     无极导禅师:寻母十载,礼佛半生

     无极导禅师,元时吴兴人本是宋皇室宗族。无极导禅师刚出生时,适逢元兵大举侵犯江南,居民四处逃散,母亲带着他躲避兵祸,将他包在苫布之中。

     后来,母亲被元兵掳去,父亲又被乱兵杀害,幸亏有位好心人将他收留抚养,才得以活命。长大以后,他思念母亲,便对别人说:“谁无父母呢?我母亲被掳往北方,我愿意终我一生来寻找她。不然凭什么生于天地之间呢?”说完,号啕大哭,在观音大士像前发誓,每天必拜两千拜,希望早日见到母亲。

     为了寻找母亲,他四处奔走,整整耗去了十年光阴,后来,他来到河间的乐寿县,有一位老人家告诉了他母亲的下落,原来他母亲已嫁给了一个富贵人家。

     与母亲相会时,母亲已不认识他,于是,他将自己的乳名及家族、亲戚的情况一一陈述出来,母子俩抱头痛哭,过路的人见此也无不为之伤感。

     无极导禅师对母亲说:“我们母子分离了二十三年,现在终于团聚,这全靠佛祖的保佑啊!”于是动手制作了一辆竹车,让母亲坐在上面,自己拉着车,一步一步地走,每走十步就停下来跪拜佛祖,一直拜到普陀山。

     回家之后,他觉得这样还不足以报答佛祖,而最好的报答方式便是献身佛门,于是,他落发出家。

     值此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 万物三千发起共诵“报父母恩咒”共修活动,邀您一起持咒,以此善行功德回向现世母亲健康平安吉祥,已故母亲蒙佛力加持,可以解脱。

     《报父母恩咒》:

     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此外,亦可为母亲抄写心经,如果和母亲一起抄写心经更好,抄经的目的在于个人自我修行、亦能回向亲友众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愿。

     END

     改编:晓庆

     图片:来自网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万物三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