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八
2021/8/15 5:35:03 空山落叶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八
却说瀍河流域在汉以前一共有四座神宫,四座神宫亦称四大神庙。四大神庙中供奉的均是半神半人的神灵,所谓半神半人就是说,他(她)们生前确是实有其真人,因为出生时具有天赐禀赋,异乎常人,庇佑百姓且立有盖世神功,让后人难测阴阳,难望项背,故而超越千古,万人敬仰而称神。瀍河流域这四大神宫即:炎帝神宫,祀奉炎帝。炎帝神宫在今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宜苏山。汤王神宫,祀奉商汤。汤王神宫在今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宜苏山。老子神宫,又称上清宫,祀奉道教太上老君(老子)。老子神宫在今洛阳市北郊望朝岭。班媫妤神宫,祀奉班媫妤。班媫妤神宫在今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班家沟村班妤山。宜苏山又名苏山,苏山上的炎帝庙建庙历史久远,因炎帝曾在宜苏山附近的谷城山上种植谷子而著名。今炎帝庙由郑州市周锦女士捐资重建,有大殿五楹雄踞山巅。炎帝庙大殿中塑有炎帝、风伯、雨师、雷公、闪电娘娘等神衹。古代炎帝庙大殿的大樑是枣木樑,樑木粗大,两人不能合抱。炎帝庙前的台地上有历代重修碑记六通。汤王神宫,亦名汤王庙、高庙。汤王庙建于周灭商之后,庙建在宜苏山上炎帝庙右侧,今有大殿三楹,三楹大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汤王庙大殿中塑有商汤像一尊,配祀神像两尊。汤王庙屡毁屡建,至今香火旺盛。洛阳近郊的瀍河流域为什么会建汤王庙呢?原来,成周是城池的名字,是周朝初年周公在洛阳规划建设的一座城池,这座城池之所以取名成周,蕴含有“周道大成”的意思。当时,周公同时在洛阳建了两座城池,一是王城、二是成周城。周公在洛阳营建都城前先卜了卦,来预测建城的吉凶,卜卦的结果显示,在瀍水以西建王城、在瀍水以东建成周城都是吉利的。洛阳的成周和汤王庙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殷商贵族正是在成周获得了为汤王建庙的权利,从此河洛地区才有了汤王庙。亡国后的殷商贵族,最先被押解到成周城,然后又分配到洛阳近郊各地监管居住。可以这样说,从成周城建成后,凡是以前殷商统治之外的地方所有的汤王庙都和成周城有关。为什么要对殷商贵族监管呢?原因是亡国后的殷商贵族发动过叛乱。《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始于公元前1043年,即公元前1043年为周公摄政元年。因此可知,周公营建王城和成周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038年。上文中“践奄”即讨伐奄国;“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郡国制。礼,是为了实行等级制制定的规章制度,是核心;乐,只是维护规章制度的形式。《括地志》:“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成周之地,秦庄襄王以为洛阳县,三川守理之。”秦代时,洛阳曾一度称三川郡,三川郡设置郡守一职管理。秦代时洛阳为什么称“三川郡”呢?因为洛阳地处洛河、伊河、黄河流域,洛河、伊河、黄河流域又称洛川、伊川、黄河川。《周书》称:“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郏山,又称郏鄏,主要地段大概指今洛阳、孟津、偃师三地交界处的凤凰山、首阳山一带。“中土”即洛阳。成周城的占地范围南到洛河河岸,北到洛阳邙山。为“天下之大凑”,“凑”同辏,是天下商旅车马行人经常来往的地方。《三家注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邶、鄘、卫是。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帝王世纪》:“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以上引文的意思是,洛阳的王城和成周城建成之后,周王居住在王城。周灭商建国后,殷商贵族并没有放弃复国的梦想,时刻阴谋叛乱恢复商国,当时周成王年龄幼小,周公主政的周王朝也没有放松对殷商贵族的监管。周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去监管殷商贵族呢?周公把殷商过去的国土分为三块,以夷治夷,以殷治殷,也就是说让殷商的贵族自治,并且派人监视。周公把殷商故都以北的邶地(即今河南安阳一带)封给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把殷商故都以东的卫地(即今河南郑州市管城区一带)封给周公的弟弟管叔监管;把殷都以西的鄘地(即今河南新乡市一带)封给周公的弟弟蔡叔监管,这就是所谓的“三监”。以上三块封地,就是诗经一书中的邶、卫、鄘三国。但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还是暗中收买了管叔和蔡叔发动了武装叛乱。《尚书序》中说:“武王崩,三监畔”……周武王死后,管、蔡以及武庚与东夷地区立刻发动了叛乱,周王朝危在旦夕。周公团结召公奭,亲率大军东征。经过三年的军事战争,周公镇压了三监,诛杀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还大义灭亲,杀了自己的弟弟管叔,放逐了自己的弟弟蔡叔,以纣王庶兄微子继承殷祀,让微子在宋(今河南商丘)建国,史称宋国。周公把殷商贵族全部迁到成周(即洛阳)就近监督。成周城即汉魏故城的前身,成周城“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具体面积有多大呢?《帝王世记》:“(成周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代的《元康地道记》中说:“(成周城)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有三十六步。城东北隅周威烈王冢。”“有狄泉,在城中。”以上引文说明,成周城即汉魏故城的前身。殷商贵族被强制迁到洛阳后,居住在哪里呢?周公把殷商贵族强制迁到洛阳后,为了安抚他们,允许他们祭祀祖先。殷商贵族的祖先是商汤,商汤也称成汤,是商王朝的开国第一代君主。成汤和成周的意思相同,都有开国第一代君主的意思。既然周公允许殷商贵族祭祀祖先,就允许他们建庙,洛阳人称这些庙为汤王庙,这就是今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宜苏山汤王神宫的来历。老子神宫,又称上清宫,祀奉道教太上老君(老子),上清宫在今洛阳市北郊望朝岭。老子是东周王朝负责管理国家图书典籍的官吏,今洛阳市瀍河区有老子故居。老子著的道德经是中国道教的经典,中国道教有三清,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老子晚年退休后决定隐居,骑着一头青年循着瀍河西上,走到今洛阳市北郊望朝岭遇到大雨,只好借宿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老子又循着瀍河西上,到了今洛阳市孟津区牛步河村,这时瀍河的水势猛涨,波涛汹涌,没有渡船。老子对青牛说:“老牛兄弟,你要想个办法呀!”青牛对老子说:“你闭上眼睛,我们飞过去。”老子闭上眼睛后,青牛大吼了一声,等老子睁开眼睛后才知道,人和牛都已经渡过了瀍河。后来,人们在洛阳市北郊望朝岭老子避雨居住的地方建了老子神宫,就是如今的洛阳上清宫。洛阳人又把老子骑青牛飞渡瀍河的那个村子叫牛步河村。洛阳人还把“青牛吼峪”作为洛阳八景之一,峪就是瀍河河谷的意思,青牛吼峪的地方即今洛阳市孟津区牛步河村。老子神宫规模宏大,神宫中的壁画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手绘。后来,洛阳人又在老子神宫南边建了中清宫、下清宫,三清宫香火旺盛,直到如今。
瀍河流域有四大神宫,如今惟有班媫妤神宫毁于战火。班媫妤神宫在什么时候又因为什么毁于战火了呢?且听下回分解。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