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期】山东菏泽曹县战疫作品选辑135:疫路勇光:56岁的她 决战在最危“疫”线 文/王慧
2022/8/17 人文医苑

    

     征集启示

     “菏”你一起,同心战疫;

     “泽”无旁贷,共克时艰。

     《人文医苑》、《鲁西南文苑》即日起联合征集菏泽、曹县战役一线有关图像文资料,体裁不限,资责自负,请发有关微信群、或编辑微信、或专门邮箱(luxinanwenyuan@163.com)。

     2022年7月27日

    

    

    

    2022年的夏天,对于175万曹县人民来说,是最难忘的一个季节。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让这个城市经历了它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她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让她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让她健康阳光、蓬勃向上”。面对病魔,每一个曹县人都不惧危险,戮力同心、共克时艰,表现出了迎难而上的无畏和担当。

     56岁的她

     决战在最危“疫”线

     文/王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众多的“逆行者”当中,特别是医务工作者,是最危险的“逆行勇士”。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一个人,她的名字叫李华。

    

    

     李华,女,56岁,中共党员,是曹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理人员。1991年参加工作,今年是她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第32个年头。

    

    

    勇士之情

     “这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自从我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在第一时间报名请战,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吴婷说什么也不肯答应,告诉她:“定点医院刚开始启用,任务艰巨,危险性大,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你这么大岁数了,身体肯定吃不消”。

    

     对于这些,李华认为不是困难和理由,对护士长说:“家乡有难,全省的兄弟单位都来帮助咱们,全市的医务工作者都来支援我们,我是曹县人,又是曹县人民医院的一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到一线去。再说,我与你们并肩作战已经习惯了,不让我去,我在家会坐卧不宁的”。大家都被这位56岁老同志的精神感动了,不得不答应了她的请战要求。就这样,李华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了曹县定点医院。

    

     在这里,李华负责的是定点医院一区的总务,管理各楼层的物资需求和所有人员的就餐问题。由于定点医院刚刚启用,前期困难重重,消杀工作、物资的申领、10个楼层的物品配备等,工作十分繁琐。她手中同时拿着四个本子,有病人需求本、楼层物资补充本、物资申领本、物资发放本,上面每一页都记录各类明细。她的大脑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从来不会出现一丝差错,她的身体就像一个永生的陀螺,每天都在高效地运转。

    

     就这样,她穿着防护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任汗水在防护服内流淌,任双手因汗水浸泡而开裂。在进入医院的前三天时间里,是工作强度最大的三天,精疲力尽的她只要一坐下来就能睡着。

    

     许多年轻的同事,看着50多岁的她跑前跑后,都心疼的不得了,劝她有时间就休息一下。但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重症监护室里出来的人,我的身体就像你们二三十岁小孩一样强壮。在戏剧《穆桂英挂帅》里,穆桂英是53岁又出征,我是56岁又上战场”。

    

    

    勇士之胆

     “既然来参加了这次战疫,我一定要到战场上去”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定点医院的工作逐渐地进入了正轨。就在大家刚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缓过来时,令所有人没有想的到是,李华向护理部申请进入病房工作。

     在定点医院,“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三个区域: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红区”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地方,是与新冠病魔激烈交锋的区域,堪称战“疫”火线,也是名副其实的最危“疫”线。

    

     第一次,护理部以她年龄偏大为由拒绝了她。过了两天,她再一次去护理部申请去三楼重症监护室工作,护理部的负责人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不得不同意了她的请求。

     那天,56岁的李华高兴得像个孩子,她说:“现在都到战场边上了,我必须到战场最前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在那里与疫毒正面交锋,也就不留遗憾了,这可是以后我向孙子炫耀的资本哈……”

    

     战斗在在定点医院,每个医护人员都是勇士,像李华一样。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但是在工作中,她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把儿女情长抛之脑外,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李华,在这里已经坚守了10多个日日夜夜。她坚定地表示,疫不退,我不退,直至最后胜利!

    

    勇士之心

     “与一座英雄的城市同在,与这里的病人同行”

     目前变异的新冠病毒虽然致死率降低,但传播力更强,传染性更强。专家提醒医务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尽可能少接触病人,减少感染机会。但李华在生死“疫”线,在严格做好自身防护和患者防护之后,根本顾不了那么多,精心护理着每一位患者。

    

     战“红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一颗勇敢的心,一颗时时把患者安危放在心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红心”。在这里,有的病人显得焦燥不安,心理非常脆弱。李华在极尽全力做好护理技术服务的同时,总是刻意和患者沟通交流,用心安抚他们的情绪,耐心做好心理疏导。

    

     “说实话,也担心,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时候必须坚强,必须勇往直前”。李华每天上午12:30进舱,晚上8:30出才能舱。在这8个小时内,除了护理病人外,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对一个56岁的人来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与一座英雄的城市同在,与这里的人们同行。” 李华说,她并不孤单。勇士一往无前,与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一路同行——那是勇士不断前行的力量。李华和她的同事们会一直坚守,直到最后一个病人完全康复。

    

    

    “疫”散花开,山河清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终于迎来了这场战“疫”的胜利。今天的曹县,依旧车水马龙,喧嚣繁华,这座城市,又回到了她原来的样子。微光成炬,照亮未来。这背后,是无数个像李华这样的逆行者,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守护着千家万户。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一道光,平凡而闪亮!

     向每一位逆行者致敬!

     作者简介

    

     王慧:曹县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近三十年。

     人生信条:看到万物的美与深情,感动投入。

     过简单而安静的生活,无所保留地工作,留下心迹。

    

     【人文医苑】顾问委员会

     袁 钟 隋 芳 单宝德 赵谦刚 王 举

     李 松 韩春慧 李 子 姚宗亮 酆 鸿

     【人文医苑】编辑委员会

     总编:王献华

     执行总编:高巧云

     执行副总编:

     李 霞 钟敬英 于 燕

     陈 姝 王景燕 蔡亚捷

     特约摄影师:孟宪军

     金牌主播:鲁西南金牌主播团队

     校对:刘 翔

     刊头题字:葛 峰

     总监:李美云

     (原创首发投稿:0016789@163.com)

     本期责任编辑:高巧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文医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