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一
2021/8/23 5:41:55 空山落叶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一

     时光飞驰,朝代替邅;日月往复,势如电闪。历史转眼进入大唐,瀍河流域,班妤山下,又演绎出了多少故事啊。却说隋文帝代周而立,整肃朝政,与民休息,天下大定。常言道,得天下易,守天下难。虽然隋文帝堪称明君,但改变不了国祚短促,国运不佳。孰料虎子弑父,文帝之子杨广竟然毒杀父亲,天下震惊。杨广登基后大兴土木,征发洛阳男女百姓40万人开凿运河,兴建洛阳西苑,种种逆天工程一时并作。元陶宗仪撰《说郛卷一百十下》:“(炀帝)乃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役民力常百万。内为十六院,聚巧石为山,凿地为五湖四海。诏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天下共进花木鸟兽鱼虫莫知其数,此不具载。诏定西苑十六院名:景明一.迎晖二.栖鸾三.晨光四.明霞五.翠华六.文安七.积珍八.影纹九.仪凤十.仁智十一.清修十二.宝林十三.和明十四.绮阴十五.降阳十六,皆帝自制名。院有二十人,皆择宫中佳丽谨厚有容色美人实之。每一院选帝常幸御者为之首,每院有宦者,主出入易市。又凿五湖,每湖四方十里,东曰翠光湖、南曰迎阳湖、西曰金光湖、北曰洁水湖、中曰广明湖。湖中积土石为山,构亭殿屈曲,环绕澄碧,皆穷极人间华丽。又凿北海,周环四十里,中有三山,效蓬莱、方丈、瀛洲,上皆台榭回廊。水深数丈,开沟通五湖,北海沟尽通行龙凤舸。帝多泛东湖,因制《湖上曲》、《望江南》八阕……”上文中“金光湖”、“洁水湖”等,均处于今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境内,两个湖的水源部分来之于洛阳西北邙山的金水河和金谷涧。隋炀帝在西苑游湖时作有《湖上曲·望江南》八首,选载如下:1.湖上月,遍照列仙家。水浸寒光铺枕簟,浪摇晴影走金蛇,偏称泛灵槎。光景好,轻彩望中斜。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枝花,开宴思无涯。2.湖上柳,烟里不胜摧。宿雾洗开明媚眼,东风摇弄好腰支,烟雨更相宜。环曲岸,阴覆画桥低。线拂行人春晩后,絮飞晴雪暖风时,幽意更依依。3.湖上雪,风急堕还多。轻片有时敲竹户,素华无韵入澄波,望外玉相磨。湖水远,天地色相和。仰面莫思梁苑赋,朝来且听玉人歌,不醉拟如何。4.湖上草,碧翠浪通津。修带不为歌舞缓,浓铺堪作醉人茵,无意衬香衾。晴霁后,颜色一般新。游子不归生满地,佳人远意寄青春,留咏卒难伸。5.湖上花,天水浸灵芽。浅蕊水边匀玉粉,浓苞天外剪明霞,只在列仙家。开烂漫,插鬓若相遮。水殿春寒幽冷艳,玉轩晴照暖添华,清赏思何赊。6.湖上女,精选正轻盈。犹恨乍离金殿侣,相将尽是采莲人,清唱谩频频。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管朱弦闻尽夜,踏青斗草事青春,玉辇从群真。7.湖上酒,终日助清欢。檀板轻声银甲缓,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春殿晚,仙艳奉杯盘。湖上风光真可爱,醉乡天地就中宽,帝主正清安。8.湖上水,流绕禁园中。斜日影摇清翠动,落花香暖众纹红,苹末起清风。闲纵目,鱼跃小莲东。泛泛轻摇兰棹稳,沉沉寒影上仙宫,远意更重重。天有不测风云,这边隋炀帝在洛阳正自穷奢极欲,不承想高丽国内乱,没有打过仗的隋炀帝亲率大军征讨。这时,国内农民起义爆发,瓦岗军翟让起事于滑州,窦建德举义旗于山东,李密、杨玄感控制了京畿邙山,隋朝廷大将野心家宇文化及乘机杀隋炀帝于扬州。这时候的隋王朝雪上加霜,洛阳城只有隋炀帝的孙子杨侗和大将王世充在苦苦支撑。正在这时,阴谋家晋王李渊举义旗于太原。李渊的部队一路摧枯拉朽攻破长安,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号唐,并迅速派秦王李世民率精兵逐鹿中原攻占洛阳。唐初秦王李世民收复东都洛阳是一场大决战,李世民一战定鼎,使隋王朝彻底覆灭。收复东都洛阳大决战共分几个阶段?李世民的指挥大营设在哪里?李世民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胜利?谨简单作以下解读。公元620年7月,李渊派秦王李世民率精兵3万东出潼关攻占洛阳。洛阳是隋王朝的首都,洛阳之战是隋唐的生死之战。李世民首先率军进至今新安县磁涧,王世充率军正面对决,隋唐两军的大决战自此拉开了序幕。李世民率领唐军决战北邙,在公元621年3月收复洛阳,平定洛阳的大决战共历时约8个月。回顾李世民收复东都洛阳之战的整个战役过程,可以窥见李世民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无以伦比的军事指挥艺术。李世民和王世充军战于慈涧,扫清洛阳外围是战役第一阶段。李世民的部队进至穀州(今新安县东部邙山),王世充率兵3万列阵于洛阳新安慈涧,李世民初战告捷,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将燕颀。王世充拔慈涧之兵退守洛阳。慈涧即今新安县磁涧镇,慈涧之战唐军先声夺人,对远道奔袭而来的客军来说意义非凡。两强相逢勇者胜,据唐书记载,当隋唐两军对阵时,李世民手下诸将皆惧,李世民却说:“贼势迫矣,悉众而出,利在一战,今日破之。”战役第二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对洛阳实施了战略包围。李世民派行军总管史万宝率兵自宜阳攻占龙门;派大将刘德威南下太行山围攻沁阳;派将军王君廓率兵自虎牢切断了王世充的粮道;派将军黄君汉袭占国家粮仓回洛城。又派兵在洛口沉船30余艘,切断了洛阳城的水上补给线。王世充军困兽犹斗,几次派兵出战,均被唐军打败。史料记载:王世充大败,李世民军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余人,王世充遁归洛阳城。李世民三下五除二地扫清了洛阳外围,使洛阳城中的王世充军补给线被切断,不得不杀战马充饥,洛阳城中的居民饿死者数万人。再加上河南郡周边各县闻风归降,王世充军兵无斗志,人心惶惶,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武牢关之战是隋唐两军决胜的第三阶段。经过战役的第二阶段,王世充军已经四面楚歌,插翅难逃。王世充派人向远在山东的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率兵十万(号称三十万),进至今洛阳市东部荥阳汜水。唐代的武牢关即今之虎牢关,李世民率精兵3500人占据武牢,阻击窦建德。窦建德本应绕过武牢,直趋洛阳,解东都之围,而是做出错误决策,在武牢与李世民军相持。结果一个多月没有攻下武牢。窦建德的大军旷日持久,粮草缺乏,士气低落,李世民乘势进攻,窦建德大败,身负重伤,被李世民军俘虏,余部溃散,逃归山东。李世民的部队押解窦建德到洛阳城下示众,绝望的王世充率众投降了李世民。回顾李世民平定东都洛阳,他的军营立在哪里?古今中外,军营包括指挥机关是随着战役情况的发展而变动,受当时通讯条件差的限制,指挥部必定是靠前指挥。帅在中军,中军拱卫主帅,各军连营,便于互相救援配合行动。李世民平定东都洛阳的指挥首脑机关的军营至少驻扎过三个地方:李世民率军初到洛阳西部,大营驻扎今新安县东临近磁涧的青城宫。在战役第二阶段,李世民平定东都洛阳之战的邙山大营移至今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一带。在平定东都洛阳之战战役第三阶段,李世民的邙山大营驻扎在今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一带。李世民的邙山大营初在青城宫,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卷四十四》:“(武德)四年二月,又进屯青城宫,垒未立,王世充率众二万,自方诸门于故马坊,凭垣堑之险,临谷水以御大军,诸将甚惧。帝(秦王李世民)以精骑陈于北芒,亲登魏宣武陵以望贼阵,谓左右曰:‘贼势迫矣,悉众而出,利在一战,今日破之。’”李世民平定东都洛阳之战首先进屯青城宫,垒未立,王世充的二万人就压了过来。说明李世民军在青城宫并没有住多久,因为王世充很快就吃了败仗,率部收缩回洛阳城了。由此可知,战役第一阶段李世民的邙山大营在青城宫。战役第二阶段李世民的邙山大营在麻屯镇。李世民亲登魏宣武陵以望贼阵,魏宣武陵即今洛阳古代艺术馆院内的元恪墓。宣武帝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是魏文帝的第二个儿子,公元 499至公元515年在皇帝位,公元515年死于洛阳,葬景陵。今洛阳市孟津区下河村附近有秦王城遗址,麻屯镇的军帐村、任屯村、聂屯村、上屯村、下屯等村的村名来历,都和李世民的邙山大营有关。战役第三阶段李世民的邙山大营在今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为什么?因为战役第三阶段耗费时间最长,唐军需要两面作战。一要防守困兽犹斗的王世充,二要对付东在武牢关的窦建德。邙山大营立在今送庄镇以邙山为依托,居高临下,是最佳选择。今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送庄村原名送驾庄,今送庄镇的护庄村、立射庄村(又名立誓庄)、白鹿庄村、营庄村等村的村名来历,应该都和李世民的邙山大营有关。古人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弑父淫母,骄奢淫逸的隋炀帝怎么能敌过神武神勇的李世民呢。空山落叶叹曰:大道立国竞风流,龙起龙斗归一丘。从来骄奢必误国,自古英雄有深谋。邙山几度血水染,瀍涧历经铁骑蹂。秋草黄尘带杀气,媫妤神宫漾深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